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10月11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英荷壳牌、瑞士维多等五家石油公司向美国政府提交了出口原油的申请。目前,仅有英国石油公司(BP)拿到了将美国原油出口至加拿大的许可。于是,英国《金融时报》的分析家立即表示,未来美国原油出口的大幅增加可能影响欧洲、西非和北美之间的原油交易模式。大西洋盆地产量激增将对这个地区的油价产生下行压力,尤其是伦敦布伦特油价。
而在今年4月,花旗集团就乐观地预测,美国石油产量将超沙特、俄罗斯,或成为“新中东”。而尼日利亚媒体近日也报道,未来几年,受多重因素影响,尼日利亚石油出口市场要面临缩减的风险,特别是出口美国市场的份额将下降,从而导致石油收入减少。
的确,从近年美国国内石油和天然气产销的实际情况看,确实发生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异动。截至今年10月初,美国国内原油日产约达到660万桶,创1995年以来的新高。这些产量的增加,确实得益于其技术进步,特别是“水力压裂”技术。它促进了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增加,使部分原油出口到加拿大。同时,也因“水力压裂”技术的突破,造成页岩气产量暴增,并与国际天然气市场形成了巨大的价差,刺激了页岩气生产商努力找美国政府寻求出口许可。再加上2011年6月中旬以来,成品油始终处于净出口状态,共同给市场带来了一种不安的躁动,即所谓的美国要用国内丰富的油气资源去改变全球能源格局的臆测。
其实,在美的页岩气生产商寻求出口许可的主要动因之一是美国国内天然气价格长期处在国际天然气市场的价格洼地。而造成价格洼地的操盘者就是美国的CME GROUP。它在今年2月至7月间连续提高了天然气金融工程工具使用者的交易保证金。一方面,增加了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杠杆,挤出投机盘,压低了美国国内天然气价格,造成价格洼地;另一方面,长久被低估的气价打击了页岩气生产商对页岩气开发的投资冲动。抑制在美国私有土地上开发页岩气资源的同时,又将美国页岩气开发商挤到了国际页岩气市场,通过分享他国页岩气资源和享受高的国际天然气价格来实现企业的华丽转身。
而从成品油净出口情况看,至2005年之前的十年中,美国炼油商的炼油开工率平均维持在92.87%,因成品油生产和需求结构的不均衡,常造成投机资本对个别成品油价格的狙击。为摆脱这一局面,美国陆续开放了中下游市场,特别是引进拥有油源或可以获得稳定油源的企业进入美国,不仅造成了中下游市场的充分竞争,而且造成了美国国内炼油能力的极度过剩,使炼油平均开工率下降到86.31%,降幅达7.07%。初步改善了油品供给覆盖面与消费间失衡的缺口,甚至造成了部分产品产能大量过剩而不得不出口的局面。特别是当页岩气产量暴增后,页岩气进一步替代了燃料油消费,加速改变了原有成品油消费结构,迫使炼油商不得不在国际市场寻找出路和谋取暴利。
在美国,看似充分竞争的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其实是一个政府高度管制的市场,特别是战略性资源市场。
根据美国法律,原油生产商需要获得商务部下属的工业和安全局的出口许可证方能出口原油。同样,企业要想出口天然气也必须要由美国能源部判定出口是否符合国家利益。而这里所称的国家利益是根据美国全球战略布局需要而定。即使你已进入美国上游市场,开采出来的石油,若要进行航运,就必须使用美国籍的油轮进行运输。通常,从得克萨斯州的原油产地到费城炼油厂,每桶原油须支付4.55美元的运输费用,但若使用外籍油轮走跨境航线运输,即从得克萨斯州到加拿大东部炼油厂每桶原油运输成本不到1.5美元。基于成本考虑,在美的上游生产商自然愿意拥有原油出口的便利。
在权衡过剩的国内炼油能力和炼厂对原油品质消化的能力,适当放宽部分石油商的原油出口许可,再由加拿大突击进口美国消费结构中长期存在缺口的车用汽油和航空煤油、航空汽油,不失为是构成闭合用油链路和保障美国用油安全的最优策略之一,且这种少量出口(每天不足10万桶)也可改善为美提供能源安全保障企业的经营绩效。所以,有限开放只是战术性的选择,而非美国能源战役上的全面松动。
因此,纵观美国国内中下游市场引入有油源供给保障前提下的开放及其充分竞争的机制,页岩气产业被用价格杠杆形成挤出效应,以及根据企业经营绩效少量放开原油出口,并进一步构成有缺口成品油的回流链路。美国政府对石油和天然气产业中的每一个经营环节都有着精准的测算和巧妙的安排。美国不仅只有立法手段,也有通过价格工具实施的高效管理,更有灵活机动的以让渡部分企业利益(如国内航运业)换取能源全局均衡供给安全的策略选择。所以,美国上述政策的调整,只是提高了美国用油安全和在美企业的绩效,对全球能源格局不会产生根本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