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天然气 » LNG聚焦 » 正文

中国的LNG进口之路 - 中国LNG的需求应如何保障?

日期:2019-01-30    来源:海洋能源与工程资讯平台

国际燃气网

2019
01/30
13:3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LNG进口 液化天然气 LNG

    2017年,中国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液化天然气LNG)进口国,并预计将于几年之内超越日本登顶全球第一。然而,中国的LNG需求应如何保障?出于几点考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在国外市场上,中方企业时常引发地缘政治担忧,因此,中方企业能否更成功地“走出去”?如果能,又将走向何处,从事何种交易?第二,中国是LNG市场增长的主力军,因此中方企业可以奠定整个市场的基调;这将为LNG采购方式带来哪些转变或风险?第三,一些美国项目开发商担忧中美贸易战将影响其项目的最终投资决定(FID),而其它开发商(如阿拉斯加天然气开发公司)则将希望寄托于中国;这些希望和担忧又将何去何从?
 
    中国的LNG采收始于本世纪初。中海油通过购买印尼和澳大利亚的两个天然气项目的股权以及与这些项目签署长期购气协议,成为中国第一家进口LNG的国家石油公司。2006-2009年,中石油和中石化也开始签订长期购气协议,但没有涉足气田股权。2008年,中海油第一次与资产组合运营商进行交易,交割的LNG不来自固定气源,而是由一家拥有多个选择的公司交付。2010-2014年,中国的国家石油公司每年签订1-2份长期合约,并参股了澳大利亚、俄罗斯、莫桑比克和加拿大的项目。自2010年开始,其它中国企业也开始签订购气协议,2015-2017年间,非国家石油公司成为了国内LNG进口的主要力量,但在股权收购领域仍是空白。2018年,国家石油公司重启了长期购气协议,未参与股权收购。总而言之,过去的18年中,虽然历程诸多曲折,无法一言以概括,但还是能够看出中国企业在获取LNG供应中的一些清晰脉络。
 
    中方企业的介入并不能确保成功。在公众看来,中方合作伙伴的介入意味着项目成功的几率大增。但是这并无可靠数据。诚然,由于项目的开发需要很长时间,目前尚未成功并不意味着失败。但是,2010年,中国天然气配送商新奥(ENN)与美国Sabine Pass签署了第一份LNG购气协议,而这份协议后来也遭到终止。后来,Sabin Pass项目在没有中国买方加入的情况下做出了最终投资决定。中石化也曾介入加拿大Pacific Northwest项目,后来该项目被取消。在澳大利亚,中石油自2010年起启动了一系列大规模采购,但是尚未产出任何LNG。每个项目的进度各有不同,而中国买方只能起到一定的加速作用。
 
    中国买方并不是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项目在作出最终投资决定之前必须进行产量预售;因此,对开发中的项目来说,寻求买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但是上一个以中国买家为主的项目还是发生在2011和2012年(分两期做出最终投资决定),是澳大利亚Australia Pacific项目。自此之后,中国买方成为了诸多项目的重要买家,但是产量占比鲜有超过25%(Yamal LNG项目为18%、Corpus Christi第3条链为27%、LNG Canada为15%)。换言之,自2012年以来,尽管中国是一个主要的LNG市场,但大多数LNG项目都是在没有中国买家介入(或只占长期购气合约的一小部分)的情况下通过了最终投资决定。中国买家很少作为项目推进的主要支撑,这意味着项目最终投资决定的作出并不一定需要中国企业的直接介入(但LNG可能通过转卖最终流入中国市场)。
 
    中方企业没有入股液化项目的明显趋势。买方可以通过短期或长期合约直接进行LNG采购,也可以通过入股项目成为合作伙伴,共担风险和收益。而股权收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商业决定,也带有政治色彩:实际介入资产的所有权比起仅仅采购LNG将产生更密切的联系。在本世纪初,中海油入股的前两个长期购气合约分别是澳大利亚的西北大陆架项目和印尼的东固项目。2006-2009年,中海油与卡塔尔天然气、道达尔、高更(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LNG签订了购气协议,但是没有参股。自2010年以来,中国企业又开始参股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和莫桑比克的项目。然而,自从2015年丝路基金参股Yamal LNG项目后,中方企业就没有直接收购LNG项目气源股权的大动作了。
 
