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天然气 » LNG聚焦 » 正文

2012年度中国国际液化天然气大会

日期:2012-07-11    来源:中国石油报  作者:薛梅 苏子开

国际燃气网

2012
07/11
09:4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天然气行业 中国国际液化天然气大会

  LNG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但仍有众多企业对中国LNG市场存有疑虑。这个市场存在的问题包括市场各方沟通有限、渠道不畅,相关政策法规缺失等。这些问题逐渐成为阻碍中国LNG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面对当前中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与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如何协调各方,使LNG产业链更加健康地发展?

图为川港公司四公里LNG加气站。 刘杨英 摄

  6月29日,2012年中国国际液化天然气大会闭幕时,大会主办方坦言,参会人数两年间激增,能容纳500人的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显然已装不下业界人士对中国LNG产业的热情。主办方已开始为下届大会物色更大场地。然而,在这个不断扩大的群体中,依旧难觅政府代表的身影。

[page_break]

 

  产业发展的迅速与政府代表的缺席,反映的是中国液化天然气发展的尴尬。一方面,LNG产业发展“中国速度”令人瞩目,当2011年世界LNG消费量同比增长9.4%时,中国LNG增速达28%;一方面,中国LNG产业发展尚缺乏健全的政策环境。

  填补空白 总体规划

  中国快速发展的LNG产业亟待政策支持并引导市场规范发展。专家建议,国家应鼓励建设小型LNG卫星站、LNG调峰站,以应对突发事件,并进行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对于刚起步的中国LNG产业来说,好的政策对市场发展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然而,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名誉会长姚明德指出,目前,中国LNG难以快速推广的原因就是缺少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和扶持政策。

  从总体规划上说,进口LNG是中国气源的重要补充,须多措并举确保渠道畅通与安全。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副院长刘飞军认为,国家应鼓励建设小型LNG卫星站、LNG调峰站,以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城市供气的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针对目前业界关注的焦点——LNG价格问题,会上专家指出,究竟采取哪种LNG价格机制,政府应尽早拿出方案。此外,在中国已有5座LNG接收站投产的基础上,LNG储备中心的建立应及早被提上日程。

  从政策扶持上说,为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程度,各方呼吁利好政策尽快出台,填补空白以壮大LNG市场。

  以目前中国民间对LNG产业的热情来看,需要有相关政策引导市场规范发展。仅以LNG加注站为例,姚明德指出,加注站建设未来将持续升温。据估计,“十二五”末,中国LNG加注站能达5000座至6000座。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华贲指出,大企业在各地区抢建LNG加注站,欲占先机。如再不制定措施进行总体规划,将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现象。

[page_break]

 

  适时“松绑” 释放活力

  LNG产业的发展需要为现有一些政策“松绑”。比如,LNG的运输问题。目前一些信息显示,政策制定者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尝试在一些领域为LNG产业发展铺路。

  LNG产业发展不仅要填补政策空白,而且需要为现有一些政策“松绑”。

  目前,在中国铁路禁运品中,LNG不能通过铁路运输。这不但大大削减了LNG对管网辐射不到领域的补充功能,而且增加了LNG的运输成本。

  华贲指出,LNG固然是易燃易爆品,但国外的研究和大量实践经验表明,在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的条件下,LNG并不比汽柴油或液化石油气更危险。在日本,用铁路运输LNG的历史已有10多年。

  另外,天然气汽车改装问题也迫在眉睫。改装在用车有利于天然气汽车的推广。中国开展清洁汽车行动的10年中,试点城市都允许把在用公交车和出租车改装为天然气汽车。世界大多数国家允许汽车改装用天然气。但中国现行的法规不允许这样做。天然气汽车的改装市场亟待规范,有关营运性天然气汽车市场准入标准有待完善。

  在LNG加注站建设方面,复杂的土地审批程序让很多企业叫苦。虽然国内企业建设加注站雄心勃勃,但复杂的行政审批过程让下游市场发展充满变数。对此,与会代表给出各种建议。华贲认为,LNG加注站附设在现有的加油站中是最经济、最便捷的选择。但无论哪种路径都要政策支持。

  目前一些信息显示,政策制定者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尝试在一些领域为LNG产业发展铺路。比如,此前政府鼓励在出租车和公交车领域使用LNG,不提倡重型卡车、城际客车使用LNG.但目前发展趋势证明,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是重型卡车和城际客车等正成为LNG利用的一支大军。业内人士指出,国家在修订天然气利用政策时已考虑到这一因素。

  架起桥梁 提高效率

  中国LNG产业发展由多部门共同参与。这种优势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但现实中,一些环节因缺乏政策和相关规定,影响了LNG产业发展。如何在政府和民间搭起一座桥梁?政府部门之间如何形成合力?

