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针对
西北油田超高温(>160℃)、酸性
油气藏(含CO2、H2S较高)等多种腐蚀介质共存的酸性复杂环境,经多轮次、全工况腐蚀评价实验形成了一种耐高温、低腐蚀的新型甲酸盐完井液体系,腐蚀速率由0.24毫米/年降为0.12毫米/年,大幅度缓解了前期超高温酸性腐蚀环境部分井出现的管柱断裂失效难题,间接给井下油、套管穿上了高性能“防护衣”,有效提高了高压
油气井的井筒完整性,保障了井控安全。
甲酸盐完井液在超高温、酸性腐蚀环境下,CO2的渗入直接促进甲酸盐分解形成甲酸,降低液体PH值,加剧电化学腐蚀,因而,甲酸盐完井液再度“进化”已迫在眉睫。
对此,工程院技术研发人员经过广泛调研,将重心集中于甲酸盐完井液的腐蚀敏感性评价和开裂敏感性评价实验研究,在明确加剧腐蚀的主控因素为酸性环境后,先后通过16组PH调节剂组方评价实验摸索,将完井液环境调整为PH>6.35,成功改善了腐蚀环境,有效抑制了腐蚀的进一步发生。此外,通过14组耐高温缓蚀剂、除氧剂等单剂筛选实验,成功将210℃、CO2渗入条件下P110S碳钢在比重1.5的甲酸盐完井液体系的腐蚀速率由0.24毫米/年降为0.12毫米/年,已非常接近于标准值0.076 毫米/年,再度向目标靠近了一大步,并形成了新型甲酸盐环空保护液配方。
新型甲酸盐环空保护液体系能够满足西北油田超高温、酸性环境油气藏大踏步开发的需要,同时,该体系可明显降低管柱局部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的风险,抗高温性和缓释效果好,可大范围推广应用于顺北油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