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燃气聚焦 » 正文

低景气周期下寻找“发现”之路

日期:2017-07-27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国际燃气网

2017
07/27
09:0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油气 油气勘探 天然气

   



    7月中旬,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情况显示,2016年我国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年来首次降至10亿吨以下。在6月召开的第七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全球油气格局已经发生供需反转,未来中低油价将成为新常态,油气上游将进入一个复杂的低景气周期。
 
    从全行业来看,低油价、低景气,投资降、储量降。面对“双低”“两降”的严峻形势,如何保持勘探活跃性,国内油气勘探业务又将何去何从?怎样突破?
 
    “双低”“两降”背后
 
    勘探形势日益严峻
 
    “薄家底”带来勘探作业高难度
 
    “紧日子”对效益勘探提出高要求
 
    “低品位”驱动勘探技术高水平
 
    资料显示,2015年,中国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1.1%,贡献了占世界4.9%的石油产量。这是所有产油国中最大的杠杆系数,折射出的是我国石油工业的“三高”现象: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始终保持高强度,中国石油工业建设始终维持高速度,中国下一步勘探开发将面临高难度。
 
    目前,我国油气勘探的突出特点是地表地下复杂性,资源品质更差、目的层更深、成藏更隐蔽等。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生产的不断推进,隐蔽和复杂的油气藏成为主要勘探对象,剩余常规油气资源品质较差,低渗透、特低渗透、深埋藏和稠油等低品质资源比重逐年增加,发现大型油气田的难度越来越大。
 
    我们看到,一方面,随着我国油气勘探逐渐进入中后期,“薄家底”带来的作业难度不断加大,“骨头越啃越硬”将成为未来勘探作业的一大趋势。
 
    客观来看,在我国特殊的地质条件下,连续十多年保持储量高峰增长实属不易,而今后勘探面临的形势将比以往更加严峻。中国石化副总经理马永生表示,近年来,成熟探区勘探新发现以深层低渗油藏、超稠油油藏和小型缝洞体碳酸盐岩等油藏为主,开发难度加大,资源接替困难,剩余可采储量及储量替代率大幅度下滑,给石油公司产量接替造成极大压力。
 
    施工环节的复杂条件也为油气勘探带来更大挑战。地表多为复杂山地、沙漠、海域等,恶劣自然环境需要依靠特殊工种和特种设备去完成踏勘任务。此外,在河湖水系、草原、风景区等自然保护区作业,在安全环保上对勘探作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因素都加大了勘探作业难度。
 
    另一方面,“紧日子”对效益勘探提出高要求。全球油气消费总量增速放缓、石油公司竞争加剧、油气动用钻机数量减少,一系列变化都指向了勘探活跃性的下降。
 
    为应对全球供需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各大石油公司纷纷缩减开支,勘探投资总额呈下降趋势。风险井等高投入项目被大幅缩减,非常规油气勘探及海洋油气勘探作业量下降的更加明显。“优先找产量高、有规模、可动用的储量。”是国内几大石油公司面对勘探成本上升给出的共同对策。相比以往,对油气储量经济性评价的重视程度达到新高,效益成为油气勘探的一条红线。
 
    此外,油气勘探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趋势日渐显现。近年来,技术对油气勘探的重要性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勘探技术向着高精度、高性能、高效率、集成化方向发展,水平井体积压裂、复杂深井快速钻探等一批技术成为突破禁区的“钥匙”。
 
    技术创新在勘探作业中的重要性逐渐加强,地质工作者们寄希望于技术创新撬动地下资源。“对地下情况的认识受时间和技术的限制,技术进步就是帮助地质家擦亮眼睛,通过深入研究寻找到更多甜点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所长李建忠说。
 
    一个可以参考的案例就是美国页岩油气的生产。低油价3年来,美国页岩油气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成本,已经练成了“不倒翁模式”,高油价下发迹,低油价下成功越冬,展示出强大的内生动力。
 
    谁能掌握更先进的技术,谁就拥有更多竞争优势,这是低油价常态下石油公司的普遍共识,也是我国石油工业在新常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立足大盆地
 
    冲破盲区寻找新的增长极
 
    过去认识没有想到的
 
    过去技术没有办法发现的
 
    过去资料没有完全吃透的
 
    放在3年前,恐怕很少有人想到,持续而来的低品位、低油价“双低”会把上游推进寒冬。
 
    资料显示,我国石油资源条件好的大盆地在经过超过半个世纪的勘探开发后,已经进入中高阶段,松辽资源探明率达到了70%、渤海湾陆上达到53%、鄂尔多斯也达到了50%。曾经扛起半壁江山资源量的三大油气盆地勘探难度日益加大。
 
    因为低油价,开发储量的折旧、折耗及摊销也明显上升。据2016年中国石油业绩公告,当年折旧、折耗及摊销比2015年增长了7.5%。报告称“主因是油气价格下跌导致开发储量下降、折耗率上升”。同年,中国石化折旧、折耗及摊销同比增12.4%,原因在于“油田板块受油价下跌导致油气储量下降的影响”。
 
    那么未来还怎么寻找“甜点区”,怎么在投资收缩的低景气周期下获得大发现?
 
