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量,油公司生存发展的根基。
随着我国
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国内油气勘探纷纷进入中高勘探阶段,资源品质不断下降,探井深度不断加大,大油气田发现难度不断增加,勘探挑战不断升级。
面对复杂的地上地下条件,中国石油油气勘探工作提前谋划、精细部署、精心组织,以精细研究、精细管理和创新驱动为抓手,推动油气储量和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储量高峰增长期。
这背后,离不开管理理念的转变创新和管理实践的精益求精。各油气田企业在提升勘探管理效率效益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卓越的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管理经验。
近期,我们将对长庆、华北、青海、吉林、大港等油田的勘探管理经验及成果进行展示,敬请关注。
2016年,
长庆油田新增石油探明储量3.68亿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加基本探明储量6415亿立方米,占中国石油新增油气探明储量的“半壁江山”,延续了石油勘探新增探明储量连续6年超3亿吨、天然气新增探明加基本探明储量连续5年超5000亿立方米的辉煌成就。
过去一年,长庆油田不仅在“量”的增长上做足了功课,在“质”的提升上也下了大功夫。控制储量升级率从10年前的77.8%上升至如今的90.3%,探明储量动用率从90.6%上升到95.4%。更难能可贵的是,通过不断探索强化精细管理,做优项目管理,长庆油田勘探成功率持续提升,勘探成本全面受控,一直低于中国石油平均水平,不断在“磨刀石”上书写着效益勘探的新篇章。
从找“锅盔”到找“烧饼”,看长庆油气勘探的难度有多大
被称为“磨刀石”的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特征决定了其
油气藏的隐蔽性、致密性世界罕见。以陇东为例,大小不一的油藏不均匀地分布在3.8万平方公里地底下的几十个区块,就像一个个大锅盔被埋藏在地下。
随着相对富集的油气区和主力层系的发现和开发,长庆油田将勘探目标不断向深层和周边外围展开。这些领域油气藏品位更低、储层非均质性更强、有效储层识别难度更大,给目标优选和井位部署带来极大挑战。长庆油田的油气勘探工作已经步入由找“锅盔”到找“烧饼”的艰难阶段。
实际上,步入年5000万吨稳产的长庆油田,除了来自地下的挑战,许多地面客观因素也成为制约油田勘探大展拳脚的“瓶颈”。油气勘探犹如滚石上山,一步比一步艰难。
对此,勘探部经理席胜利感受颇深:一是开发区域内多矿种重叠、交叉,施工安全环保隐患多,严重影响生产节奏;二是石油矿权侵权现象严重,并逐步蔓延到天然气探区;三是探区内各类组织多方利益诉求交织,阻挡勘探生产成常态,以2016年盆地东部实施的天然气探井为例,26口探井无故挡停累计857天,严重影响勘探进度;四是井位批办程序复杂、周期长,严重制约勘探部署有效落实。
怎么办?长庆油田勘探工作者以“立足脚下苦练内功,面向市场整合资源”理念为引领,依靠创新驱动和管理提升,推动油气勘探工作绽新颜。
从不足10%的用工干40%的工作量,看长庆的勘探效率有多高
数据显示,长庆油田每年的探井工作量占中国石油全年探井工作量的40%以上。如何用不足中国石油勘探系统10%的用工撬动40%的探井工作量?长庆油田以精细管理为抓手,不断提升勘探效率。
把功课做“早”。为保证探井工作正常开展,避免各种客观因素造成已部署井场不能施工,长庆油田坚持“布一备二”原则,每年虽然实际打探井400余口,可要准备的探井井位必须在1000口以上。为了确保勘探工作量如期完成,长庆油田提出“36911”时间节点原则——3月启动,6月完成过半,9月实物工作量基本完成,11月储量计算工作全部完成。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冬休带来的工作时间损失,又能给第二年勘探工作留足准备时间。
把眼界放“宽”。“嘴里吃一个,碗里放一个,锅里盯一个”,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刘新社这样描述分层级勘探部署策略。也就是要“吃”准4个10亿吨级整装规模大油区和3个万亿方级大气区,提交规模储量;“放”好盆地西北部、南部等石油天然气近期突破区,作为准备接替领域;“盯”上远景准备区,准备勘探后备领域。长庆油田在这3个区域按照7∶2∶1比例分别部署探井,既为当年提交储量提供了支撑,又为后备勘探区域明确了方向。
把责任落“实”。近几年,油田公司根据油田油气区分布情况及每年的油气勘探任务,按区域成立了“陇东石油预探”“陕北石油预探”“苏里格天然气勘探”及“天然气及区域勘探”四个项目组,通过给各项目组定投资、工作量、储量、质量及定安全环保等考核指标,让各项目组明确目标,自主组织生产及项目管理,整个生产过程均按照节点考核进度,有效激活了管理资源,形成了“勘探指标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责任体系。
把筹划谋“细”。生产组织方面,长庆油田坚持“超前部署方案、超前制订计划、超前组织生产”的运作模式,积极谋划狠抓现场踏勘、井位部署、手续办理、钻前施工及生产作业等关键程序的衔接,勘探生产时效进一步提高。质量管控方面,通过推行“监管分离”的现场管控模式,重点围绕井筒等六大关键环节,突出筹划并抓好材料验收、现场检查、激励引导和绩效考核等监管措施,确保入井材料把关、方案措施落实、技术标准执行到位,工程质量持续提升。近5年长庆油田油气勘探综合成功率保持在50%以上,评价综合成功率保持在75%以上,高产井比例持续上升。
把资源整“合”。为了增储上产及提质创效的共同目标,各勘探项目组在钻井、试油气、测录井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外部协调、提速培训以及正常施工中,建立项目组、采油采气厂、施工方及地方政府多方沟通的统一协调机制,通过整合各方资源,集众所长,联手攻克生产运行中遇到的钻前优选、井场批办、特殊问题处理等各种难点,大大减少了无效等停时间。
从油气探明储量多年的高速增长,看长庆的贡献有多大
为解决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的诸多难题,长庆油田大力实施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的“组合拳”措施,不断强化技术管理,重点从物探、测井、压裂改造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有效解决中生界含油砂体预测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和油水关系复杂等一系列勘探难题,打造了破解“三低”油气藏的“撒手锏”,单井产量显著提升,既提高了勘探质量,又为后期规模效益开发提供了示范,夯实了技术储备。
2016年完成二维地震采集7300千米,完钻油气探井394口;完试探井331口,获工业油气流井186口。其中,试气日产量大于10万立方米的高产气流井13口,试油日产量大于20吨的高产油流井33口,勘探成功率达到53.5%,高产井比例占到25%,实现了当年建产60万吨,并为2017年准备建产规模39.5万吨。
科技的应用成为引领储量增长的强引擎。2016年,长庆油田累计新增油气储量当量超18亿吨,实现了连续10年新增油气储量当量突破10亿吨,连续8年突破15亿吨,书写了“三低油田”规模增储新篇章,为中国石油实现稳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