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贯中亚的输气长龙,正在由蓝图变为现实。
数千名建设者在中亚大地上,正以焊枪为笔,以大地为纸,书写着新的辉煌篇章。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不仅创造了多项新纪录,更是以人为本、HSE管理的范本。
工法创新,事半功倍显奇效
管道局哈萨克斯坦项目部副经理岳新明向记者讲了这么一件事。以前,每个机组为了每天多焊接几道口,往往起早贪黑,凌晨4时起床,天还黑蒙蒙的就赶往工地,晚上10时才返回。作为机组长,以往最头疼的,就是早晨喊员工起床。而在这条管线上则不同,员工即使早晨8时上工地,也能赶在下午6时前完工,而且焊接工作量远远超过以往。
产生这一重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中亚管道建设采用了工法创新。
工法创新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让员工每天多焊几道焊口,而是为了减少赴国外施工的员工数量和机组数。因为中亚天然气管线线路长、工期短、劳务签证难办,如果现有的员工能以一当二,就可以节省宝贵的劳务许可指标,并节约大量的成本。提高焊接效率,成了必然的要求。
工法创新的灵感,来自于管道建设者在印度东气西输工程等管道建设中使用的CRC全自动焊工艺。
目前,我国焊接大口径管道的主导工艺是半自动焊,采取的是“焊接机组流水作业”,焊接机组日焊接管道环焊缝的数量基本上是一个定值。中亚管道在建设中采用“纤维素根焊+半自动焊填盖”工艺,每个机组每天工作10个小时,可焊接35至40道口。在这项工艺中,当环境、材质、管径、壁厚、有效工作时间等条件确定时,焊接机组日焊接管道环焊缝的数量取决于根焊的数量。在单位时间内,根焊完成得多,机组完成的焊道就多。因此,减少根焊环节的时间是提高机组日焊接口数的关键之一。为了提高根焊焊接效率,各机组将过去的每道焊口根焊人数由2人增加到4人,根焊速度达到极限。尽管如此,完成每道根焊仍然需要7分钟。
而CRC全自动焊日焊接量可达到90道口左右,优势显而易见。但由于成本高,对环境要求苛刻,并不适合于所有焊接施工现场。
管道局总焊接师靳红星动起了脑筋:能不能将CRC的根焊工艺与管道局擅长的半自动焊工艺结合在一起呢?在管道局和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高层的大力支持下,靳红星开始艰难探索。
在研究中,他发现根焊环节的效率取决于预热温度和焊接速度。降低预热温度,提高焊接速度,就可以提高焊接效率。结合二者,他采用内焊机根焊方法。所谓的内焊机,就是在管道对口器上装6个焊枪,采用富氩气体保护,实心焊丝填充,在管道对口之后,每3个焊枪完成半道内焊缝。3个焊枪同时焊接,整个焊口仅需80秒。另外,由于内焊机采用富氩气体保护,管口焊接所需的预热温度由传统工艺要求的100摄氏度降为60摄氏度,也由过去平均需要7.5分钟大大减少到2分钟。
不仅如此,靳红星还大胆改革管道坡口形状,变过去的有间隙焊接为无间隙焊接,并将对口的管道坡口由原来的梯形变成U字形,使焊口的截面积减少46平方毫米,每道焊口节省半自动焊丝1.5千克。这样,老工艺1道口的焊丝可以在新工艺上完成1.4道口。
新工法采用世界上根焊最快的低氢焊接方法和管道局焊工最为熟练的焊接方法,并巧妙地通过半自动焊的大熔深、无间隙对口和窄坡口减少焊丝填充量,实现了预热温度低、根焊速度快,半自动焊丝填充量减少30%以上,在每天10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内,焊接效率大体与CRC自动焊相媲美,成本则极为低廉。
在管道一公司新工法施工现场,一位姓李的焊工扬着手中的焊枪说:“原来的焊接工艺一天最多完成40道口。采用新工法后,我们每天轻轻松松即可完成80道口。”
新工法试验成功后,得到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的大力支持。2008年4月,在摩迪公司监理的监督下,中亚天然气管道“内焊+半自动焊”新工艺焊接通过评定,各项试验指标均满足要求。
新工法一经推广,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管道四公司马武机组日平均焊接77道口,进度为传统工法的2倍,一举创造了月焊接新纪录。
工法创新带来的效益同样惊人。新工法与CRC全自动工艺效率相当,但成本与后者相比,每月节约资金214万元,1年可节约人民币2500万元。与传统焊接工艺相比,每月可节约89万元,还可少用26个人员。管道局哈萨克斯坦项目部原来测算完成任务需要3300个劳务指标,部分机组采用新工法后,连已经申请下来的2600个劳务指标也没用完。
中国技术,赢得合作伙伴尊重
“从直缝到螺旋,仅仅2个字的变化,就突破了中亚国家的技术标准和技术传统,实现从只认同前苏联标准向接受中国技术的转变,使中国的钢厂和管厂参与供管成为可能。不仅如此,还直接大幅度压缩了项目投资。”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总经理孙波说。
管道建设的核心资源是管材。
按照中亚国家的标准和惯例,修建天然气管道只能采用直缝管。而满足该项目要求的国内直缝管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工期要求。如果全部依赖从国外进口,则存在巨大的资源和工期控制风险。面对这一严峻现实,中方准备了大量技术论证和实际应用资料,还动员两国专家亲赴中国管厂和使用现场考察,也多次专门邀请俄罗斯管道专家来中国参与标准的讨论和制定。
俄罗斯专家信服了,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专家也信服了,线路主要用管由直缝管调整为螺旋管。
压缩机是管线建设中的关键设备。在详设阶段,压缩机在选型中,哈萨克斯坦的规范中只有15MW压缩机,中方专家建议使用30MW压缩机。因为使用30MW压缩机,全线将比使用15MW减少近一半压缩机,仅购置费就节省数百万美元,每年节省耗气几千万立方米,节省维修费20%以上。这本是一桩合乎股东利益的好事,可哈方没用过30MW的压缩机,不予采纳。为此,中方专家多次往返阿斯塔纳、阿拉木图、北京,相继汇报4次,持续近一年时间,在中方和哈方股东组成的联合组审查配置方案后,最终赢得各方股东的同意。
