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财经 » 燃气财经要闻 » 正文

中海油加速进军煤层气 勘探费五年近百亿

日期:2012-08-29    来源:财经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燃气网

2012
08/29
07:4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海油 煤层气

  新协议加强了中海油在中联煤的话语权,有助于中海油的煤层气开发战略落地

  时隔近两年,中海油在煤层气开发上再出大手笔,仅勘探费用,五年内即达近百亿元。

  根据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8月6日的公告,其全资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与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联煤)就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产量、销售等达成一份为期30年的协议,开发位于山西、陕西、河南等九省、总面积约为1.09万平方公里的区块,这些区块约占中联煤现有区块面积的一半。

  根据协议,中海油将担任作业者,产出通过产品分成合同方式由双方分享。双方还将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由八名代表构成,各自派出四名代表。联合管理委员会主席由中联煤指定,副主席由中海油指定。协议规定,如果双方代表未能达成一致,中海油的建议应获联合管理委员会采纳。

  按照协议,30年的协议期分为勘探期、开发期和生产期。中海油与中联煤在开发期间的成本承担比例分别为70%和30%。其中勘探期为期五年,中海油将投入99.33亿元。

  在生产期,收益的80%将首先用于偿还中海油的勘探投入,以及与中联煤在各合作区块的投资成本,剩余20%收益和成本补偿后结余的收益,将按照7∶3的比例分配给中海油和中联煤。

  “中联煤实际上已被纳入中海油囊中。”看完上述协议后,资深石油专家张抗表示。

  2010年12月,中海油以12亿元从中煤集团手中购得中联煤50%股份,从而接棒中石油成为中联煤两大股东之一。但此后近两年,中联煤依然鲜有作为,直至签署本次协议。

  现实的非常规油气品种

  进军陆地是中海油的夙愿,由于陆上常规油气项目已被两大巨头瓜分殆尽,中海油只能另辟蹊径,大力发展非常规油气。

  但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就拥有煤层气区块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中海油仍是不折不扣的后来者。深知开发紧迫性的中海油频频出手,且不乏大动作。

  数年间,中海油凭借丰富的海外合作经验,在全球斩获多处非常规油气资源。7月底宣布收购加拿大油气公司尼克森,即是看重后者的页岩气和油砂项目。与煤层气相比,页岩气和油砂刚刚起步,技术难度大,投资也大。

  中石油煤层气公司总地质师李景明告诉记者,一口单井产量为10万立方米的页岩气井,投资至少在5000万元,而同样产量的煤层气井投资只需30万元。因此,中海油需要以煤层气作为突破口,“打造成新的增长点”,在中海油回复给记者的邮件中如此表达。

  煤层气俗称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主要吸附、溶解或以游离状态附着在煤层中,热值和天然气相当,是优质的清洁能源。中国的煤层气资源量约36.81万亿立方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海油入股中联煤是“上岸”的明智之举,后者作为迄今中国唯一的国家煤层气专业公司,将成为中海油在陆上非常规领域的资源整合平台。

  与中石油分家后,中联煤手中还握有25个煤层气区块,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探明储量约为500亿立方米左右。中海油由此可以占据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的一席之地。

  中海油给《财经》记者的回复邮件,亦表明了上述态度,“煤层气是开发清洁能源和进入中国陆上业务的极好机会。”去年开始,中海油已在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根据其规划,预计到2015年,中海油将形成40亿立方米的年产量。

  进军煤层气对中海油实现“二次跨越”目标也举足轻重。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不久前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中称,到2020年中海油将基本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提出非常规油气和常规气“齐头并进”,强调要加快发展煤层气产业。

  作为中海油产量的主要产区,渤海油田漏油事故的影响仍未消退。在8月21日的中海油中期业绩会上,中海油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凡荣表示,蓬莱油田复产时间尚未确定。

  受漏油事故影响,2011年中海油的油气产量同比仅增长0.7%,大大低于往年增速,实现331.8百万桶油当量,略高于原定目标的下限。

  “增储上产”是油气公司的重中之重,而中海油渤海油田的主产区陷入停产,对其“增储上产”目标有不小的影响。“近海油田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深海勘探尚待起步,非常规油气中,页岩气、油砂开发成本高,技术门槛高,收购海外资产也面临很大的政治风险,开发煤层气对于中海油更具可行性。”一位能源分析人士这样告诉《财经》记者,尽管中海油投入近百亿元用于煤层气勘探,但该投资仅占中海油去年全部勘探成本的7%。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及节能减排压力,未来对天然气需求加大,加之进口LNG、进口天然气价的进入,国内天然气价格势必抬高,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开发前景看好。