    勘探无禁区,找油无止境。未来的油气大发现,将在“过去认识没有想到的,过去技术没有办法发现的,过去资料没有完全吃透的”地方。
 
    从宏观上看,我国未来的油气资源潜力依然还在大盆地。因为中国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型含油气盆地,它的体量摆在那里,这是中国油气勘探的规律。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我国84%的石油资源分布在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等8个大型盆地。2016年年底,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中,仅渤海湾、松辽和鄂尔多斯3大盆地就占了76%。
 
    过去一直往大盆地倾斜,未来也将如此。李建忠指出,大盆地上的“老区精细勘探、大面积岩性油气藏、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致密油气藏是近期储量增长主体”。
 
    具体来讲,立足大盆地,油气勘探将瞄准两个方向,一是油稳气增。
 
    陆上的石油主要在松辽、渤海湾等六大盆地。但由于东部勘探程度高,松辽、渤海湾目前已进入精细勘探阶段,中部勘探程度中等,西部勘探程度较低,所以未来更可能发现大油田的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柴达木四大盆地。从层系上说,可以更为明确的是,东部、中部集中在较新的层系——中生代到新生代。比如鄂尔多斯的三叠系,西部的准噶尔盆地从二叠系到三叠系、从侏罗系到白垩系,塔里木主要是古生界。从过往的发现看,基本上石油资源都分布在这些主力层系。
 
    而陆上的天然气则主要集中在四川、塔里木和鄂尔多斯三大盆地。相对于石油,天然气都在较老的盆地里。四川、塔里木、鄂尔多斯这三个海相盆地,属于年代更久远的古生界盆地,天然气勘探还处于早中期,潜力巨大。一旦找到地质规律,就有巨大前景,四川的安岳气田就是很好的例子。这将是我国找高丰度大气田主要的类型。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勘探将“油比气难”。“从地质上讲,搞油比气更难。”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说,“从地质深度上讲,石油更浅,勘探难度比较高,要有大的发现就比较难。深层里天然气比石油的发现率高。越深的地方,气越多。”
 
    立足大盆地,二是常非并举。资料显示,我国油气新增探明储量特低丰度占比由“八五”期间的49%上升到“十二五”期间的70%,低渗、特低渗储量,由“八五”期间的49.6%上升到“十二五”期间的65%。
 
    “石油往品质更差前进,天然气往深层、复杂储层和火山岩等非均质、非常规方向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资源规划所所长杨涛说,“这将是一个基本趋势。”
 
    当然,在短时间内,因为低油价的持续影响,非常规油气勘探不具备甩出去的条件,还将立足于传统的非常规区域。 
 
    在变与不变中
 
    把握勘探方法论
 
    油气勘探既要有创新思维、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
 
    也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意志和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
 
    油气在地质家的脑子里。向地下进军,更要向头脑进军;向地层的深度进军,更要向认识的深度进军。这是勘探的方法论。
 
    近些年来油气勘探的屡获突破,正是源于对地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解放。一个数据的变化最有说服力:1996年,我国石油探明储量是164亿桶,而到2016年就一跃为257亿桶。
 
    认识有多深,勘探才能走多远。未来也是如此,勘探要实现突破,也要解放思想、打破认识,在变与不变中把握前进方向。
 
    变,对勘探工作者而言,关键在于激发创新思维。“理论技术创新、思路转变是大油气田持续发现的灵魂。”中国石化副总地质师金之钧说。要在认识的变动中、技术的变动中,打破惯性,走出常规。将勘探禁区变为目标靶区,将无效资源变为有效资源,将低效资源变为高效资源。
 
    历史给出了最有力的证明。长庆油田的崛起,靠的是“三个重新认识”,创新找油思想——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重新认识低渗透,重新认识自己,逐渐打开了在盆地寻找大油气田的思路,接连发现了西峰、姬塬、陇东、华庆等上亿吨级的规模储量区。
 
    创新,只有在思路上跳出去,才能在钻井上打下去。未来面对更加复杂的地层情况、更加恶劣的资源情况,不能拘泥于一城一池之得失,需理论突破、管理突破、技术突破。北美页岩油气革命,创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地学理论、压裂技术以及管理模式的突破,很难想象是否还会有这轮革命。
 
    变中也要有不变,对勘探工作者而言,不变的关键在于保持战略定力。油气勘探不同于常规工作,遭遇失败是常有的事。如果一遇挫折就知难而退,那就很难获得大的发现。
 
    中国的油气发现史就是一部攻坚克难的奋斗史。塔里木自1958年发现依奇克里克后,经历几上几下,最终发现了轮南等一系列大型油气田。四川盆地古隆起勘探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64年发现威远气田,但直到半个世纪后才在四川地区有大发现。半世纪艰难探索,半世纪不懈坚持,坚定的意志和信心,是大油气田发现的基础。
 
    在变与不变的勘探过程中,要处理好树木和森林的关系。既要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更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钻进去又要跳出来;进得去也要出得来。柴达木英东油田的发现,经历了艰难探索,最后就是跳出深层思路、转向浅层,把找油目光聚焦英雄岭东缘,最终实现重大突破。
 
    未来,将进入以烃源岩为中心的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并重勘探时代,油气勘探既要坚持多层系、多类型立体、整体勘探;又要不断创新找油思路、不断构建找油模式、不断寻找新的目标。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