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中国石油国内勘探开发业务极具挑战的一年。面对资源劣质化加剧,开发形势日趋复杂,持续低油价的挑战,他们突出四项战略任务,推进四个转变,坚定不移走深化改革和技术发展之路,大力采取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措施,上游业务整体实现扭亏为盈,天然气年产量取得突破千亿立方米的历史性成就。
2018年,
油气开发业务的重点工作有哪些?本期《勘探开发》版结合中国石油2017年度油气田开发年会传递的信息和相关油气田企业的经验做法,探索2018年上游业务效益发展路径,敬请关注。
寒冬未过,处于上游的人们都在翘首期盼
油气开发新春的到来。
2017年,国际油价在经历断崖式下跌后触底反弹,寒中转暖,中国石油油气开发在经历“沉闷”之后,缓慢复苏。
这一年,国内开发上游经历了“一好一多”: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
这一年,面对“资源品位低、原油价格低、完全成本高”两低一高矛盾叠加的严峻挑战,面对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空间日渐变小的现实,中国石油突出精益生产,全年油气当量产量稳定增长,国内原油保住1亿吨生命线,天然气首破千亿立方米大关。而且,增量提效、量效齐增,国内油气开发业务实现V形反转,两年来首度扭亏为盈。
然而,手捧整体赢利的亮丽成绩单,中国石油油气开发的各路掌舵人却不见预料中应有的欢欣雀跃。这一轮的低油价寒冬,像是一次洗礼,把这些奋战在中国油气开发一线的管理者训练得更加成熟、磨砺得更加淡定。大家已经形成共识,低油价已进入一个常态化。油价的涨与落,不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重点;对变革创新的注意,成为更多人的中心、主题。
最明显的内在变化,来自观念——效益观念扎根人心。经历两年多低油价的“持续重击”,向来更关注产量的开发者们有了更多的省悟,2017年各家
油田都由重规模重产量走上了更重效益的道路,在大部分油气田所做的开发工作报告里,出现了更多效益增储、提速增效、降本增效的内容。尽管说法不同,但都把靶心对准了效益。一年来,大部分油气田想方设法增效提质,都走出各具特色的减亏降本“舞步”。
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是其中最为精彩也是最具代表的演绎。上游板块在降本几无空间的现实面前,制定三大类20项措施,从勘探开发、生产经营全方位进行整体优化、全要素经济评价、全过程系统控制,量化细化工作目标,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责任,取得较好成效。一年来,中国石油国内油气田单位操作成本、桶油完全成本、用工总量同口径实现硬下降。
最受外界瞩目的变化是,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油气上游改革寄予厚望。中国石油一直在积极酝酿、推动,坚持把改革作为破解当前勘探开发瓶颈问题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积极稳妥推进辽河油田、吉林油田扩大经营自主权改革,两个油田连续3年超额完成效益目标;2018年在巩固原有试点成果基础上又推广扩大到新疆、大港、华北、吐哈4家油田,目前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另一方面,针对东西部油田剩余油气资源存在明显差异的现实,确定将中西部鄂尔多斯、四川、柴达木三大盆地及部分外围盆地共16个探、采矿权区块从西南油气田等3个地区公司流转到大庆等4个地区公司。
此次矿权内部流转实行新体制新机制,投资计划单列、单独考核,实现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有效盘活矿权区块和未动用储量资产,激活勘探开发市场,打破“画地为牢”格局,有利于促进高效勘探和低成本开发,实现上游板块的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
最突出的变化是技术创新。多年来,中国石油上游始终坚持把技术作为油气开发的利器。在过去一年里,坚定不移地走技术发展之路,以技术换资源、以技术换产量、以技术换效益,充分利用重大开发试验创新平台,突出提高单井产量、提高采收率、提高开发效益,深入开展低品位储量有效开发技术、老油气田低成本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和现场试验。经过持续攻关,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天然气上产、稳产关键技术取得新进展,钻采工程技术创新驱动作用效果显著,地面工程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告别2017年,走进2018年,石油春天并不遥远。中国石油油气开发者们坚信,走向春天,路在脚下。未来,要实现生存,谋得更大发展,必须加大力度坚持深化改革,坚持技术创新,在内变中激活,从革命中解放,驱动“宝石花号”油气巨舰稳健前行。
