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燃气聚焦 » 正文

中石油如何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日期:2018-07-16    来源:能源情报

国际燃气网

2018
07/16
14:4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石油 油气 能源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供应企业,要始终不忘“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始终牢记推进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使命,努力在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伟大进程中走在前列。
 
     一、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新时代国有企业肩负的历史使命。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处于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距离2020年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总目标只有不到三年时间。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中国石油等大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我们只有坚持这一目标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才能促使企业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国有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骨干力量。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不仅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而且能够更好地发挥国有大型企业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示范作用,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的带动作用。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部署,强调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仅要积极参与国内经济竞争,同时要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竞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搏击中强筋壮骨,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我们只有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才能有效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升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维护和实现我国根本利益。
 
    二、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内涵新要求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贯彻中央对国有企业“一个依靠力量、五个重要力量”的定位,必须遵循企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内涵新要求,找准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
 
    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必然是实现全球化经营的企业,是能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企业。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化程度高,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产业高端和关键环节;二是能够主导相关产业链经营,具有较大程度的定价权;三是资源统筹能力强,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多、效果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石油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坚定不移“走出去”,战略布局逐步完善,在全球38个国家运营近100个合作项目,在国际油气资源分享利用上形成了上中下游一体化的油气产业链,成为国际油气市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2017年,中国石油国内外油气总产量当量达到2.74亿吨,居国际大石油公司首位,其中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经营利润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但目前中国石油在国际资源配置中还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全球油气资源定价权,在全球优化资源配置方面与世界一流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全球油气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强化。
 
    引领全球行业发展的标杆企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必定是行业的“领头羊”,是在特定行业或业务领域能够保持市场竞争力、行业领导力和社会影响力并获得广泛认可的跨国经营企业,是行业的标杆、旗帜。标杆企业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企业治理体系和组织生产体系在全球具有典范性;二是企业生产技术不断创新变革,在全球具有引领性;三是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具有前瞻性和拓展性。近年来,中国石油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拥有大型碳酸盐岩油气田注水开发、超重油油藏高效开发等十大全球领先的油气田开发核心技术,同时在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装备制造、管道施工等方面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但是,中国石油创新能力不够强,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还不够多,技术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面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还有距离。
 
    拥有产业充分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代表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就是提升全球竞争力,随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也必然带来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提升。在全球产业发展中拥有充分话语权和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制定全球产业游戏规则、确立行业标准方面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和相当的影响力;二是在全球产业、行业发展中具有号召力和统筹力;三是在实现产业变革中具有较强影响力。近年来,中国石油在参与全球油气市场规则、制定油气产品标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逐渐成为全球油气规则和标准的参与者和贡献者。特别是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石油首次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油气合作圆桌会议,提出的“打造油气合作利益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倡议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彰显了中国石油在国际油气领域的号召力。但总体而言,中国石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与中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国际地位、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博大胸怀相比还不完全匹配,与中国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相比还不完全适应。
 
    三、奋力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
 
    按照中央“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中国石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新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具体内容是:到2020年,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到本世纪中叶,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地位更加巩固。“世界一流”的目标定位,要求公司主要指标全面达到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新目标,需要中国石油在党建、机制、创新、开放、人才五个方面不断创新举措、狠抓落实。
 
    党建强企,建设强根固魂的世界一流企业。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国有企业走出去无论走到哪里,这一本质特征都不能改变。中国石油将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打造绝对忠诚可靠的石油队伍,确保百万石油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确保国家油气资源牢牢掌握在党和国家的手中;大力正风肃纪,坚决清除政治雾霾,推动石油优良传统作风回归,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以钉钉子精神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着力建立健全巡察体制机制,巩固反腐败压倒性态势,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机制强企,建设制度完善的世界一流企业。制度建设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石油将认真落实中央重大改革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稳”和“准”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企业制度建设。要牢牢扭住“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管控能力现代化国际化”的目标,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发扬攻坚克难精神,努力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调整优化结构和持续重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加快“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推进矿区服务业务市场化社会化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创新强企,建设竞争领先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国际能源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没有创新发展,就难以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根本好转。中国石油将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管理、文化和商业模式等创新,特别是发挥好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各业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整合数据资源,加快“共享中国石油”建设,实现“一个共享平台、多路共享服务”,运用大数据提升生产运行效率和经营管理现代化水平。
 
