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管道工程施工管理的不断精细化、规范化,工期成为影响成本曲线的主要因素,也成为提升项目效益的关键。管道一公司太和支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部超前谋划保进度、精细管理提进度、和谐施工促进度,走出了一条提速增效的新途径。他们仅用2个月就完成了主体施工任务,大大提升了项目效益空间,在皖北地区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品牌。
超前谋划 赶走阻工“拦路虎”
太和
天然气支线输气管道工程全长26.5公里,沿线河流多、穿越多,属豫皖交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征地协调工作成为影响施工进度的最棘手问题。
开工日期临近,可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土地补偿标准》迟迟不能确定。一公司太和支线项目经理徐跃忱坐不住了,决定对征地协调工作进行“预热”。他组织项目部协调人员深入沿线各村镇,提前与当地相关负责人沟通,详细了解沿线附着物情况,为农户介绍管道建设用地赔偿流程,对很多潜在问题进行提前化解,减少了阻工、抢栽、抢种等现象,为项目的快速推进奠定了基础。地方政府《土地补偿标准》颁布后,项目部仅用7天就完成了11.2公里征地协调工作,为工程顺利开工和有序推进打下了基础。
影响施工进度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工效。太和项目部通过建立工序间“无缝衔接”,以提升整体施工工效。开工前,徐跃忱带领项目管理团队多次围绕施工快速推进和各工序“无缝衔接”两个方面展开技术研讨,提出调配资源、配套转场、后勤保障等一系列“无缝衔接”配套机制。
“以前人员设备转场最少要1天时间,现在项目部、检测单位、车队、试压等施工环节实现了施工信息共享,这里最后一道口还未焊接完毕,检测单位和负责设备转场的车辆就已到场,实现了无缝对接。”一公司第一工程处处长张磊说。“无缝衔接”施工提升了项目的整体施工效率,他们第一个月就完成了10.6公里的主体焊接任务,最高日焊接达72道口。5月26日,一公司太和支线工程主体施工提前55天告捷,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认可。
精细管理 打通施工“快车道”
“38名参建员工,提前2个月完成26.5公里的主体焊接任务,这的确是个奇迹!”5月28日,在业主工程月调度会上,业主方有关负责人激动地说。
精细管理为一公司太和管线施工打通了“快车道”,他们将精细体现在项目的每一项管理中。
项目部精选施工人员。首先在人员数量上进行精算,他们通过对施工工程量精确计算,统计出施工人员的数量、种类和科学配比,并对施工人员先后进行3次精简,最终形成了32名自有员工加6名外雇工的项目团队规模。其次,对施工人员进行精选。由于考虑到大规模流水施工和小分队分散施工的可能性,在人员选择上,项目部优先选用一专多能型人员,这些人员在大流水施工时能够完成好本职工作,在“化整为零”的小分队作业中也能灵活兼职多个岗位,从而保障了人员数量最少和施工效率最佳。
项目部精管每一项成本。“现在,管道项目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像太和支线这样的小型项目,必须把成本管理精细到每一个环节。”徐跃忱说。项目部利用现场检查、技能摸底、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将施工管理从经验型转变成科学型,通过缩小成本控制单元,实现单车核算、岗位核算、单公里核算。通过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工程建设的“峰谷”变化,实时变更施工资源,并不断优化施工组织。同时项目部还建立了完善的资源回收机制,设立“再利用”零件仓库、移动“百宝盒”,对零件回收再利用,大幅度降低设备维修成本,进一步缩短了设备维修时间,提高了施工效能。从单兵效能到排兵布阵,从办公用品到材料管理,项目部颁布与控本增效有关的文件13个,涉及控本环节19处,节约成本近40万元。
和谐施工 注入提速“润滑剂”
一公司太和项目部通过和谐施工、绿色施工建立良好的企地关系,为施工提速注入“润滑剂”。
看着河水沿着灌溉渠缓缓流进自家田里,太和县三堂镇洪河村村民王金玉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们6户人家再也不用挑水浇地了!感谢管道人!”一公司太和项目部设身处地为管道沿线百姓着想,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各施工机组先后帮助沿线百姓修复水渠、水槽等灌溉设施三百多处,恢复道路34条。与此同时,项目部还制订了文明施工方案。项目部与每一名参建员工签订《安全环保承诺书》,明确每个工位的《属地管理准则》,并制定了《安全环保处罚条例》。同时,为现场的每台移动电站、每个焊位配备两个垃圾桶,对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进行统一回收、分类处理,做到施工零污染。项目部还通过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临时用地使用量,利用缩减作业带、优化调整线路等方法减少农田征用比例,项目共减少占压农田6.2亩,0.2公顷的绿植免遭砍伐。太和项目部和谐施工维护了沿线百姓的利益,阻工的少了,配合施工的多了;项目部的绿色施工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赞誉和大力支持,他们为一公司太和线施工开通绿色通道,各项施工手续办理一路“绿灯”,确保了太和项目施工一路高歌猛进。
一公司太和项目部向管理要速度,向管理要效益。通过精细管理让看似对立的速度与效益实现了新的平衡和统一,不断释放项目经营潜力,最大程度地将速度转化为项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