  除了“上岸”和增加“资源量”的商业考量,开发煤层气也是响应政府号召之举。中国政府出台的“十二五”煤层气规划提出到2015年年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这远远超出了市场预期”,李景明表示。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石油人士告诉《财经》记者,8月中旬,能源局召集三大石油公司开会,向各公司分派指标,力保完成“十二五”规划产量目标。该目标中,中联煤将承担35亿立方米任务。

  中海油掌控中联煤

  中联煤作为唯一的国家级煤层气专业公司,为何始终没能独立发展壮大,以致被迫依靠外援?在张抗看来,中联煤建立、发展、挣扎的过程,正是一部中国煤层气的发展史。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完成煤层气产业化革命,中国在1994年成立了煤层气信息项目组,开始吸收引进美国技术。

  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煤炭部、地质部和石油部三部门联合筹资1亿元组建中联煤,煤层气对外合作专营权为中联煤独有。

  为防止一家独大,上述三部委各享有三分之一股权,但由于三方在发展目标上并不完全一致,导致互相掣肘,内耗严重,均分股权在后来成为阻碍中联煤发展的绊脚石。

  中石油原资源局局长查全衡称,均分股权的机制不少见,但普遍存在决策权难以集中的问题,“结局往往是三个和尚没水吃”。

  掣肘之下,各大股东对中联煤的“鸡肋”感逐渐增强,加之煤层气前期投资大,效益短期难以实现。1999年,地质部首先将持有股份等额无偿划转给中煤集团和中石油,此后中煤集团和中石油双方各持一半股份,分歧依旧存在。

  中煤集团一位高层向《财经》记者表示,中煤集团没有风险勘探资金,所以承担风险的能力不如中石油,煤层气在当时尚属勘探初期,自然不愿涉险投入巨资,由此中石油和中煤集团也摩擦不断。

  2002年,中联煤累计投入煤层气勘探资金7.3亿元,其中外方投入5.8亿元,中联煤自营项目投入仅1.5亿元。

  张抗介绍,2009年,中石油带着一半的区块和开发队伍退出中联煤,国资委同意将中石油所持股权转让给中煤集团。“中联煤由此几乎剩下了一个空架子,日子很难过。”张抗回忆说。

  中联煤发展受阻,除了公司股权制衡掣肘外,还与早期政策扶持力度有限与投资不足有关。广发证券7月26日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1月,中国累计投入地面煤层气勘探的资金仅为4亿-5亿元,每年拨给中联煤的地质勘查费累计约2亿元。

  与此同时,有了区块和团队的中石油自起炉灶,于2008年成立中石油煤层气公司,对中联煤形成强大竞争压力——尽管中联煤在2009年的勘探投入累计已达48亿元,但中石油煤层气公司仅2009年当年投入即达30亿元。

  数据显示,2009年,中联煤的煤层气产量为1.43亿立方米,2010年产量2.5亿立方米,增长率85.9%,是当年产量增长最快的能源企业。2011年,中联煤产量达到3.56亿立方米,增长率接近70%。但多位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指出,产量基数过低是中联煤年增长率高的重要原因。

  中石油后,煤层气公司因为投资充裕,并握有从中联煤分得的优质资源和人才技术,崛起迅速,很快就超越了中联煤。

  广发证券报告指出,2010年,中石油的煤层气日产量已达到84万立方米,总产量占到全国煤层气产量的19.6%,而中联煤的日产气量为38万立方米,总产量仅占全国产量的8.9%。

  另外,中石油在探明储量和可采储量方面,都将中联煤远远甩在后面。截至2010年,中石油探明储量的区域为1905.78平方公里,中联煤为402.18平方公里,可采储量分布区为990.11平方公里,中联煤为218.38平方公里。

  并非一劳永逸

  2010年底中海油入股中联煤后,沿袭了以往的合作模式,中海油与中煤集团平分中联煤股份,中联煤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仍由两家公司分别派任,董事长、总经理、公司法定代表人定期轮换。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联煤近两年仍然作为不大。

  8月6日公布的新协议能否让中海油避免重蹈中石油覆辙?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这显然不是一份让中海油一劳永逸的协议。

  “相互扯皮的局面还会重现。”查全衡说。中联煤一位中层人士也对双方合作前景不乐观。

  中石油煤层气公司总地质师李景明告诉记者,中海油在最初入股中联煤时对此颇有顾虑,中煤集团不愿出让股份,而中海油迫切需要“上岸”,彼时任中海油董事长的傅成玉便提出作业者由中海油承担,“中海油的话语权无形中被提高了”,他说,中联煤的许多其他区块也都由中海油出任作业者。

  中海油除了寄望开发煤层气增加“资源量”,还希望借助中联煤是国家唯一专业煤层气公司的优势,加强行业质量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订,中海油在注资中联煤前,已开始积累煤层气技术和人才,并积极参与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等科技项目,“沁南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