中国石油2017年完成注水专项治理工作量3.6万口井
加大长停井治理力度
钻采工程提质提效
关键词
1.老油田稳产
大庆油田精准开发 发挥“压舱石”作用
1月19日记者获悉,大庆油田2017年产量构成中,国内生产原油3400万吨,其中长垣油田产油2746万吨,占大庆油田国内总产量的80.8%,长垣的“压舱石”作用可见一斑。
特高含水期开发难,大庆油田开发由精细向精准转变,稳定地下形势,改善开发效果,以“经营油藏、经营开发”为理念,大力实施精准开发,水驱“控水提效”,低成本的未措施产量超产23.3万吨。
大庆油田持续强化注水方案调整,思路由“分得细”向“分得准”转变。2017年,大庆油田实施注水方案调整9154口井,已连续5年保持在8000口井以上。周围1.2万口未措施油井见效,平均单井日增油0.13吨,是2016年的1.3倍。
大庆油田有效控制注水量及产液量,以低效无效循环识别与治理为重点,强化注采两端综合调整。2017年,注水7.23亿立方米,比计划少4596万立方米,年增幅为-1.46%,10年来首次实现负增长;年产液5.83亿吨,比计划少1780万吨,仅耗电耗气就降低成本2.78亿元;产液量年增幅0.68%,创10年来最低。(记者刘波)
新疆油田提高采收率 老油田效益稳产
新疆油田通过稳步推进重大开发试验,立足大幅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加快化学驱、SAGD、火驱开发等重大开发试验及工业化推广,2017年产油119.2万吨,为中高含水砾岩油藏、超稠油及普通稠油转换开发方式、效益稳产储备了接替技术。
2017年,新疆油田超稠油SAGD实现年产百万吨、单井日产百吨的“双百”突破。通过持续开展SAGD配套技术攻关,重32、重37井区单井产量达到30吨/天以上,是常规水平井的5倍、直井的10倍,实现双水平井SAGD成功开发。
新疆油田2017年在七东1区克下组开展的聚合物驱开发试验成效明显,通过实施综合措施,年产油15.3万吨,提高采收率7.8个百分点。
新疆油田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区(8注13采)年产油量由0.6万吨提高至峰值1.7万吨,含水率由95%降至47.5%,预计可提高采收率18个百分点。二元复合驱正成为砾岩油藏后期大幅提高采收率主体接替技术。((记者宋鹏))
2.提质增效
长庆油田科技创新 油气开发稳健发展
1月19日记者获悉,2017年,长庆油田坚持创新驱动不动摇,取得油气勘探开发的双丰收,夺得年产5000万吨油气当量的五连胜。
已有47年历史的长庆油田,面对剩余资源劣质化严重、油气井产量递减快、油气田设施系统老化隐患多、安全环保要求高等诸多困难,把科技创新作为提产增效的重要手段,保证了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在油气勘探上,通过实施三角洲成藏理论和奥陶系白云岩成因机理的创新,进一步指导了勘探新发现,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油气开发的有利区。特别是多属性地震预测与低饱和度测井技术的发展,为复杂致密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了有效手段。
在油气开发上,着力在精细分层注水、空气泡沫驱、聚合物微球调驱及井网优化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有效改善了开发效果,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采收率。在气田技术攻关中,大胆应用水平井、大斜度积液气井柱塞气举等技术,排水采气年增气量超过19亿立方米。(记者杨文礼)
青海油田模式创新 产能建设降费增效
截至1月20日,狮210井投产6个月生产原油5.3万吨,成为青海油田单井日产量最高,投资回报率最快,建产效益最好的油井。
青海油田已开发63年。面对老区稳产难,新区递减快的实际情况,油田产能建设采取项目总包、区块大包的模式,原油生产比上年增加2万吨,注水量比上年增加6万立方米,产能比上年增加11.4万吨,开发指标一路向好。
2017年,青海油田严格落实“三论证、三控制”原则,取消地质风险较大、建产效益较差的区块建产工作量,扩大建产效果较好区块的建产规模,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优化钻井工艺技术,利用平台井、定向井、水平井技术,缩短了钻井周期,节约费用400余万元;持续开展长停井治理,2017年治理油水井31口、增油1.02万吨。
通过项目总包、区块大包等方式,强化市场机制作用。青海油田采取“总额控制、切块管理、分批下达”管理模式,杜绝超合同、超计划等行为,全年建产费用比上年下降3%。( (记者吉海坚))
