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然气汽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崎岖的过程。早在上世纪末,国家曾组织推广天然气汽车(如国家科技部成立了清洁汽车行动办公室),也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示范运营,但一直没有发展起来。2007年后转为推广新能源汽车,把天然气汽车交给了市场,结果市场自发地形成了一种火爆现象。
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4年,国内原装天然气汽车年销量从6.6万辆增长到28万辆,特别是私人、出租用车大幅度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天然气汽车的经济性。根据市场经验,通常气价与油价比在0.5左右时,改装天然气汽车半年至一年左右即可收回改装成本,原装天然气汽车一年左右可收回比传统汽车高出的差价,以后每年可节约较为可观的燃料成本,且在同等效能下,天然气燃烧彻底,不污染润滑油,可有效降低汽车的保养和运行费用,对消费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相反,新能源汽车由于价格高、技术不成熟、充电不方便等原因,发展步伐十分缓慢,到2011年才开始销量过万辆,2014年过10万辆。2015年,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刺激下,电动汽车产产销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并对天然气汽车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加之油价大幅度下跌,油气价格倒挂,天然气汽车经济性明显削弱。我们认为,这里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因素,导致市场信号的扭曲。
首先,国家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没有区分”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阶段。
总体上看,天然气汽车技术成熟度较高,已经处于”产业化”和”市场化”阶段,应是国家扶持推广发展的重点;而电动汽车技术成熟度并不高,核心技术(如电池等)还处于”技术研发”或”试验改进”阶段,并不宜进行大规模产业化、市场化推广。
但是,多年来,国家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并没有区分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阶段,对天然气汽车支持不足,对新能源汽车则用力过猛。
目前,围绕天然气汽车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等并不健全,针对天然气汽车的国家级补贴也很少,也只有少数省市出台了直接针对天然气汽车的补贴政策。
反观电动汽车,国家在”十五”期间曾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作为发展重点,在”十一五”期间又重点支持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在”十二五”、特别”十三五”期间,则将电动汽车列为重点发展方向。这几年,新能源汽车主要依靠国家补贴政策扩大市场。201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曾暂停8个月,产销量迅速下降,2015年补贴恢复后又迅速回升。
其次,国内油气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天然气汽车市场存在着波动性风险。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在全国各省市中,除少数气源地外,CNG和LNG经济性普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车用天然气的积极性。由于我国油气价格依然采取政府管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办法,油品价格采取与国际接轨机制,变动较为频繁,气价则以政府调控为主,相对比较稳定,往往不能及时反映油气市场的真实信号。
2015年11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的通知》后,各省市相继发布了地方性实施方案,一些地方政府已下调车用气价,使气、油价格比降到0.5-0.6水平。
下一步,按照天然气价改方向,有望主要依靠市场形成油气价格比,但为了鼓励天然气汽车的发展,仍需要采取一些政府调节或补贴的措施。
进一步完善各类标准、规范和法规,促进天然气汽车的持续健康发展。
天然气汽车产业发展涉及一系列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和政策法规,涵盖整车、发动机、专用装置部件、车用储气瓶、加气站、加气机、环保等多方面,目前总架构是健全的,但与天然气汽车发展要求相比仍显滞后。
特别应抓紧制定完善与车用液化天然气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为推进液化天然气汽车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目前,天然气汽车产业的地方性法规较多,在有些省份对车辆改装是合法的,但把车开到另外一个省去就不合法了,因此迫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