中国先进、丰富的管道建设技术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尽职尽责,为中亚管线建设节约了不菲的费用,也有力地保证了管道建设的质量。
“2008年3月14日,中哈管线通过线路初步设计。按照哈方规范,每30公里一个阴极保护站。但我们按照国际标准,每60公里设定一个,这样就压缩了15个。”
“按照哈方原来的标准,需要设定60个阀室,我们按照国际标准,将阀室数优化减少到26个。”
“全线集群通信线路,经我们采用最新通信技术后,采用集群通信和卫星电话配合,可以一次性减少614万美元的通信配备费用。”
……
中哈天然气管道公司生产部经理杨元宝向记者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而记者从他的神情中读懂的是敬业和责任。
在中亚天然气管道哈萨克斯坦段管线建设实施中,中方技术人员对原设计24处进行改线,7个增压站3个进行改造。2号增压站原先选在附近的一个山头上,建设费用很高,在技术人员的协调下,将2号站挪到附近的平坦位置上,仅施工费就节省200万美元。检查3号站时,技术人员与地质资料对照,发现增压站位于地震活动带,经设计人员帮助,后移1.7公里,解决了问题。4号站将原先的位置后移至距火车站5公里处,排除了隐患……
“每去一次现场就有一次收获。”中方技术人员的责任心为施工扫清了障碍。在合资公司中,合作伙伴的技术人员大多缺乏管道建设经验,于是中方技术人员无私地手把手教他们,为他们讲解技术方案,不仅是同事,还是老师,有时又是助手,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中方技术人员的敬业负责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了合作伙伴的尊重。
以人为本,创造HSE新纪录
“绝不以牺牲员工的健康换速度,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建工程!”中亚天然气管道开工之前,孙波斩钉截铁地表示,“既要确保项目安全平稳运行,还要把项目建设成优质工程、绿色工程、环保工程和利民工程。”
国际化的管道建设要达到国际化的HSE管理水平,是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的追求。这个由10多个国家人员组成的管道项目,在建设中按照国际化模式运作,公司聘用了摩迪监理公司和ILF咨询公司。管道局和哈萨克斯坦油气管道公司是具有多年大项目运作经验的国际著名公司,对HSE有着很高的要求。
没有伤害,没有事故,没有环境污染,是中亚管道建设者的最高追求。中亚天然气管道在建设中,甲方对承包商提出明确要求:第一把HSE放在重要位置,第二通过持续改进提高HSE管理水平,第三加强HSE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第四承诺在HSE方面进行投资,第五项目在运作中达到国际HSE的管理水平,打出公司的品牌形象。甲方要求承包商必须遵从甲方的规定,上报所有制定的HSE管理和规定。甲方也对各个作业点面、各道工序,从人到设备,特殊条件下的作业施工都纳入管理范围。
为做好HSE工作,首先是把海外员工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中哈管道公司HSE部经理韩相军向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管道四公司,工队的吸烟区和寝室是分开的,进寝室必须脱鞋,工地和寝室不准吸烟。这样的规定,是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能让大家休息好,第二天有精力干好工作。施工中,甲方对车况也有要求。车况不好要更换,不能人货混载,执行完任务后要将车辆打扫干净,要注意控制车速。
在HSE中,“三不伤害”原则让施工中的员工印象十分深刻。“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为了向员工讲清楚这个道理,公司反复向员工讲述自己被伤害以及伤害到别人意味着什么。伤害到自己,是一生的后悔,而伤害到别人,将受到良心的谴责。员工理解了这三条,就能做得更好。
在HSE中,程序十分重要。许多事故的发生往往是无意识的,要保障,就要靠程序。上车要系安全带,哪怕只有100米,这是程序。工人上岗作业要进行培训,哪怕是力气活儿。
最后,培训和安全检查同样重要。甲方编了安全手册,把对工人有关的要求进行总结,编成一本手册放在口袋里。如规定不能私自外出,行车中不能与司机交谈等。员工在受到较好培训的同时,还要进行检查。现场监理摩迪公司每天将承包商执行HSE的情况反馈到甲方,通过检查进行持续改正。管道局也自行聘用朗威监理公司协助项目部加强HSE工作,这样每个工地就有两个监督,每个机组自己还配备专职HSE监督。
对环境的严格保护,中亚天然气管道在建设中也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肯定。在施工中,所有项目都通过中国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所作的环境评价,施工图纸也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查。在经过保护区和农田时,施工程序严格规定:首先要将土壤的营养层推到一边去,管线下沟后,要用原来的生土回填,再将营养层恢复,保持土壤原貌。施工作业时,作业车辆禁止压轧作业带以外的土地,现场的生活、生产垃圾要全部带走或就地掩埋,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长输管道焊接中,每隔两公里必须留有断点,以备放牧的牛羊或野生动物通过……
严格的HSE管理,使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取得了600万工时无事故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