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虹在工作现场
张虹获得全国劳模称号
蜀中多气藏,世人皆知。但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蜀中气藏的勘探开发难度并不亚于当年的蜀道之难,四川盆地致密碎屑岩油气勘探开发更是世界公认的科技难题。怎样理清纷繁复杂的地质现象?怎样把握非常规超致密非均质气藏的特征?怎样破解圈闭识别、储层预测、高产富集带分布?这些都曾经是摆在石油人面前的座座大山。
然而,开启四川盆地致密碎屑岩地层大门寻找石油天然气的“金钥匙”却被一位女性牢牢握在了手中。她就是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资深专家张虹,作为一名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技术专家,她20年如一日地奋斗在石油天然气勘探攻关第一线,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勘探难关,用出色的科研业绩为女科技工作者的美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求索/
攻克油气勘探难题 她以办公室为家
1987年,张虹从成都地质学院石油物探专业毕业,走上了她20多年寻找石油天然气的物探科技攻关之路。20多年的风雨历程一路艰辛,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她很快成为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佼佼者。
但摆在张虹面前的不是普通的科研攻关,致密碎屑岩领域油气勘探开发是世界级的科技难题。怎样理清纷繁复杂的地质现象,怎样把握非常规超致密非均质气藏的特征,怎样破解圈闭识别、储层预测、高产富集带分布等系列难关,长期以来都是摆在西南石油人面前的几座大山。
面对这样的难题,张虹选择了将办公室当成家。面对科研难题,她的思绪在地层深处徘徊,不断滤去杂波;她的人生就在办公室度过,不断叩问千万年前的地层。和同事一起探讨、争论,向物探、地质老专家请教,反复研究。她带领攻关团队,深入探索,以气藏认识理论的突破为基础,建立以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核心的储层精细描述技术系列,终于找到了打开四川盆地致密碎屑岩地层大门寻找石油天然气的“金钥匙”。
张虹攻关形成的致密非均质气藏描述的方法技术,创新性强,有效地解决了气藏几何形态和物性参数的空间展布描述难题,奠定了科学勘探开发气田的基础。她主持论证研究的多口深井获高产气流,新851井日输气能力每天50万方以上,新2井累产天然气6亿方,荣获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
奉献/
重任在肩无暇他顾 无奈请保姆照顾孩子
张虹是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但她同时还是一位女性、一位母亲。她担任新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项目的项目长重任期间,孩子嗷嗷待哺,“觉得当时压力真是大到了极点”。她说,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全部都需要面对。“人就是憋了一股劲,不能被压垮。”为此,她和丈夫一商量,以高于市价的费用雇了一个保姆,其中一个条件就是晚上9点钟再去接孩子。随后她和丈夫一头扎进了机房,与同事一道,圆满完成了任务。张虹说:“幸好孩子身体健康,否则,我如何对得起他。”
就是这样一种精神,让她一直在成功的路上迈出坚毅的脚步。面对四川盆地增储上产的重任,她带领川西中浅层攻关团队攻坚克难,针对凹陷和斜坡区中浅层气藏,总结出基于成藏主控因素的“相控找砂、砂中找优、优中找富、精选靶点”气藏综合预测思路。
她带头建立的较为完善的以“河道砂体识别与刻画”为典型特色的隐蔽岩性气藏储层预测技术体系,极大地提高了致密碎屑岩气藏识别和预测的成功率,特别是气藏空间展布表征和刻划的关键技术,在河道砂体(组)识别及高产富集带预测方面达到了国内外类似地区的领先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四川成都气田和中江气田快速规模增储上产,新增探明储量2060亿方, 新建(增)产能13亿方,实现了中浅层持续稳产、上产。
收获/
成果转化收益可观 保证今后多年内供气
令张虹感到由衷欣慰的是,20多年来的付出已经收获了金灿灿的硕果。
她的研究成果向勘探开发生产推广应用转化,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支撑了新场气田、成都气田、马井什邡气田的发现。使探井钻探成功率由2010年的52.94%上升到2013年的77.78%。累计上交天然气三级储量超过万亿方,其中探明储量超过数千亿方。按成都市中心城区天然气供应量12亿方/年计算,这些天然气储量可在今后多年内保证供气无忧。
而成都气田所产天然气不含硫,属清洁能源,有效利用工业和居民生活,可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粉尘排放,为改善四川能源结构和“绿色低碳”环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张虹,以她的执著和努力创造了“生活世界”的积极意义,从而验证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生命本质,她用出色的科研业绩为女科技工作者的美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化身为一道亮丽的彩虹,与川西大地林立的钻塔共同凝为石油人心中最美的风景。
今年,张虹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面对荣誉,她说:“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本职工作,却给了我这样高的荣誉,它承载着领导的厚爱和鼓励,凝结着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荣誉应该是属于研究院广大科技人员的。我衷心感谢大家,我会继续在科研一线做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