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国内燃气要闻 » 正文

深海油气开发渐入佳境

日期:2017-11-29    来源:中国能源报

国际燃气网

2017
11/29
11:4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油气 油气产量 天然气水合物

     “目前,重大油气发现均来自深海。从产量看,2000年以前深海产量基本为零,到2016年产量只有8%左右,预计2020年将达到13%。这得益于我国深海油气装备不断‘提高技巧’,未来深海将逐渐成为油气产量主要接替区。”中海油副总经理徐可强在11月23-24日于海口举行的2017深海能源大会上说。
 
  深海油气发现从无到有,海洋油气工程装备从浅海到深海,中国告别无“备”即患,通过不断打磨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利器”,让科技创新融入海洋资源开发。与会专家均表示,尽管我国南海油气资源丰富,但受制于核心技术设备自主创新不足等诸多因素,深海油气开发仍待加速。
 
  告别被动跟跑
 
  5月18日,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稳定产气,我国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5月23日,“蛟龙”号挑战世界最深处首潜告捷……
 
  近年来,依靠技术创新,我国深海科考和深层油气开发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从“深海进入”到“深海探测开发”的跨越;可燃冰刚刚成为我国第173个矿种,国土资源部也将研究制定可燃冰资源勘查开发规划,这些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对维护南海权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而在10年前,中国没有一座自己设计建造、适合南海作业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南海开发仅限于不超过300米水深的浅水区域。
 
  “十二五”期间,中海油建造了以“海洋石油981”深水平台为主力装备,包括工程勘察、物探、钻井、铺管、三用工作船等一批作业水深达3000米的深水舰队。
 
  “十九大报告的成绩部分也提到了蛟龙号和南海造礁工程。我国海工装备在一些细分领域正迈入全球第一阵营。海洋装备领域的突破和跨越,不仅使实施海洋开发有了装备保证,而且也在很大程度改变了全球海工市场格局。”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会上说。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中国在自主设计建造上已不再是被动跟跑,在一些领域已与油气海工强国形成交错领跑的局面,而且在核心供应链上“中国制造”和“中国科研”优势正在形成。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从无到有,在船舶工业中占比不断提高,产品范围从浅水到深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市场从国内到国外,已经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已成为与韩国和新加坡并列的海洋工程第一方阵国家。”张国宝说。
 
  而作为国内海上石油作业的领路人,中海油也没有放缓攻克深海的脚步。中海油董事长杨华在会上表示,中海油通过不断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具备了在全球海域提供3000米水深的勘探开发和生产服务能力,在南海海域试采固态水化合物获得成功,在海洋天然气领域取得了重大发展。公司石油开发成本从2013年的70美元/桶下降到目前不到40美元/桶。但他也表示,挺进深海之路刚刚开始,深海油气还有更多技术难题有待攻克。
 
  技术装备仍待攻坚
 
  中国深海技术装备企业通过不懈努力在国际市场已占有一席之地,但在主要核心设备上与欧美企业仍有差距,与韩国和新加坡在建造集成技术方面也有一定距离。
 
  “在深水和浮体装置领域的差距更大,总体还处于追赶阶段。”张国宝特别指出,中国在EPC中侧重于做C,也就是制造组装,而在E(工程设计)和P(设备采购)方面还应加强。“C部分劳动密度高,风险大,但是在价值链上占比不高,一般占合同总金额30%左右。海洋工程风险高,安全环保责任大,需要系统化管理手段来有效控制风险。”张国宝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比十八大报告中多了“加快”二字。未来如何应对海洋石油工程挑战?
 
  与会专家表示,首先要把加强自主创新和开展国际合作相结合,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避免闭门造车;其次是创新海洋石油工程的技术开发模式。不能依赖国家为主要投资主体的发展方式,企业要依托研发项目,科研公司和油服公司共同合作,推广旨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实用型研发模式。国家应该在科研投入、优惠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为海工装备提供国内市场,鼓励用户使用国产设备。
 
  在宏观政策引导方面,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司长刘德顺指出,“海陆并进、常非并举”是今后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基调。而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设备自主化水平是“十三五”石油规划的重点任务。具体到海洋科技创新方面,首先要进行技术攻关,包括海洋中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海洋应急处置,以及对已有污染的处理等。还要加快国产水下生产系统、11000吨半潜式起重铺管船等重大装备研发,并推进南海和渤海等区域的示范工程。徐可强也特别指出,目前我国部分油气装备技术已经达到领先水平,但国外已处于开发阶段,技术跟西方传统海上劲旅仍有不小差距。更重要的是,我国海上救援能力、应急能力总体来讲仍处于空白状态,深海远洋后勤保障能力和基地建设也亟待加强。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