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能源消费结构失衡主要受制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此外,能源政策和能源系统的改革进程也对能源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前,天然气只是作为石油的伴生品。从改革开放到1998 年能源系统重组改制之前,国内天然气产业刚刚起步,没有得 到系统的规划发展,国内天然气每年的消费量在 200 亿立方米以下。
1998 年重组改制促进了三大石油公司天然气经济的持续增长。“十五”期间,国内建设了西气东输管道干线、实施海气登陆管道工 程,促进天然气上下游协调发展,在全国形成了四川、鄂尔多斯、 塔里木和海域 4 个累计探明储量在万亿立方米以上,年产量 100 亿 方以上的天然气生产基地。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我们认为,1998 年能源系统重组改制是影响天然气工业发展 的第一轮变革。
三大石油天然气公司经历重组、改制,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在境内外上市等一系列改革历程,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持 续优化,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调整天然气产业结构,争取国家扶 持政策等,促进天然气工业在“十五”、“十一五”时期得到快速发展。
受制于天然气供应瓶颈和价格机制不顺畅等因素, 天然气消费占比依然较低,国内能源结构调整仍任重道远。日益突出的环境制约、欧美国家“能源革命”的示范效应将成为我国加快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推动力。新一轮的天然气价格改革将在国际油气价格下跌背景下加速,在“十二五”时期天然气资源开发、管道建设、签署进口协议、非常规天然气技术进步等推动下,国内天然气产业将步入“放量增长”阶段。
失衡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根源,天然气的环保性优势在能源政策制订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持续的雾霾天气倒逼环保部门加大力度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实施清洁能源替代。
国务院“大气十条”中提出,到 2017 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 比重降低到 65%以下。京津冀区域城市建成区、长三角城市群、珠 三角区域要加快现有工业企业燃煤设施天然气替代步伐,到 2017年,基本完成燃煤锅炉、工业窑炉、自备燃煤电站的天然气替代改 造任务。
之后环保部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 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中更是明确区域燃煤控制总量,即到 2017 年 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分别净削减原煤消费 1300万吨、1000 万吨、4000 万吨、2000 万吨,并且要求现有炼化企业 的燃煤设施,全部改用天然气或由周边电厂供汽供电。
2014 年 11 月 19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 划(2014-2020 年)》,进一步明确要坚持增加供应与提高能效相结 合,加强供气设施建设,扩大天然气进口,有序拓展天然气城镇燃 气应用。到 2020 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 10%以上。
经济性和环保性是决定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
在环保压力与日 俱增的背景下,天然气消费的环保性优势被得到更多的重视,推动 能源政策持续鼓励增加天然气消费比重。另一方面,从经济性来看, 过去 10 年,北美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和产能的爆发,极大地改变 了天然气以及能源工业的图景。加上近期国际油气价格大跌,国内 天然气价格改革有望提速,天然气价格下调预期将为强化环保性优 势、加快天然气能源替代注入更大驱动力。
天然气是重要的一次能源和化工原料,按所用行业可分为工业 燃料、工业原料、城市
燃气、交通运输、天然气发电等。近年来, 城市燃气、交通运输消费占比大幅上升,分别从 2000 年的 15%、3%上升至 2012 年的 23%、11%。天然气消费区域的拓展和消费群 体的多样化,使得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从化工原料(合成氨、尿素 等)、工业燃料用气主导,向城市燃气、交通运输等方面转变。
十三五: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天然气迎来放量增长
我们认为,受制于天然气供应瓶颈和价格机制不顺畅等因素, 过去十余年的增长仍是“被抑制的增长”。随着“十二五”期间新一轮 天然气资源开发、管道建设、签署进口协议和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推 进,天然气产业链进入更加开放和市场化时期。在日益突出的环境 制约、欧美国家“能源革命”的示范效应、国际油气价格持续下跌等 因素的驱动下,中国能源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国内天然气将迎 来“放量增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