3.天然气上产
塔里木油田少井高效 深层气藏稳产高产
截至1月21日,塔里木克深8区块天然气日产1100万立方米,累计产量突破100亿立方米,占克深气田总产量的48%。这是塔里木油田牢固树立“一井一工程”理念,在克拉苏构造带深层高效开发产生的效应。
克拉苏构造带是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最大的特点是油气层埋藏超深。塔里木油田高度重视井位研究和部署工作,严格执行井位三级审查制度,着力提高探井成功率,快速落实了克拉苏构造带深层万亿立方米大气区。目前,大北—克拉苏构造连片开发,克深2、克深8、克深9等气藏已投入生产,建成天然气年产能75亿立方米,60%的单井日产量超50万立方米。
塔里木油田以“精细开发、滚动开发”为着力点,利用深层油气藏靶向暂堵高导流多缝改造增产技术与应用,克深单井改造后平均增产效果是常规技术的3.5倍,口口井实现少井高效。
目前,克深气田天然气累计产量超205亿立方米,为西气东输供气提供了有力保障。(记者苏华 通讯员王卫华)
西南油气田持续攻关 页岩气快速发展
1月18日记者获悉,西南油气田2017年页岩气产量达到25.01亿立方米,约占全国页岩气产量的27.8%,日产气量最高804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创历史新高。
2017年,西南油气田页岩气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川南页岩气迈入工业化大规模开采新时期。西南油气田不断完善、固化开发主体技术,实现关键工艺、工具、液体国产化,为埋深3500米以浅页岩气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了坚强保障。同时,集成应用导向技术,I类储层钻遇率大幅提高,长宁地区Ⅰ类储层钻遇率由评价期47.3%提高到96.5%;进一步完善压裂工艺,推行地质工程一体化体积压裂设计,优化压裂段长及射孔位置,优选压裂液及支撑剂体系,适时调整压裂作业模式,有效提高压裂效果。
西南油气田形成长宁、威远地区提速模板,大力实施长水平段、钻井参数强化、石英砂代替陶粒、压裂液配方简化、重复压裂等开发先导试验,钻井提速效果显著。(特约记者彭刚)
4.深化改革
辽河油田不断推进 改革步伐持续加快
1月22日,记者从辽河油田获悉,油田去年共撤销处级机构20个、科级机构308个,在坚持顶层设计与强化执行并重的同时,不断推进机构业务重组整合、矿区系统及薪酬分配改革,为实现企业提质增效、稳健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机构业务持续加大重组整合。辽河油田深入开展“五定”工作,实现科级机构、总编制定员、处级干部职数减幅率达12.5%、15.6%、13.1%,实现管理费用刚性下降。
矿区系统改革持续有序推进。去年12月中旬,宝石花(辽宁)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在辽河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辽河油田医疗社会化改革正式完成。供暖业务全部社会化,燃气社会化改造完成95%,供水、供电业务社会化移交有序推进,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薪酬分配体制更加科学。辽河油田不断加大对一线艰苦岗位薪酬分配倾斜力度,深化工效挂钩政策,进一步提高勘探增储、油气超产、扭亏创效的考核比重。(记者杨碧泓)
吉林油田释放活力 建立高效体制机制
吉林油田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2017年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圆满完成,原油年产能力保持300万吨以上,超产20万吨。
面对资源、资产、用工总量“三大矛盾”和优势资源难发现、油气效益稳产难、不良资产处置难、投资成本管控难、富余用工安置难“五大难题”,吉林油田全面实施扩大经营自主权改革试点,在建立致密油完全项目管理模式、打造低成本发展试验田、规模实施承包经营等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做法,圆满实现改革之初确定的各项目标。
吉林油田把持续深化勘探开发业务改革放在首位,创新老区开发管理,推进“大节能”管理,拓展矿权改革试点,深化与大庆钻探产能建设市场化价格总承包运行机制。吉林油田稳步推进市场化机制改革,完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内部产品服务价格与市场接轨。下一步,吉林油田将持续推进新一轮改革,探索低油价下低渗透老油田稳健发展新路。(记者王珊珊)(策划:杨振宇 张舒雅 王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