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国内的石油资源属于中国,眼下要确保石油的安全供应,更应将视野扩展至国际共享石油资源——中东、里海油气。2004年中国共进口原油约1.23亿吨,其中从中东国家共进口6357.37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1.8%;进口来源国家共有20多个,其中进口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有5个,它们是沙特、阿曼、安哥拉、伊朗、俄罗斯。沙特、阿曼和伊朗是中东国家,安哥拉在非洲,邻国俄罗斯是环里海国家之一。从地域分布看,符合石油来源多元化方针。
中东地区(含北非阿拉伯产油国)是当今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不少产油国家的石油储产比都近百年,开展能源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2004年剩余探明储量为1074.9489亿吨,占世界总量1750.2767亿吨的61.42%;估算产量14.4155亿吨,占世界总量35.4966亿吨的36.65%;石油出口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在2004年世界石油储量排名的前20个国家中,中东国家占9席,它们分别是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利比亚、卡塔尔、阿尔及利亚和阿曼。据估计,2010年全球的石油消耗将比现在增加20%,日消耗量超过1亿桶。中东地区的石油地质环境好,油层浅,开采条件优越,油气生产成本全球最低,产能增长前景诱人。由于中东国家大都与中国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和能源合作基础,因此已成为中国参与国际油气博弈的主要目标区。
中亚里海地区也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2004年剩余探明石油储量为104.8575亿吨(含俄罗斯),占世界总量的5.99%;估算产量5.225亿吨(含俄罗斯),占世界总量的14.27%[3];该地区油气开发程度相对较低,潜力大;其次是本国利用能源较少,出口较多。在地缘上,与中国接壤或为近邻,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国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环里海国家之一的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既是油气生产大国,也是出口大国。2004年天然气储量和石油生产世界第一,石油储量世界排名第七,出口量很大,在世界石油市场上举足轻重。中俄之间具有良好的地缘条件和外交关系,双方进行能源合作条件较好,而且比较便利。
中国同中东、中亚里海产油国有着良好的经济合作基础,彼此之间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伙伴。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一要拓展合作渠道,丰富合作内涵,扩大合作模式,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安排,促进经贸合作和相互投资。
二要推动亚非区域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充分调动政府、民间、企业和国际组织的力量。
三要加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能力建设,就发展战略问题开展对话,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要加强政策协商,积极参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规则的制定,争取公平的竞争条件,创造更多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
五要促进南南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自中国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由于中国与中东产油国之间存在着传统的友好关系,加之石油安全在中国能源安全中所占有的核心地位与作用,中东油气资源的优势地位凸现,中东地区因而成为双方石油企业利用各自的相对优势,开拓互利市场和资源交换的重要舞台。
而搞好与中东产油国的能源合作,既有利于落实中央“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种资金”的战略思想,也有利于保持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中东产油国与中国的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需要指出的是,从中东产油国大量进口石油也是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好,有利于中国的石油安全;处理得不好,过于集中的进口来源,也会危及中国的石油安全。
从资源量与传统关系考虑,中亚里海油气(包括俄罗斯油气)只能是中国进口中东油气的超级替补,但同样应该成为中国进口油气的重要源头,以利石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