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国内燃气要闻 » 正文

天然气价改市场化道路艰难

日期:2012-11-08    来源:新金融观察  作者:刘畅

国际燃气网

2012
11/08
14:5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天然气价改

  10月中旬,天然气价改试点将扩容至川渝等地,且该方案作为过渡方案递交国家相关部门。发改委内部人士表示,改革正在一步一步往前继续。

  消息一出,川渝两地的用气大户——尿素企业都普遍预期,随着改革的深入,未来气价会逐渐上涨,这使得本就在供大于求环境中挣扎的它们更加焦虑。

  虽然短期内每一次试点都会或多或少地改变上游供气巨头的势力范围,但从长期来看,只要资源还被垄断,天然气真正的市场化道路还很长。

  下游企业担忧

  “我听说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就担心气价还会上涨。”董晓斌(化名)说。他是成都某尿素企业的负责人,其工厂每年尿素产能15万吨。

  据董介绍,国家每年都会以较低的价格给尿素企业一部分天然气,俗称计划内气,超出使用的部分需要企业自行采购。而对大多数尿素企业来说,计划内气所占的比例都不大。以董的工厂为例,其计划内用气仅占30%,气价为1.3元/立方米,而计划外气价则为2-3元/立方米。

  “一旦试点到我们这里,气价肯定还会涨,这样对我们的成本影响很大,因为气价成本占完全成本的八成左右。”董说。

  据分析师韩健介绍,川渝地区是全国气头尿素企业(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企业)的主产区。“西南地区尿素企业的综合完全成本为1850-1950元/吨,综合计划内和外采气,川渝尿素企业的天然气成本占总成本的近九成。”他说。

  在韩健看来,相比去年末在两广地区的价改试点,如果在川渝试点,影响会比较大,“因为两广地区没有气头尿素企业。”虽然,最后的方案还没有正式公布,“但长期看来,逐渐与市场化接轨的天然气价格整体呈现上涨趋势,气头尿素企业成本上涨趋势明显。”

  面对成本即将上涨,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董晓斌很是焦虑。“优化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价格,再或者气改煤,就这几种办法,否则就只有退出。”他认为,由于供给过剩,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提高产品终端价格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气改煤不仅过程复杂而且投资也比较大,可能有实力的企业未来会考虑。如果消息确定,我们也必须采取措施。”

  “从另一方面说,气价上涨可能也是好事儿,能够通过竞争来对这个行业进行一波优胜劣汰,有利于产业升级。”董晓斌有些无奈地说。

  如果从全国的范围来说,韩健则认为,对川渝地区试点或许对其他地区的尿素企业起到示范作用,“起码它们可以看看川渝地区的企业在气价上涨之后是如何应对的。”

  谁是赢家

  前述发改委内部人士表示,通常情况下,发改委的每个方案,都会听取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这次涉及天然气,肯定会听取“三大油”,民间机构,各地政府等多方面声音,然后再综合各方的利益来定方案。

  “从目前的情况来讲,受益最大的应该是中石油。”业内一不具名分析师说。她分析到,由于中石油进口中亚气,而中亚气价格比较高,所以它们亏损比较严重。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石油的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实现经营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了84.7%,主要就受期内进口中亚天然气及LNG亏损增大影响。

  该分析师以两广试点为例指出,试点前广东地区大部分使用中海油供应的天然气和进口的LNG,虽然这两个价格有差距,但都是中海油内部的,“比较好协调”。

  去年11月份,中石油的西气东输二线广州末站的天然气首次进入广东管网一期工程的鳌头首站。随后的12月份,价改在广东试点。据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价改从一方面说明,中石油在抢占广东市场上中海油的份额。

  上述分析师判断,“以后可能有西二线的地方都会价改吧。”

  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从全国范围内分析称,新价改之前,在整个天然气供应链上,中石油都有绝对优势。新价改之后,下游市场会有更多企业进入参与竞争,中石油的市场将呈缩减态势。

  “如果从天然气市场战略部署来看,川渝地区并非兵家必争之地,中石化在川渝的高占有率并不能说明中石化在整个天然气市场的实力。如果中石油因为西三线的建设‘不小心’抢占了川渝市场,那只能说中石油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她表示。换言之,川渝地区只是天然气市场的一个缩影,并不能代表整个市场。

  综合川渝地区和全国的情况,资讯天然气分析师李祾譞认为,价改会使中石油获利最大,其次是中石化。“从产量上说,中石油产量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75%以上,中石化占到14%。中石油的主产区在西北市场,在西南市场的占有率低于中石化。但是,中石油的长输管线长输距离要明显长于中石化的距离。”

  市场化还很远

  虽然,从去年天然气价改试点至今已经有近一年时间,但让天然气市场达到真正的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表示,天然气要谈市场化还为时过早,现在的价格改革仅仅是想制定一套规则,价格是怎么定出来的。

  而在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看来,这样的价改根本不是伤筋动骨的,“仅仅是‘渐进式的改良’而已,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他说。

  在我国,气源供应、输送干线高度垄断。燃气开采主要被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公司控制,而国内燃气主要输送干线都为中石油、中石化控制,其他企业进入的壁垒非常高。

  这正是李俊峰认为改革最大的难点——资源的垄断状态。他指出,现在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仅仅是从中央定价下放到地方定价,地方给一个最高限价然后各方去竞争,但因为资源是垄断的,所以竞争非常有限。

  宛学智也坦承,新的价格机制虽然对供应方控制成本的能力有更苛刻的要求,总体来看却是突出了资源占有者的优势。

  “三大油都是央企,它们三家的性质是一样的。”李俊峰认为,虽然它们三家之间也会有竞争,但是那样的竞争并不是真正的市场行为,“是垄断多寡的问题,它们之间利益的分割与市场无关,无非是兄弟几个你多吃一口我少吃一口而已,对外部来说,它们都是垄断的一体。”

  李俊峰表示,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的改革,但现实情况却是,“需求是市场的,供给是垄断的”。所以在他看来,在资源垄断的条件下都不会有市场价格,这种价格大家都不会满意。

  “现在是改良不是改革,这种改良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但也没有办法,谁都知道不打破垄断就不会有市场,但现在打破垄断还不具备条件。”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