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国内燃气要闻 » 正文

构建天然气交易市场 英国对中国的启示

日期:2018-05-07    来源:中国能源报

国际燃气网

2018
05/07
11:4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天然气 天然气管网 天然气产业

     “十一五”以来,我国一直在尝试开展天然气市场交易。2004年,上海石油交易所建成,成为国内第一家开展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现货交易的交易所,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可以使用“交易所”名称的天然气交易平台。
 
    对政府主管部门和天然气行业来说,天然气交易市场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如何构建科学健康的中国天然气交易市场,需要做深入研究。通过分析英国建立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历程,可以发现其在建立天然气交易中心方面起步早,具备一些可供其他国家学习借鉴的经验。
 
    1、一定的市场规模是基础
 
    天然气交易中心的产生是以天然气市场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为前提的,在天然气市场萌芽起步阶段,天然气消费量还比较小,天然气供应、需求方数量有限,难以产生足够的交易需求。少量的供应能力和消费需求通过简单的买卖、合同关系便可实现交易,无需交易中心提供复杂的规模化、程序化交易机制。
 
    鉴于目前我国天然气应用领域正处于扩展阶段,市场需求正在逐步增长,但是供应保障能力有限。因此,鼓励天然气消费,大力培育天然气需求,加快扩大国内天然气市场规模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2、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是前提
 
    放松天然气价格管制、促进天然气市场定价是天然气交易中心成立的环境条件。越是管制严格的市场,越不可能产生自由交易需求,越不具备建立交易中心的条件。我国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最近几年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提出了天然气价格机制调整的基本思路和使用范围,还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渐进式放松价格管制是天然气定价市场化的有效途径。英国天然气实现市场化定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渐进放松管制过程中,逐步培育和规范市场,最终完全放开价格管制,使得市场化的力量逐步壮大最后促成交易中心成立,并作用于通过天然气交易市场来实现价格发现。因此,我国要借鉴国外渐进式的改革措施和路径,加快推进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在逐步放松管制的过程中培育市场要素。
 
    3、完善的管网及储运设施是硬件
 
    健全天然气管网及储运设施是建立天然气交易中心的硬件基础。天然气交易中心为天然气市场参与者提供交易服务,而这所有功能性服务的基础和载体就是天然气管网储运设施,没有完善的管网储运设施,天然气交易中心就不能提供任何交易服务,也就无存在的前提和必要。英国天然气管网储运设施建设起步早,设施体系较为完善,这是天然气交易中心得以建立的硬件环境。此外,管网不独立,难以保障天然气价格通过市场形成,通过英国建立天然气交易中心的经验可以看出,只有独立的管网,才能保证天然气市场没有垄断力量干预价格形成,才能保证天然气交易的竞争性。
 
    我国天然气管网储运设施体系尚不完善,长输管网里程7.4万公里,天然气储备设施能力仅100亿立方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应进一步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天然气管网及储运设施,加快推进天然气管道独立,不断完善天然气管网储运基础设施体系。
 
    4、市场主体多元化是必要条件
 
    放宽市场准入、培育市场主体是交易中心建立的必备前提。只有众多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到交易中来,才能够极大的促进天然气交易市场具有良好的流通性,市场交易才有可能逐步活跃。
 
    英国天然气产业从生产、运输、配送、终端消费各环节的参与者具有独立的市场地位,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其垄断力量和地位受到管制或重组而逐步弱化,天然气市场参与主体越来越多,逐步成为竞争性市场,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建立顺应了交易主体更便捷进行市场交易的需求。
 
    英国天然气市场已经形成了比较充分的竞争格局,上游有100多家勘探、开发和生产企业,包括BP、Chevron、Shell等大型能源企业;在批发市场、合同市场和收费市场,有179家持有许可证的天然气供应商和234家托运商;National Grid运营着英国全部的长输天然气管道和部分地方配气管网,与其他4家地方配气管道公司和11家独立管道运输商共同为天然气市场的参与者提供管输服务;此外还有4家洲际运输商。英国是欧洲唯一实现批发市场、合同市场和零售供气市场全方位充分竞争的国家。
 
    目前,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市场主体单一、数量有限,仍是以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为主导,要突破这种垄断格局,政府必须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大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逐步增强市场的竞争性力量。
 
    首先,应加快开放天然气上游勘探开采环节,以页岩气勘探开发为突破口,以常规气田重新分配为辅助手段,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上游环节;
 
    其次,应对中游管道输送环节实行“统一调控、建管分开”的管理模式,最终实施第三方准入机制,改变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公司之间管道互不干涉,且以邻为壑的低效率营运模式;
 
     第三,应逐步开放下游配送环节,允许城市燃气企业展开竞争,允许终端用户可以获得自由选择供应来源的权利,降低用气成本。只有这样,我国天然气市场的生产、运输、配送、终端消费各环节参与者才能逐渐增加,才能够形成自由竞争的天然气市场,为天然气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市场主体基础。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