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后石油时代”的到来,各国的能源消费纷纷转向天然气。据中国化工网报道,2007年中国进口291万吨LNG(液化天然气),是2006年进口量的3倍多。这种强劲的需求势头从一个侧面体现了LNG在全球的逐步走俏。人们已开始习惯把LNG称为“后石油时代的大蛋糕”。
液化天然气成全球投资热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天然气管道的铺设一直受到技术和政治因素的很多限制,这使天然气市场具有区域性,一旦生产国发生威胁供应安全的事件,临近的进口国就会受到严重影响。2006年1月,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天然气争端让欧洲各国受到很大影响,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作为天然气的一种利用形式,液化天然气解决了气态天然气不利于远途运输的问题,从而帮助进口国摆脱对临近能源大国的过度依赖。随着越来越多天然气被液化后很方便地运到世界各地,有关风险将被大大降低。有消息称,目前全球用于开发LNG的资金大约为300亿美元。分析人士预测,今后10年内这一数字将达1000亿美元,从而使对液化天然气的投资成为全球最大的投资趋势之一。
由于天然气更环保、更经济,全球对这种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此外,较之煤炭和石油,天然气污染小,符合《京都议定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要求。为了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对液化天然气的兴趣越来越浓。据报道,2005年全球液化天然气总交易量约为6.7万亿立方英尺,其中日本和韩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量分别占全球总交易量的40.4%和16%。此外,全球液化天然气交易中90%为长期供求合同,预计现货市场交易将呈持续增长态势。
未来10年,美国每天的天然气消费量将从650亿立方英尺上升至850亿立方英尺,但同期美国国内天然气产量只能从550亿立方英尺增加到600亿立方英尺。虽然此前美国大部分的天然气进口需求都从加拿大以管道运输方式得到满足,但近年来加拿大的天然气出口量已大幅减少,难以满足美国日益增长的进口需求。不过,埃克森美孚目前正和卡塔尔石油公司及康菲石油公司合作开发一个价值14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将卡塔尔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美国得克萨斯州海岸。
此外,卡塔尔则希望将其在2012年的年液化天然气输出量从现在的2500万吨增加到7700万吨,从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输出国。卡塔尔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伊朗。2005年底,该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25.7万亿立方米。不过,美国国内目前只有5个液化天然气终端,虽然另有40个美国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方案提议,但出于对安全和环保的担忧,很多项目可能得不到各州政府的批准。
我国首个LNG项目体现综合效益。我国首个LNG(液化天然气)进口项目广东LNG项目自2006年9月28日进入商业运行。这一项目在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将有助于保护环境,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体现出较高的综合效益。
广东项目概况。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由中海油、英国石油(BP)等10家企业合资成立,负责经营位于深圳的广东LNG进口项目。公司副总裁初燕群介绍说,广东LNG项目一期工程总体项目分为LNG运输项目、LNG造船项目、LNG站线项目和11家用户项目,共计建设LNG接收站和输气干线,配套新建东部(深圳)、惠州、前湾(深圳)和珠江(广州)等四个燃气电厂,美视(深圳)电厂油改气,深圳、东莞、广州、佛山四城市燃气用气,香港电灯、中华煤气两公司负责的对港用气,中远集团和招商局集团为主的LNG运输业务和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承揽的LNG船等14个项目。
广东LNG一期工程总投资291亿元人民币,其中站线项目71亿元人民币,四座新电厂和油改气电厂134亿元人民币,四城市天然气利用项目52亿元人民币,运输项目33亿元人民币。接收站每年可接收350万吨LNG,峰值输送能力为每小时840吨。它由3个16万立方米的储罐、290米栈桥、1座可停靠16万立方米级LNG船的码头、5个海水汽化器和1个燃烧式汽化器组成。而管线总长379千米,其中干线185千米,支线194千米,设计压力9.2兆帕,设置11座站场和27座阀室。LNG供应方来自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气田,是在2002年10月通过国际招标并报请国务院批准而选定的。