    当中方企业投资于LNG项目时,所产LNG通常(但不总是)流向中国。对于大多数中方投资者介入的项目来说,一部分LNG将由中方企业购买,但也有例外。中海油入股的印尼东固项目于2016年获得最终投资决定,其LNG出售给印尼和日本买家。中石油入股的位于莫桑比克第4区域的Coral South浮式LNG项目将其全部产能出售给了BP。中投公司收购了特立尼达Atlantic LNG(第1条液化链)项目股权,但并未给中国市场带来任何LNG新增进口量。尽管如此,中海油也已经开始从印尼东固气田一期项目中购买LNG;而中石油则可能从莫桑比克的大型陆上项目中购气;在特立尼达,除股权收购外,还存在其它合作关系。但是,我们可以得出一点,中方投资者的介入并不意味着项目的产出一定会流入中国市场。
 
    LNG业不再只是大型国家石油公司的游戏。大多数中国LNG的进口经由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它非国家石油公司也开始签署长期购气协议并建设进口终端,如新奥、华电集团、广汇能源、北京燃气集团、九丰集团、中国燃气等。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而进入中国市场不再只有大型国家石油公司一种渠道。
 
    沉寂数年后,大型国家石油公司再度重返市场。2015-2017年,中方企业仍在签订短期和长期购气合约,但这其中并没有大型国家石油公司的身影。2018,国家石油公司携一系列合约卷土重来,这其中包含新项目(如Corpus Christi第3条液化链、Woodfibre LNG和LNG Canada)和现有及在建项目以及供应商(如卡塔尔天然气、Freeport、巴布亚新几内亚LNG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很难解释一家企业会在何时选择签订购气协议,但是这可能是一种周期性的修正:在沉寂三年后,随着中国天然气需求的上涨,这些大型国家石油公司决定再次重返市场进行交易。
 
    卡塔尔和澳大利亚以及资产组合运营商LNG主导中国市场。2017年,卡塔尔和澳大利亚LNG占中国LNG进口量的约三分之二。此外,澳大利亚项目还是中方企业参股的重要地区。中国LNG需求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资产组合运营商,这些企业在全球各地的项目中进行LNG开发。自2008年以来,中方企业不断与BG(现已被壳牌收购)、BP、雪佛龙、EGINE(现已被道达尔收购)、马石油和道达尔签订购气协议。这为中国的天然气消费者提供了多一重的保障,因为这些供应不局限于某一地区,从而使买方避免特定国家动荡带来的风险。
 
    中方企业与西方企业合作。目前尚无中方企业主导的LNG项目,即由中方企业牵头或为主要股东的项目。这并不奇怪,日本自1969年开始LNG进口,而直到近期才开始主导LNG项目(由三菱主导的印尼Donggi Senoro项目以及INPEX主导的澳大利亚Ichthys项目)。迄今为止,中方企业与西方石油巨头保持着密切合作,中国的金融机构也与西方和日韩的金融机构一起为LNG项目提供融资(除Yamal LNG项目外,该项目的国外融资大部分来自于中国)。中国企业是LNG市场上关系网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日韩和西方相比,中国并无不同(或只是时间未到)。说到底,与日本和韩国相比,中国看起来并没有如此独特。在本世纪初的买方市场中,中国开始采购廉价天然气。而当市场转变后,中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又签订了一些最为昂贵的LNG购气合同,至今生效并仍在履约(尽管早期有担忧认为中国投资者比其它买方更可能对合同进行重新谈判)。当澳大利亚显露出LNG出口的潜力时,中国三大国家石油公司涌入澳大利亚,斥资数十亿收购股权和大量LNG。它们同西方企业一样进军东非、加拿大西部和北极。它们参与的项目有些顺利推进,有些则无疾而终。它们在机会来临时参与股权,在无法参股时则签约购气。它们和其它新兴进口国一样从资产组合运营商和卡塔尔购买天然气。而美国是一个例外:在2018年之前,美国的LNG项目中没有来自中国的支柱性客户,这一直阻碍着美国成为全球第三大LNG出口国,以及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