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资讯 » 国际燃气资讯 » 正文
美国阻挠伊巴印管线 中国希望可能落空
日期:2006-08-11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关键词:
美国
阻挠
伊巴印
管线
中国
希望
可能
落空
为了让印度最终放弃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油管建设计划,美国政府高官近日又前往新德里进行新的游说。正在印度访问的美国国务院中亚和南亚事务高级助理Richard Boucher本周二在新德里发表讲话说:“尽管最终的决定权在印度,但美国政府还是希望印度不要修建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的输油管道。”这位官员还直言不讳地表示:“伊朗德黑兰政权是一个靠不住的商业伙伴。”Richard Boucher在发表上述讲话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兜售美国支持的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输油管计划。
美国威逼利诱软硬兼施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亲美政权至今,美国基本上一直把伊朗政权当成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所以不遗余力地从全球范围内孤立和封杀伊朗。这不仅与美国的意识形态有关,更主要与美国捍卫其战略地位、不容许任何潜在挑战有关。
今年早些时候,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艾亚尔启程访问巴基斯坦(该管道必须经过巴基斯坦),进行有关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道的三方会谈。行前,美国通过官方渠道向印度表明了布什政府的“严重关切”。美国甚至威胁说,如果印度不听劝阻,美国将以美国国内的所谓《达马托法》为依据,对印度实行经济制裁。
为了封杀伊朗管道,美国除了用外交言辞施压外,还以帮助印度修建核电厂以缓解印度能源短缺为诱饵,试图离间印度与伊朗的天然气合作。
印度顾此失彼忍痛割爱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伊朗就与印度签署了修建输气管道的谅解备忘录,只是由于安全问题而被搁置起来。根据这份备忘录印伊决定修建一条从伊朗的南法尔斯气田(South Pars)到印度的天然气管道,全长2700多公里,途经巴基斯坦的领土,总造价约70亿美元。巴基斯坦可以分享部分天然气并且获得数亿美元的“过境费”。不过,这一计划却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印度与伊朗的能源合作,一直受到美国的阻拦。早在2004年底,美国就已经公开宣称“不赞同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油管工程”。美国视任何与伊朗的商业协议为对伊朗的支持。
为了给印度提供一个替代选择,美国设计了另一条道路,即引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南下,经阿富汗、巴基斯坦进入印度。计划中的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管线长达1700公里,项目耗资约35亿美元,年输气量约 300亿立方英尺。管线从土库曼斯坦的道拉塔巴德(Daulatabad)开始,途径阿富汗的希拉特(Herat)、坎大哈(Kandahar)和查曼(Chaman)以及巴基斯坦的奎达(Quetta)、木尔坦(Multan),最终到达巴印边境小镇法自卡(Fazilka)。如果将该管线延至印将再增 640公里,造价也将增加6亿美元。
尽管一再宣称“最终的决定权在印度政府”,美国的软硬兼施的手段还是发挥了效力。印度政府已经公开表示决定加入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输油管计划,而其期待已久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计划则被搁置。
美一箭双雕 中国希望或落空
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管线将使里海的油气资源获得一条南下的通路,而已经建成输油的巴杰管线(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则把里海油气输送到欧洲。“美国此举的真正目的在于减少流经俄罗斯的油气。”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庞昌伟分析说。1990年代以来,他们一直想方设法削弱俄罗斯对能源的控制力。
此外,印度放弃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管线的计划也可能使中国原本打算把该管道延长至中国的希望落空。伊印巴管道曾经提出过修建中国延长线的计划,印度曾设想把该管线经过缅甸延伸至中国云南,目的是通过拉拢中国加入减少安全方面的风险,同时也可以收取一笔过境费。中国则希望在巴基斯坦境内直接修建延伸至中国新疆的管线,这样中国就可以直接通过管道进口中东石油,从而避免了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
从目前的情形看,伊印巴管线能够成功建设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其70多亿美元的建设费至今仍没有着落。而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管线则有美国的大力支持,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已经表示愿意为该管线建设提供巨额贷款。尽管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管线也从巴基斯坦境内通过,但中国从该管线引出中国支线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这是一条美国主导的管线,该管线也服务于美国的“大中亚”战略。
“大中亚”战略浮出南亚地缘政治越来越诡异
向中亚渗透进而控制中亚是美国的一贯目标,“9-11”给了美国一个天赐良机,阿富汗反恐战争使美国与中亚国家间的关系实现了大幅度的跨越,美国迅速在中亚站稳脚跟。
2005年夏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亚-高加索研究所所长弗雷德里克-斯塔尔在美国《外交》杂志发表文章,首次比较清晰地提出了“大中亚”的设想。这一设想很快得到了美国国务院的认同,并成为美国制定“大中亚”战略的理论根据。美国“大中亚”战略的主要设想是以美国对阿富汗局势的控制为契机,通过安全、民主、经济、交通和能源等“自选式”灵活合作,将中亚和南亚拼接为新的地区组合,美国则“担当起接生员的角色,迎来整个地区的重生”。这一战略的真正目的是以能源、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诱饵,将中亚从后苏联空间中分离出来,使中亚国家的对外战略重心由与俄中的伙伴关系转向与南亚国家的合作,改变中亚地区长期作为“俄罗斯的主场”的状态,分化上合组织的凝聚力,逐步确立美国在中亚、南亚这一新板块上的主导权。
美国“大中亚”战略的提出给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参与中亚事务的机会。今年上合组织峰会期间,印度只派出了石油部长与会,而中国密切关注的瓜达尔港经营权问题也可能出现变数,巴方已经暗示可能不会选择中国公司管理该港口。这一切似乎都说明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经在认真考虑美国提供的其他选项。由上可见,南亚能源管道背后的政治考量和外交角逐十分复杂,间接证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战略意义,也折射出美印之间、印巴之间、美伊之间宿怨以及南亚地区诡异复杂的地缘政治。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国际燃气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燃气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燃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燃气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