从1995年起,原国家计委着手编制天然气发展规划并组织有关单位开展LNG项目前期研究工作,1998年10月,国务院批准广东先行试点,引进LNG。1992年,国务院批准我国第一个LNG进口项目——广东LNG试点工程总体项目一期工程项目立项。2003年10月,发展改革委经国务院同意批准广东LNG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3年12月,广东项目接收站工程开工。2004年11月,管线工程开工。2006年5月26日首船LNG抵达,6月9日完成卸载并开始接收站调试,21日开始管线调试,28日项目投产。9月28日项目进入商业运行期。
LNG项目体现多方效益。200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首次超过供应量,预计2010年我国天然气供需缺口约300亿立方米,2015年约400亿立方米。进口LNG对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有战略意义,能够保证实现能源战略储备,对国内天然气供应也有调峰作用。
到2004年底,广东电网装机总容量4293万千瓦,同年用电量2387亿千瓦时,短缺约300万~400万千瓦,全年缺电约50亿千瓦时,强制错峰33682次。而4293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中又有3090万千瓦的火电。煤电污染是广东空气污染的主导因素,2003年深圳阴霾天133天,2004年增至175天,广东也是全国受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广东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远距离能源供应,给环境和运输带来巨大压力。而LNG项目具有经济和环保的双重效益。
同时,LNG项目推动了中外能源合作。2002年10月,我国和澳大利亚签署天然气技术伙伴关系基金宣言,由澳大利亚政府提供2500万澳元支持我国发展天然气工业,推动两国能源合作。2003年10月,基金正式启动,设立中国和澳大利亚两个培训中心,为我国LNG行业培养技术和管理部门。
广东LNG项目同时还促进了我国造船业的发展。LNG运输船是世界造船领域技术最复杂、建造难度最大、附加值最高的船舶之一,被誉为世界民用船舶建造“皇冠上的明珠”,当时只有日本、韩国和欧洲国家有建造能力。广东LNG项目经过招标,于2002年3月确定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承揽LNG运输船建造任务。第一艘14.7万立方米LNG船于2004年7月开工,2005年12月下水,2007年11月正式交付运营,从而填补了国内空白。第二艘14.7万立方米LNG船于2006年6月下水,开始内部安装,现在沪东中华已经有5艘LNG订单,并有国外订货。
据悉,中海油在沿海在建、立项或待批的LNG进口项目已有10个,分别位于广东大鹏、福建莆田、上海(洋山)、浙江宁波、温州、广东珠海、汕头、海南洋浦、江苏盐城以及河北秦皇岛。气源为印尼的福建项目已经开工,上海和宁波项目已经立项,上海项目的气源确定为马来西亚。其中,大鹏站的接收能力2006年为370万吨,2007年为550万吨,2008年后将上升至1210万吨。莆田站计划2008年建成,年接收能力260万吨,到2010年上升到500万吨,上海站和宁波站计划2009年建成,年接收能力各400万吨,珠海站和洋浦站计划2010年建成,年接收能力分别为300万吨和200万吨。
LNG冷能利用技术值得期待。随着国际石油价格暴涨,能源和电力成本大幅度增加,液化天然气(LNG)冷能利用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对人均能源资源只有世界一半的中国而言,LNG冷能利用更显得必要。
LNG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06年6月,我国第一个LNG项目在深圳投产,由此开启了我国进口LNG的历史。目前,福建LNG项目已经与印尼东固气田签署了年供应量260万吨、为期25年的长期合同,上海LNG项目也与马来西亚石油公司达成每年300万吨的长期供气协议。
到了2010年,除了已经投产的广东LNG项目外,福建、上海等正建项目也将相继投产。届时,我国LNG进口量将达到每年1000万吨的规模。
按照我国的LNG使用计划,2010年国内生产能力将达到900亿立方米,2020年将到达2400亿立方米。而在进口天然气方面,国家发改委预计到2020年,我国要进口350亿立方米,是目前广东省接收总量的7倍。
LNG冷能利用价值巨大。在我国三大石油巨头对LNG建设热情不减的同时,绿色环保的伴生型能源LNG冷能利用也引起了各界的广泛注意,特别是国际油价在120美元以上居高不下以及电力成本大幅提高的情况下,LNG冷能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据介绍,每吨LNG的气化过程,相当于释放了830兆至860兆焦耳的冷能,同样的制冷方式需要850千瓦时电能,按当前的福建电价计算,价值约为420元人民币。如果将冷能用于其他项目,每吨LNG可节电500至700千瓦时。
据统计,一个300万吨/年的LNG接收站扣除消耗于高压外输气体的压力能后,可利用的冷功率为76兆瓦,折合电能约为10亿千瓦时。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若按中国年消耗天然气5000亿立方米,其中进口LNG1000亿立方米(相当于日本目前的进口量)计,可用冷能折合电力257亿千瓦时/年,相当于一个600万千瓦电站的年发电量。
