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资讯 » 国内燃气资讯 » 正文

中燃收购战波折不断 大鳄博弈天然气版图

日期:2012-06-26    来源:国际能源网  作者:本站专稿

国际燃气网

2012
06/26
09:0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中燃收购 天然气

  有业内专家分析,此次收购牵扯利益方过多,将为日后整合增加难度。同时由于各方资本的联手炒作,中燃股价已严重偏离其实际价格。综合考虑并购成本及整合成本,中燃这一蛋糕已不再“香甜”,甚至对于新奥而言,全购中燃早已从当初的助推器变成企业前进的绊脚石。若财团不计血本继续收购,届时很可能变成亏本买卖。

  就在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的实施细则或将于6月底前推出,天然气等领域将迎来一轮民间投资潮时,由民间资本新奥联手中石化全购中国燃气的收购大战,却在经历长达半年的波折与拉锯后,目前由于北控集团的强势介入,前景变得难以预料。

  要约收购一波三折

  2011年12月13日新奥和中石化联合发布公告之初,可能谁也没料到,这起并购案日后会出现如此复杂局面。是日,新奥及中石化联合发布收购要约,称将以每股3.5港元、总价167亿港元收购中国燃气(下称“中燃”)全部股份,其中新奥和中石化分别承担收购费用的55%和45%.

  2011年11月,中燃股价维持在每股2.2港元左右,而中燃停牌前收盘价为2.8港元/股,收购财团3.5港元/股的报价较2.8港元/股溢价25%.彼时,新奥能源依照普通商业并购案收购流程,曾列出乐观的时间表:2012年2月28日前向中燃股东发出通函;3月份召开特别股东大会;3月31日前拿到中国政府反垄断、安全审查等的审批,并正式发出要约收购通知;2012年年中完成交割。

  然而,在收购要约发布一日后,中燃便发布公告指责“新奥与中石化的联合收购未获邀请,属于机会主义行为,并严重低估了公司的价值。”中燃公告余音未了,其创始人刘明辉便携手富地石油、韩国SK、德意志银行,大幅增持中燃股票。受此刺激,中燃股价一路攀升,很快超出了联合收购体提出的要约收购价。今年5月,北控又突然杀入中燃收购战。北控连续高价入股中燃,并一举超越韩国SK成为中燃第二大股东,其4.1港元/股的收购价,比新奥和中石化财团3.5港元/股的要约收购价高出17%多。

  各大机构对中燃股票数十次的增持行动,迫使新奥及中石化数次推迟收购日期。而经过各方增持,目前中燃股东架构已由过往的股权分散,转变为富地、北控、SK三足鼎立,三者持股量均超过10%,合计持股量逼近50%.外界普遍认为,三大股东均不会轻易放手,新奥、中石化要购得五成以上股权难上加难。

  鹬蚌相争,谁人得利?

  公开数据显示,北控于5月15日,以每股3.83港元至3.95港元增持中燃8330万股;5月7日,以每股4.1港元增持1.618亿股;5月3日,以每股4.1港元从阿曼石油公司手中购入其所持中燃全部2.376亿股股份。而目前中燃股价为每股3.60港元(6月11日收盘价)。以此测算,上述交易已使北控浮亏至少2亿港元。

  阿曼石油2005年已入股中燃,每股成本在2元以下,北控是次每股4.1港元购入,不仅令其利润翻番,而且令其实现了全身而退。阿曼石油可谓鹬蚌相争的首个得利者。

  其实,得利的远非阿曼石油一个。去年12月,德意志银行以均价3.40元涉资5.59亿元增持中燃股票,随后于今年1月17日、18日分别以每股平均价3.647元及3.64元,出让中燃1702万股及3096.7万股。加上1月5日以每股平均价3.65元沽出的1310.7万股,合共套现达2.23亿元。

  至于中燃创始人刘明辉为何要不惜代价阻击收购,有分析指出,各方资本鹬蚌相争的背后,隐藏着更为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

