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后天然气需求增速有望恢复,2015年上半年中国天然气表观需求同比增速仅为2.1%,创下历史新低,此速度远低于十三五目标,经济放缓和天然气的相对竞争力下降是需求疲软的主要因素。但UBSEvidenceLab的调查证明,下游客户仍然有强烈的潜在的天然气转换需求,我们预计随着下半年的天然气价格下调和经济恢复,将明显刺激2016年后的天然气需求,需求增速有望恢复。
天然气新供需平衡:供过于求,国产气或被迫减产
我们重新调整了中国的天然气供需模型,将2020年的天然气表观需求和供应预测均下调至3100亿方,考虑到未来天然气的生产和进口计划,我们认为2015年天然气可能供过于求将近200亿方。到2020年需求如果没有很强的反弹,我们认为中国石油企业将减少国产传统气以平衡进口。
如气价下调超预期,需求可能得到提振
市场一致预期今年将在下半年下调0.4元/方,我们认为也不能排除下调0.6-0.7元/方的可能,因为根据定价公式有比较大的下调幅度和上游成本下降幅度。如果下调幅度较大,我们预计天然气的相对竞争性将明显改善,将进一步刺激需求,特别是与燃料油之间的差距将会明显缩小。然而进口天然气亏损将变成长期化,供应方压力将陡增。
相关公司:有利于燃气销量恢复,上游进口亏损可能上升
我们认为如果天然气价格下调幅度超预期,可能将有利于下半年的天然气需求加快恢复,推动下游城市燃气的气量增长。我们维持对深圳燃气的“买入”评级,上调目标价至12.4元(原为11.5元)。
考虑到气价下跌将扩大上游进口天然气企业的进口亏损,并将使亏损长期化,我们下调中石油的盈利预测,并下调目标价至10.95元(原为12.45元);维持“中性”评级。
相关新闻:非居民天然气价有望再次下调
在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天然气价格并轨调价后,非居民天然气价格有望迎来第二次调整。油气咨询机构安迅思、卓创等称,依据2015年以来的国际油价走势,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幅度在0.4元至1元/立方米之间,具体调价幅度还需看最终结果。
相比国内成品油调价有完整的计价周期和调价窗口,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自2013年以来,并无确定的调价周期,但从以往调整时间来看,一般以半年为期限。今年2月28日公布的价格政策距今一个多季度,执行时间4月1日距离目前时间更接近,9月份调价的可能性很大。
由于油价不断下跌,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迎来“四连跌”。天然气价格与替代能源相比在工业、车用领域的经济性能越来越低,导致天然气消费增速出现放缓。
价格下调利好下游企业
今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宣布,4月1日起,中国天然气价格正式并轨。各省增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下降0.44元,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上调0.04元,这也是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中,首次大幅下调天然气价格。
按照国内天然气定价采取的“净回值测算”方法,天然气价格与燃料油和LPG(液化石油气)挂钩。依据发改委公布的计算公式,卓创资讯预测此次下调的幅度可能在0.4元/立方米。
依据此次的调整幅度,天然气分析师刘广彬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本次下调如果落实,将对工商业天然气用户、终端用户产生利好。
“对于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工厂,比如玻璃厂、陶瓷厂、化肥厂,以及大型饭店来说,天然气价格下调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同时这种利好也会传导到天然气终端,刺激需求上涨。这样一来,对于天然气的工程建设和设备制造商来说也是利好。”
有受益的一方,就会有受损的一方。“三桶油等上游的天然气勘探和开发商受到的影响最大,天然气价格下跌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销售和盈利收入。”刘广彬说,“对于城市燃气公司来说,作为连接上游和下游销售的中间商,利益不一定会受到影响。它可以通过下游将影响转嫁到消费用户。”
“价格的调整肯定是买家欢喜卖家愁了,不过这次调整可能对需求和经济性有所提振。”安迅思中国研究总监李莉告诉早报记者。
定价机制逐渐向市场放开
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自2013年开始进行门站价格调整后,于今年4月份完成最后一步:存量气、增量气的门站价格并轨。按照现行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将各省份增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提高0.04元。同时,放开直供用户(化肥企业除外)用气门站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虽然对天然气价格进行了改革,但国内天然气的需求仍然疲软。
2014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8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4%,是近10年来同比增速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同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今年上半年天然气产量65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8%;天然气消费量906亿立方米,增长2.1%。相比过去动辄近20%的增速,今年的速度明显放缓。
有分析师认为,当前天然气已经基本丧失经济性。这与中国提倡清洁能源利用的规划不符,也与国家期待提高天然气应用,提高一次能源消费占比的愿景相背离。
“国家希望能逐步从天然气政府定价逐步走向市场定价,激活天然气需求,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市场还没有完全消化原有定价机制带来的影响。现在着急地放开竞争,还不实际。我认为未来国家可能会逐步放开某些天然气品种的定价权。”刘广彬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