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中国石化公告称,全体董事一致通过关于天然气川气东送管道业务的引资议案。本次引资完成后,中国石化对管道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为50%。
业内人士,
天然气管网对外引资,其象征意义或大于现实成果
作为国内三大油气巨头之一的中石化,此前就已在油品销售业务板块引入了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但在当前国内的油气管网里程中,中石油占据主体地位,运营着全国约70%的原油管道及约90%的天然气管道。
油气观察人士彭知军表示,中石化通过对外引资的方式,可以加快建设中石化在国内的天然气管网,而保留50%的持股比例,仍然可以让中石化将天然气川气东送管道业务的控股权仍掌握在手中。
管网独立是大势所趋,也是管网的自然垄断属性使然,而混合经营或许是油气管网独立的一种尝试。但现阶段情况是,油气管网的长输主干管网仍然不够、支干线太少、各主干管网间的互联互通也不成熟,这些都制约了油气管网独立的进程。
另有资深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如果要是成立国家管道公司,中石化旗下的管道业务可能被划拨,现在通过对外引资的方式,既可以促进自身管网的建设,也可以减少自身投入,还能从引资中获得一些现金。
管网混合经营:大型油企对管网独立的担忧正在减轻
据北京产权交易所的资料,募集资金的主要通途为:1、继续推进天然气管道的建设,用于川气东送扩能工程和储气库的建设;2、用于一般营运资金和偿还债务,改善资本结构。
在“十二五”期间,虽然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不断上涨,但是油气管网的建设严重滞后于国家预先的规划。中石化的引资方式,有助于促进其在天然气管道领域的建设。
此前,中石化已在油品销售业务板块引入社会和民资参股,推动混合所有制经营。此举标志着继中石油之后,中石化也向外界敞开了管道业务引资大门。
另一方面,中国石化的管道引资计划,加上中石油6月决定投资建设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工程,都表明大型油企对管网独立的担忧正在减轻,分拆大型油气公司管道资产、创建独立管道实体的计划已被搁置。
未披露详细引资方案 民营资本深入参与的可能性不大
中石化公告称,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对外引资项目,将以其全资子公司中石化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管道公司)为平台进行公开引资。此次引资完成后,中国石化对管道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为50%。这是油气央企首次提出将主干管道资产的自身持股比例设定为50%,而不是51%。不过中石化公告并未详细透露引资方案,可能仍会保留相对控股。
北京产权交易所资料显示,中石化川气东送管道工程于2007年8月底正式开工,2009年全线贯通投产运行,管道全长2229公里,包括一条干线、一条专线及五条支线,设计年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川气东送管道分别实现输气量75亿立方米、79亿立方米和83亿立方米。
虽然引资项目提出,拟公开征集投资方数量将不超过15名,但并未披露拟公开募集资金总额和拟新增注册资本。
中石化对引资项目的投资方资格条件提出的要求为,单个投资人的投资金额不低于10亿元,而且在投资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资产管理规模不少于60亿元,或企业净资产规模不少于40亿元。
彭知军认为,会参与中石化天然气川气东送管道业务引资项目的资本,将会是地方国资委旗下的大型国企,还有部分大型发电企业,而那些民营资本想要深入参与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安迅思中国研究总监李莉分析称,川气东送管道属存量资产,是国内除西气东输外的第二大天然气动脉,此次出让股权可能吸引有实力的民企或其他背景雄厚的国企,此前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就曾成功吸引一众险资合作。
相关链接
管网环节被视为中国油气改革的突破口,在三大油的油气管网中,中石油运营着全国约70%的原油管道及约90%的天然气管道,其次是中石化。
近日有媒体称,中石油反对分拆该公司天然气管网资产并组建独立的国家管网公司的提议,相关改革基本陷于停滞。
另有接近决策层的人士透露,国家能源局此前为促进管网等天然气基础设施向第三方无歧视开放而出台的《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由于得不到三大石油公司的配合,也被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