  反收购阵营中,富地石油被看作刘明辉的一致行动人。有分析指出,刘明辉之所以与富地石油激进地联手阻击收购,与刘明辉任董事总经理期间很可能涉嫌关联交易有关。因为,刘明辉担心联合体一旦达成收购协议,收购方将会按程序进入尽职调查,其中隐情势难掩盖。

  2011年9月12日,中燃曾发布《中国燃气过往关联交易》公告,承认公司部分关联交易的事实。此举是中燃聘请普华永道用了半年时间对时年3月3日董事会上李小云、徐鹰提出的四家关联公司的质疑进行的调查。2012年3月,亦有媒体爆料另一家与中燃有重要关联的企业——川东中燃,两公司涉嫌利益输送的负面消息,但至今未得到中燃方面的任何回应。

  此前有报道指出,刘明辉不惜代价阻击收购的行为,其诉求无非有三:“或出于创始人情结试图保住对公司的控制权,或为抬高收购价格,或为搅黄交易,若是第三种情况,将不是常规商业逻辑所能解释”。

  刘明辉与富地石油、韩国SK集团均已公开表示,反对3.50港元的价格。北控则以4.10港元的高价增持中燃,让这些股东接受3.50港元的要约收购价,显然难度颇大。对此,有接近此次收购的人士指出,至少对于阻击收购的刘明辉阵营而言,其目的正得以实现。

  助推器,还是绊脚石?

  事实上,自2011年12月首次提出全购中燃股权后,面对中燃的反收购行动,新奥及中石化财团一直低调应对。

  对于联合体的此次收购,此前曾有业内专家分析:此番收购对于中石化而言,并购成功后中石化将能更好发挥自己的上游气源优势;亦可以借助中燃和新奥的燃气网络,提高其下游燃气市场的供应地位和市场份额。中石化联合新奥,则是看重新奥作为下游燃气企业拥有的卓越管理运营能力。而对于新奥而言,若并购成功,不但拓展了销售网络,扩大了市场占有率,与中石化的合作还可使其上游的气源稳定性得到加强。因而三方合作可最大化凸显协同效应,带来共赢。

  然而,收购行动一开始便引发了中燃方面激烈的反收购行动,而背后所展现的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更令人眼花缭乱。已有分析人士担心,即使并购成功,面对如此复杂局面,并购成功后用于整合的成本也将远高出其带来的收益。

  今年上半年,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新奥集团董事长王玉锁先后表示“不会提价”和“收购价已反映公允价格,财团所付的价格不能高于市场价。”有接近此次收购的人士指出:“联合体制定价格不是静态地考虑当时的溢价,当时3.5港元的收购价,与去年12月要约发出前六个月的中燃股价平均值相比有50%的溢价,与前四个月平均值相比有40%的溢价”。知情人士指出,中燃近期的股价上涨受惠于消息面,而非业绩拉动。综合中燃及新奥财报表现,中燃的每股盈利不足新奥六分之一,但3.5港元/股所对应的22倍的市盈率已经高于新奥19倍的市盈率,“鉴于中燃以往管理团队的表现,财团无法给出更高的溢价。”

  有业内专家分析,此次收购牵扯利益方过多,将为日后整合增加难度。同时由于各方资本的联手炒作,中燃股价已严重偏离其实际价格。综合考虑并购成本及整合成本,中燃这一蛋糕已不再“香甜”,甚至对于新奥而言,全购中燃早已从当初的助推器变成企业前进的绊脚石。若财团不计血本继续收购,届时很可能变成亏本买卖。

  5月30日,新奥和中石化发布公告,仍坚持以原计划每股3.5元提出收购,不肯加价,将按收购条款推进收购进程,并将于7月6日举行股东特别大会进行表决。翌日,新奥股价逆市上涨7.1%,当日收报30元,创历史新高。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