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部广东省的旗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预计将于今年夏季试运行,这或许将拉开天然气进口设施建设热潮的序幕,但中国的石油巨头们还没有展示出能实现其野心的资金实力。
由于天然气价格跟随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高企,中国各石油巨头从海外获得液化天然气供应的努力因而受到压制。现在能源分析师认为,中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满足需求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中国公司已经制定了建设16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的计划,其中按照原定计划将在2010年之前投入运营的就达10个之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简称:国家发改委)去年规定,各省只限建设一个液化天然气终端,但广东省除外,该省可建设两个终端。国家发改委是负责制定中国能源政策的中央规划机构。
但分析师们认为,鉴于这些终端项目规模庞大,而中国的三大石油公司又不愿以市场价购买天然气,未来10年众多接收站相继投产的前景终将成为泡影。中国三大石油巨头分别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简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简称: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NOOC Ltd., 0883.HK, 简称:中海石油)。
迄今为止,只有中海石油在广东省的一个接收终端以及福建省一个在建的终端签订了长期天然气供应协议。其他公司则不得不在没有液化天然气供货合同保障的情况下推进终端建设计划,或者推迟建设。
去年11月,雪佛龙(Chevron Corp., CVX)中止了一项将使中海石油成为澳大利亚高更(Gorgon)天然气项目基础客户的价值300亿澳元的临时协议。
雪佛龙称中方公司愿意支付的价格太低。今年3月,中海石油称已终止了从高更项目购买天然气的谈判。
高更项目的天然气买家现在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因为雪佛龙发表声明称,天然气田的开发成本将远远高于此前的预期。
分析师目前正在等待中海石油发布公告,证实印度尼西亚Tangguh项目输往福建接收终端的液化天然气是否已经加价。
根据有关报导,Tangguh项目供应中海石油的液化天然气合约价格从最初达成的每桶25美元上调至38美元。最初达成的合约期限为15年,Tangguh项目从2008年起每年向中海石油供应260万吨液化天然气。
采取激励措施还是同意出高价
能源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的Catriona Scott表示,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只得同意提高价格,除此之外几乎别无选择。若不同意上调价格,中国石油公司就只有向海外供应商提供优厚的激励措施,这样才能说服他们大幅折价供应液化天然气。
她指出,激励措施可能包括允许海外供应商进军中国资源领域,或进一步开放下游市场,其中包括允许海外公司在加油站运营方面与中资公司建立更多伙伴关系。
Scott认为,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中国市场在价格方面并没有吸引力,特别是与韩国和日本等同处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相比。
她表示,供应商可能更青睐日本和韩国市场,因为输往这两个国家的运费与中国相当,而这两个市场可接受市场价。
但这并不等于中国公司已承认失败。本月有报导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 PTR, 简称:中国石油)正在与10多家液化天然气供应商展开谈判,旨在保证江苏、辽宁和河北这三个沿海省份拟建的、已获得政府批准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供应。中国石油是中国产能最大的综合性石油公司。
除了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之外,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也可能向中国输出液化天然气。2004年年初,中国石化就与沙特阿拉伯达成协议,在该国面积为4万平方公里的一块区域寻找并开发天然气资源。
上个月有消息称,中国液化天然气运输(控股)有限公司(China LNG Shipping (Holdings) Co.)计划在2012年之前购买六艘油轮,用于向上海和浙江省宁波市的接收终端运送天然气。这两个终端将由中海石油运营,虽然供应协议尚未签订。
对中国未来的液化天然气市场的信心而言,广东省接收终端能否取得成功将十分关键。该终端的最初年供气能力为37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