  无论是填补政策空白还是给政策“松绑”,都不能回避效率这个关键问题。

  目前,中国LNG产业发展涉及发改委、科技部、公安部和铁道部等10余个部委。每家对LNG产业链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实,中国LNG产业发展由多部门共同参与。这种优势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关键是多方力量能否形成合力。在现实中,情况不容乐观。与会专家指出,各个部门对LNG产业发展认识程度不一样,一些部门积极推动,但一些环节因缺乏政策和相关规定,缺少推动产业发展的主动性。

[page_break]

 

  仅以LNG汽车产业链为例,华贲指出,中国LNG汽车产业链涉及发动机、燃料箱和整车的制造,以及加气站规划布局等服务供应链和LNG生产与运输等诸多方面。倘若政府各部门缺少统筹、协调和规划,那么LNG汽车产业发展必然受阻。

  LNG产业发展进程中民间交流比较充分,民间和政府交流欠缺,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有限。这些都限制了LNG产业发展。怎样才能在政府和民间搭起一座桥梁?政府部门之间如何形成合力?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迟国敬指出,各协会要充分发挥沟通作用,及时汇总产业链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反映到政府部门,以便为产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当然,协会更多的是在民间和政府间搭建桥梁,现实中更需要产业链上各政府部门的互相配合,并有一个强有力的牵头部门。无论是哪种方法,人们都期待让多部门参与变成产业发展优势而非障碍,改变目前政策滞后的状态,为中国贡献更多蓝天。

  专家视点:迟国敬(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

  LNG产业链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同时,下游城市燃气企业要采用现代技术壮大自己。

  现在,行业内有的能源企业遇到重大问题,会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有行业代表性的意见、报告,向各有关部门提交。各有关部门会对这些报告予以批复。这种交流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推广。

  国家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在逐步完善,而政府部门、企业和协会应该建立一个通畅的沟通平台。协会可以是桥梁,但关键仍是政府和企业。

  液化天然气发展里程碑

  □19世纪,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把多种气体进行液化,其中就包括天然气。

  □1873年,德国工程师林德在德国慕尼黑制造了世界第一台压缩制冷机。

  □1912年,世界第一座液化天然气(LNG)厂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建成,并于1917年开始投入使用。

  □1941年,世界第一座商业液化天然气厂建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

  □1959年,世界第一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轮船——“甲烷先锋号”携带着货物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查尔斯湖驶向英国肯维岛。

  □1964年,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液化天然气商业进口国。阿尔及利亚成为第一个液化天然气出口国。LNG贸易从这两个国家开始。

[page_break]

 

  □现今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和消费国日本,于1969年从美国阿拉斯加的一座工厂买入第一批液化天然气。

  □1999年,西半球第一个液化天然气厂在加勒比地区投产。

  □2011年,卡塔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它一年的产能为7700万吨。

  它山之石:

  日本:政策引导市场产业健康发展

  在日常生活方面,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就意识到天然气空调有缓解夏季电力高峰压力、填补夏季天然气低谷的益处。

  随后,从政府到民间,人们一致推动天然气空调的发展。大约用了10年时间,天然气空调就占据了日本中央空调市场的85%左右。除了空调设备的质量好以外,日本天然气空调发展较快,很大程度得益于政府实施的减免税等措施。燃气公司用优惠气价鼓励天然气空调的应用,并直接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开发。

  在财政信贷方面,日本政府支持进出口银行积极参与天然气项目的进出口业务。日本银行以股本金形式支持日本在国外天然气项目的投资者。例如,在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中,有四家日本银行、两家欧洲银行提供20亿美元的贷款,为日本九家天然气公司购买卡塔尔液化天然气提供信贷支持。同时,日本政府在税收上予以优惠,极大地增强了天然气公司的竞争力。

  在运输方面,日本政府鼓励企业进行尝试,并提供一定技术支持,增加液化天然气的运输途径。2000年开始,日本开始用铁路运输液化天然气。铁路运输逐步成为这个国家运输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手段,并安全运行十几年。

  经过十几年的运行,人们从日本经验中得出结论:用铁路运输液化天然气,运输量大,运输速度快,效率高,受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影响小,保障平稳供给能力强。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