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商油品、共享机遇——油品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和贸易自由”为主题的首届世界油商大会近日在浙江杭州举行。4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单位的400余位嘉宾参会。在会议期间举办的一系列论坛上,来自政府组织、石油企业及金融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共谋石油行业发展大计。
首届世界油商大会由浙江省政府主办,旨在推动能源国际合作,吸引集聚更多国际油品企业投资浙江,加快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共赢发展。大会期间,共有20个涉及油品贸易、加工、运输、物流等的项目举行了集中签约仪式,涉及总金额超过500亿元,均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发展产业。
我国油气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
油气资源仍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能源。”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会上表示,从全球范围看,当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约占1/3,天然气约占1/4,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占据半壁江山。尽管国际能源正在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发展,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油气仍将是世界的主体能源之一,其作用仍然不可替代。在中国能源消费中,油气约占1/4,与世界能源消费水平相比,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主要经济体,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未来对油气的需求还将不断扩大。
因此,他建议,准确把握油气产业未来趋势,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呈现出持续发展、稳中向好、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这就为世界各国油气行业的投资商、贸易商、交易商和服务商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宝贵的合作机遇。”努尔·白克力说,浙江建设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成为各国油气企业和相关机构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的新桥梁,舞台广阔,潜力巨大,希望各方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抓住自贸区建设的难得契机,更多更好收获中国对外开放合作给油气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和成果。
努尔·白克力认为,当前,全球油气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一方面,油气市场持续低迷,世界油气供给总体宽松,国际油气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全球油气投资持续大幅压减,石油出口贸易大幅下降,油气勘探开发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压力。另一方面,油气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全球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化石能源的清洁化生产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应对这些重大挑战,需要继续通过政府机构的战略智慧,也离不开广大油企、行业机构等各方的合作努力。
努尔·白克力呼吁与会各方,携手应对油气产业重大挑战,进一步加强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产能建设合作,加强油气管理和储备等基础设施合作,加强油气贸易合作,加强油气科技研发和人才合作,力争在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合作上取得丰硕成果。
浙江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链
据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首届世界油商大会组委会主任袁家军介绍,目前,浙江正在创建
清洁能源示范省,打造万亿级的上下游石化产业链,广泛汇集贸易流、资金流、人才流和信息流,这必将产生更多投资合作机遇。搭建油品全产业链合作发展平台,也将为世界石油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全球贸易和互联互通提供新机遇。
袁家军表示,从全球市场格局看,石油消费和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2016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到3.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了65.4%,其中60%的进口原油在宁波舟山港储运、中转。
而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的浙江自贸区,实施范围全部在舟山市辖内,更加突出了“油”特色,将油品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作为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和重中之重。
保税燃料油此前一直被作为浙江自贸区的突破口之一,根据杭州海关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保税燃油供油量43.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5%,其中跨地区直供15.9万吨,占同期供油总量的36%。
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显著提升,对接国际标准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是浙江自贸区的发展目标。而在大宗商品贸易方面,丝路金融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山认为,舟山在利用原油等大宗商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独具优势,通过油品贸易和对外投资输出人民币,同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建立机制允许外商用人民币对境内投资实现跨境人民币回流,从而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民币循环机制。
努尔·白克力也表示,当前中国正在深入实施油气体制改革,着力推进油气领域的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产业管理科学化,欢迎各国油气企业和相关机构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积极到中国、到浙江投资兴业,实现共赢发展。
努尔·白克力指出,浙江舟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通道,从这里出发可以辐射亚太,联通世界。依托浙江和舟山良好的区位优势、开放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建立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合作开放的深度实践,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促进浙江社会经济发展,推进国际能源合作,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袁家军表示,目前浙江的原油加工规模居全国第四,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把浙江自贸试验区建成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实现“三个一亿吨”,即一亿吨油品储备能力、一亿吨炼油能力、一亿吨交易能力。
发展能源金融支持产业发展
建设国际油品交易中心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在大会期间召开的油品贸易与金融服务创新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潘宏胜建议,借助国际主要金融市场的成功经验,抓紧研究建立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的市场规则和体制,满足境内外投资者参与人民币定价商品的市场需求。
潘宏胜认为,随着油品贸易活动与金融货币的关联日益紧密,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已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企业有较强的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的现实需求。同时,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已无政策障碍。
潘宏胜建议,一是发挥我国在大宗商品需求端的影响,积极推动国内期货市场建设。二是积极建设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平台。完善市场功能,规范市场秩序,逐步形成全球大宗商品的交易枢纽。三是大力完善相关配套金融服务,发展国内金融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性,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国际使用机制的便利性。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院长、金融研发中心副主任黄子恒也表示,随着全球能源产业格局变化和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我国要更加注重发展能源金融支持能源产业发展,着力推动原油期货市场建设和用人民币来计价的原油交易。目前,国家开发银行支持的“贷款换资源类”项目,累计提供1309亿美元贷款,锁定石油进口11200万吨/年,天然气进口420亿立方米/年。
“随时汇率双边波动和原油市场供求的变化,需要我们今后更加关注中东和欧美全链条的成品油供求变化,在跨区套利时需要更精准、迅速提升库存经营的低储高销水准,更好地发挥期货锁价套保的作用。”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说,“此外,可以推出人民币计价,可转换成黄金的原油期货合约。该原油期货将是中国首个向外国投资者、交易所和石油公司开放的商品合约。”
把握“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商机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石油贸易格局变化及企业战略发展展望,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刘健在会上指出,世界石油格局包括中国能源结构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全球油气需求重心显著东移,中国是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国,中国作为战略买家的地位也日益突显。今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量首次超越美国,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随着进口石油量的增长,需要中国在全球油价定价中扮演关键角色。
刘健称,尽管国际油价在中低位波动,但从中长期看,石油仍然是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和全球最重要的燃料。同时,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能源结构发展趋势是清洁化、低碳化和高效化。
会上,中国中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宁高宁也表示,国际石油贸易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全球石油贸易中心正加速向亚太转移,贸易主力将由原油转至成品油。随着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降低、欧洲加快石油替代,中国作为世界石油买家的地位将愈加重要。
宁高宁还表示,中国正在推进原油进口体制改革,已逐步形成了主体多元、竞争有序、富有活力的原油进口经营体制。其中,独立炼厂正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生力军,2017年进口原油预计会超过1亿吨。
针对目前面临的这一趋势,宁高宁表示,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产业和重要引擎。“一带一路”连接了全球最大的油气资源富集区和全球最具潜力的油气消费市场,有利于释放沿线国家市场需求潜力,使石油贸易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刘健也认为,世界油气新格局已经打开,但远未成型。中国油气企业能否从中摘取丰硕果实,还需要国内外同行们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中国油气企业要大胆拥抱变化和拥抱竞争,把握好“一带一路”倡议下油气合作的发展商机,实现中国油气企业的发展壮大。“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既有油气资源国、生产国,也有油气消费国,还有油气贸易的通道国。在“走出去”过程中,中国企业要积极适应国际化、市场化、低碳化,金融化等国际油气新趋势,创新思路,突出重点,依托园区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借助专业服务、技术知识和资金投入,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包括上游石油天然气的探勘开发,中游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加工,下游的深加工利用,石油天然气产品贸易以及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油气全产业链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