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相信,仅仅是一年以前,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年增速滑落至十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3%)。整个行业都认为这样的低速增长将成为“十三五”的新常态。
然而,就在人们以为寒冬到来之际,2016年的
天然气进口量却实现了强劲的增长。2016全年进口天然气总计5400万吨(约合751亿方),较2015年同比增长22%,增速是2015年的7倍。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天然气、煤炭、钢铁还是电力,中国的实际需求都把市场预期甩出了好几条街。这不禁让人反省:到底是2015年还是2016年更能代表中国的新常态?
如果未来更像2015年,即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增长持续显著地低于政府的目标增速,油气企业将被迫降低国内新建产能的支出(尤其是单位造价更高的非常规气源)。与此同时,进口量也将低速增长。所有的进口商将按照最小合同量来执行进口长协,并将一部分LNG合同在现货市场上转卖。在这种情景下,进口气源将成为平衡需求的弹性供应量(就像2016年一样,一旦国内天然气需求增速超过预期,进口气源将优先填补需求空缺),而国内产量的增长则取决于油气企业中长期的决定。
如果未来更像2016年,即保持中高速的需求增长,油气企业将重新恢复在上游的投资,以提升中长期的国内产量,并相应调整进口量以使供需保持平衡。
当然也不排除第三种可能性,即政府能够成功地实施一系列刺激天然气消费的产业政策(这一点已经在公布的“十三五”能源规划中明确提出)。那么,国内产量和进口量都将在中长期有所回升。与此相对应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新建进口管线和LNG码头的投资也将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