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国内的天然气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15年,供需结构开始由短缺转向过剩。过剩现象的出现主要受经济增速回落及经济结构转型影响所致。国家发改委决定,自2015年11月20日起下调非居民用天然气最高门站价格,下调幅度700元/千立方米,降幅约30%。这次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下调主要受国际油气价格暴跌影响,旨在鼓励消费天然气,天然气时代来临的步伐或将因此加快。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2014年煤炭提供了66%的一次能源和76%的电量,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果按照2014年600亿立方米工业用气量来测算,这次价格下调每年将直接为下游工业的用气企业减轻负担达430亿元。除了降低非居民用气价格以外,还对天然气价格管理制度进行了改动。
国家发改委规定,非居民用气由目前实行的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降低后的门站价格作为基准门站价格,供需双方可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在下浮不限、上浮20%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方案实施后门站价格暂不上浮,自2016年11月20日起允许上浮。这意味着进一步放松政府对天然气价格的管制,使其更加趋向于市场化,从而有利于发挥市场的调节机制,促进公平竞争。改革最终目标是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政府还明确要求非居民用气加快进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由供需双方在价格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公开交易形成具体价格,力争用2~3年时间全面实现非居民用气的公开透明交易。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比较漫长,居民用气价一直低于工业和商业用气,与国际社会架构构成正好相反。这次价格改革在解决国内气价倒挂方面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