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润滑油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换油。
尽管国内
天然气市场需求不振、产能过剩、气价走低,但在过去的一年里,
西南油气田公司依然交出了一份让行业各方惊叹的成绩单——产量达到180亿立方米,销量突破200亿立方米,双创历史新高。
西南油气田之所以能双破历史纪录,除了积极转变营销思路、加大产运销协调力度、优化气田生产组织外,还有一条成功秘诀——在设备管理上实行国产化采购策略,并加强对重点设备的应急储备。
西南油气田公司物资管理部副主任邹小龙表示:“不管是原料还是配件,我们始终有一个主导思想,就是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优先采购国产自主品牌,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突出国产品牌竞争力
谋求市场主动权
作为新中国
天然气工业的摇篮,西南油气田将“建立300亿的大气田和中国天然气工业基地”定为发展目标。但是,随着国内天然气市场日趋严峻,西南油气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摆脱困境,掌握市场主动权,谋求变革势在必行。
2016年,西南油气田公司向下属单位下发《关于天然气压缩机及发动机润滑油规范化使用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油品监测和更换工作,并制定设备润滑管理标准,在同等质量前提下,突出国产品牌竞争力。
“外部,我们突出市场开发龙头,开展针对性促销,大力拓展市场;内部,坚持走国产化道路,加强设备运维管理,保证生产平稳运行。”西南油气田公司设备管理处副处长刘泽军告诉记者,在低油价、低气价下,集团公司提出抱团取暖的要求,同时基于降本增效的考虑,所以经过多次调研后,决定在增压设备上用国产润滑油替换进口润滑油。
科学制定细则
确保消除替换风险
关于润滑油国产化问题,其实早在2014年,西南油气田公司就与昆仑润滑油有了接触。双方经过多次技术交流,最终达成了共识。
“在文件起草阶段,西南油气田公司设备管理处充分征求了昆仑润滑油的意见。然后,双方审定并形成了统一意见,确定开展昆仑润滑油替代进口油工作,由西南油气田负责设备调校,我们兰州研究开发中心对油样进行检测。”润滑油公司西南销售分公司分管工业油王青山经理认为,正式下发文件是基于市场调研基础上的决策。
西南油气田公司设备管理处提出了具体做法。一是以安全使用为前提,以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为目的,按照先试用、后论证、再全面实施的思路,统一安排,分步实施;二是根据压缩机组运行安排、润滑系统结构,按照效益优先原则,推行压缩机分机型和部位用油,开展方案论证,在满足机组可靠运行前提下逐步安排实施分别用油改造。
“由于各个气矿情况不同,用国产油替代进口油存在一定压力和风险,比如混合污染、灰分异常、积炭增多、密封不严、磨损拉伤等问题。”刘泽军坦言,西南油气田公司采取新区安全快速增产、老气田稳产的技术路线,现有340多台压缩机组和250多座增压站使用增压技术,所以替换工作需要时间。
指标全面达标
比肩国际进口产品
2016年,昆仑润滑油替换进口油的工作相继开展。目前,西南油气田5个油气生产区的部分设备已用上昆仑7801、7805、7810固定式燃气发动机油、昆仑KG220/KG320、昆仑CF-4 15W/40等油品。润滑油公司也对设备建立了用油台账,及时监控设备润滑情况,逐步从按时换油向按质换油过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不管是昆仑润滑油,还是进口油品,我们都是用标准来说话。”西南油气田公司设备管理处设备技术科科长余笃军表示,为避免出现停车等影响生产的事件发生,特别对油品检测和取样提出要求。“一个手段是现场配备快速检测仪,对油品进行常规检查;另一个手段是昆仑润滑油在我们规定的周期内检测设备主要参数,然后根据这些参数来判断润滑油有没有变质、磨损量是否有异常等问题。”
在检测周期方面,西南油气田也是按照国家换油标准执行,定期在兰州研究开发中心进行检测。比如,发动机是2000小时进行检测,之后每720小时都要送一个样;压缩机的曲轴箱是4000小时,之后每1440小时送一个样。不仅如此,对每种机型也有完整周期的检测。
高级工程师肖立说:“2016年,我们使用昆仑润滑油近140吨。从使用情况来看,昆仑润滑油各项指标均达标,性能跟进口油品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能满足设备润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