    开放强企,建设合作共赢的世界一流企业。开放发展是油气行业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石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石油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搭建合作平台,集聚各类资本,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努力形成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升级版,在稳步扩大合作领域和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效益发展和风险防控;坚持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并重,积极探索并购重组、战略协作、金融运作等方式,发挥资本聚集和放大效应。加大合资合作力度,全方位、多层次推进与民营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国际大公司的务实合作。
 
    人才强企,建设人才高地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国石油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健全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机制,畅通人才成长渠道,从严从实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高素质的石油企业家群体和人才队伍。加快实施石油科学家培育计划、青年科技英才培养工程和石油名匠培育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特别是高度重视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筑牢百万石油员工共同思想基础,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新时代继续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
 
     中石油能源转型力度如何再大一点
 
    文/张礼貌  中国石化勘探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在能源转型已经成为趋势、国际大石油公司实施战略布局的情形下,基于可持续发展,中国石油公司应做出力度更大一点的回应,应提前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相关项目的论证,为能源转型提供战略储备。
 
    能源转型似乎很遥远,当前还没有出现明显转型迹象。IEA、BP等机构认为,未来20年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仍是主导全球能源消费的主体,占全球能源消费的75%,化石能源消费增长占整个消费能源增量的60%。但能源转型真实存在,这两年能源转型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
 
    能源转型并不是雾里看花,审视未来、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希望在能源格局大变革中基业长青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已经对此做出了回应。对于行业而言,2017年不是普通的一年,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在这一年在面向低碳的能源转型方面进行布局。
 
     中国石油公司在能源转型方面也有所实践。中石油在华北、辽河、新疆等地开展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肯尼亚开发当地的地热资源,在北京地区加油站尝试使用太阳能供电。中石化大力发展生物燃料,成为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作为国内地热资源利用的引领者,中石化还推动形成了国内闻名的地热利用“雄县模式”。
 
    总体而言,中国石油公司的能源转型更多的是和油气主营业务联系更为紧密的生物质燃料领域。除了地热外,在生物质、风能、太阳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大都没有商业应用级项目。这说明中国石油公司在能源转型方面比较稳健。
 
    这应该和中国石油公司运营实际情形相关。低油价对中国石油公司造成了较大冲击,上游一直处于奋战油价寒冬的攻坚阶段;海外庞大的油气资产还需要进一步法人消化重组,难以配置额外资源发展可再生。同时,中国石油公司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职责,这也要求公司运营以稳健为主。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与石油公司能源转型理念有关,认为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还不是转型时机。业界也普遍认为,当下需要专注于油气主业,对新能源市场只需保持紧密关注。
 
    的确,石油公司贸然进入新能源领域,会给公司带来很大风险。但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可再生也应当在石油公司的业务中占据一定的份额。对于前沿区块,石油公司奉行“早期大规模进入”的勘探理念。对于可再生,石油公司也应有提前准备、早期布局的思想。一个行业的“进入者—收益(机会)”发展演变历程接近于正态分布曲线,等到行业发展成熟、很多人看到机会时,行业的时点已处于正态分布中心线的右侧,即收益快速下降的阶段,届时涌入者众、竞争激烈、行业收益被迅速拉平。
 
    只有具有前瞻性的公司在行业尚未成熟时提前进入,才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页岩油气是典型例子。壳牌、BP等国际大石油公司基本上是在页岩油气革命爆发后才重视北美非常规油气并花巨资进入,但是壳牌、BP等在北美页岩油气资产并没有创造价值,甚至一度陷入经营困境。真正创造价值的是那些早期已经拥有原始页岩油气资产,并持续开展非常规技术攻关的北美中小型石油公司,如先锋、诺贝尔等公司。
 
    当然,能源转型处于早期阶段,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行业缺乏明确的能源转型路线图、关键时点、阶段目标和具体路径,石油公司能源转型没有成熟的案例可借鉴。
 
    笔者并不提倡中国石油公司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不提倡盲目跟风,应基于自身实际进行趋势研判。在能源转型已经成为趋势、国际大石油公司实施战略布局的情形下,基于可持续发展,中国石油公司应做出力度更大一点的回应,应提前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相关项目的论证,为能源转型提供战略储备。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