目前世界上的LNG冷能利用项目大都是单一用户,极少有多用户集成项目。迄今只有20%的LNG冷能安排利用。究其原因,一方面,目前国际上每年1.2亿吨的LNG贸易中,四分之三由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购买,它们市场经济发达、地少人密,很难在LNG接收站项目同时集成规划和安排冷能利用下游用户群;另一方面,此前能源价格低,致使冷能综合利用项目投资效益不高。
专家们认为,特定的历史机遇使中国LNG冷能具备了综合集成条件,利用好这个机遇,我国LNG冷能利用一定能实现技术、管理机制和市场运作等各方面的突破。
福建LNG冷能项目具有示范效应。我国首个LNG冷能利用项目于2007年9月27日在福建莆田动工。该项目由中国海油与美国AP公司合资建设。中国海油将该项目作为LNG冷能综合利用的示范项目,随后将相继投资建设冷能发电、废旧轮胎深冷粉碎、海水淡化、干冰制造、冷冻和保鲜物流项目,打造和建设福建LNG冷能综合利用工业园区。
据了解,福建LNG站线项目包括1个接收站/输气干线项目和8个用气项目。其中,一期工程建设主要包括:规模为年接收能力达260万吨的LNG接收站和输气干线、LNG运输项目、新建燃气电厂、5个城市燃气用户和LNG罐车向德化、闽清供气工程。
据专家测算,首期冷能利用折成电约8.8亿千瓦时,社会与经济效益可观。
莆田项目利用英国BP公司的技术发展我国LNG冷能利用事业。就目前情况看,我国有可能把每个大型LNG接收站都规划为包括冷能利用产业链、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的工业能源循环经济链,以及轻烃分离用作化工原料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园区。同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NG冷能综合优化利用技术,使LNG冷能得到科学和充分的集成优化利用。
天然气发展不可忽视LNG调峰作用。国际油价的一路高涨,天然气价格优势拉动了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强劲需求。另一方面,高涨的油价也促使国际LNG供应商提高供应价,使得我国购买进口LNG的谈判遇上困难。
目前我国自产的天然气,主要是依靠有限的几条长输管道,除了存在巨大的供气安全隐患外,还暴露了长输管道季节调峰能力差的问题。因此,国家发改委最近出台的天然气利用政策,把城市燃气的采暖用气及工业燃料用气定为允许类而不是包含在优先类,记者认为这是与目前长输管道季节调峰能力差有关。
冬季供气紧张显出储气不足。过去几年来,全国各地冬季天然气市场经常呈现供不应求局面,使不少城市燃气公司不得不收缩天然气市场的发展以避免冬天断供的风险。而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用气客户能够并且愿意负担价格较高的季节调峰气源,就促使中原油田等公司上马内陆LNG项目,也引发了远在新疆的广汇公司建设大型的内陆LNG项目。中原油田及新疆广汇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城市燃气市场对LNG作为季节调峰气源的需要。
从美国看如何解决季节调峰问题。季节调峰问题与LNG的发展历史有着密切关系。全球第一批船运LNG发生在1959年,但全球第一座LNG生产厂却早在1941年就已经投产。当年,美国克利夫兰的燃气公司为了解决季节调峰问题,把非高峰时段天然气管道输送的天然气液化成LNG并加以储存,用气高峰时段作为补充气源。
时至今日,美国已经建成了近100座此类内陆LNG调峰设施,天然气总储量约24亿立方米。数据显示,每年从美国各地的内陆LNG储存站输出的LNG总量约13亿立方米。这些内陆LNG设施一般是在用气城市附近地区建设并与当地城市燃气公司的输气管道联网,也有一些依靠槽车来周转。
实际上,美国除了内陆LNG设施外,还依靠地下储气库来进行季节调峰。以整个冬季的总体输出量计算,地下储气库的季节调峰量远大于内陆的LNG设施。但由于地下储气库注采气速度很难做大幅度的调整,而且出气速度很大程度要受到储气库内剩余储量影响,因而它要配合内陆LNG设施才能应对波动频率较高的需求变化。
应支持季节补充气源产业的发展。专家认为,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高速健康发展,我国应以提高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作为长远的能源策略。
过去几年冬季天然气供需的紧张形势,暴露出我国天然气供需布局不理想的问题,季节调峰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解决冬季天然气调峰问题?美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天然气输气管网密度远比美国低、气源距离市场远、发展地下储气库的地理条件也没有美国情况理想等事实。因此,依靠内陆LNG作为季节调峰气源势在必行。
国家应继续提高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在努力开发本土气源和引进海外气源作为常规气源以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支持补充气源的发展。因为,有效合理地利用内陆LNG作为季节调峰气源,既能提高我国能源利用率,又能帮助天然气市场缓解冬季供需矛盾,更可以提升包括长输管道在内的整条天然气产业链供应能力及经济效益。至于谁来建造经营LNG储存气化设施,专家认为除了城市燃气公司外,各地的省级天然气公司也应积极参与。城市燃气公司与省天然气公司的合作,将有利于构建完整有效的地区性天然气输气、储气、配气体系,从而促进我国天然气产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