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季,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一度出现
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虽然在各有关地区、部门和主要油气企业通力合作下“有惊无险”地过了冬,但也提醒有关部门不能再临时抱佛脚了。当前,各方高度重视天然气供应问题,正在大力推进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未来应对用气紧张方面的措施将更加及时、从容——
2017年,我国
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38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9%。今年以来,天然气消费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特点,1月份至7月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5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8%。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天然气改革发展绘出了“施工图”。随着采暖期渐近,今年供需情况如何?是否能够满足民生用气需求?
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去年冬季,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一度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在各有关地区、部门和主要油气企业通力合作下“有惊无险”地过了冬。今年供需形势如何?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博士预计,今年天然气需求量大概在2700亿立方米。按照去年国产气量增速计算,今年供应量大概在2650亿立方米,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今年冬天如果寒冷时间过长,不排除部分地区特别是用气量比较大的地区出现短时供应紧张情况,但规模和持续时间应该会比去年大大缓解。”刘满平表示,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天然气供应问题,正在大力推进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况且今年的预案更加充分,应对用气紧张方面的措施将更及时。
在北京世创能源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红看来,今年天然气消费增量将大致接近去年,在350亿立方米左右。尽管紧张,但我国获取资源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
中债资信天然气行业研究团队认为,今年较去年提前一个月进入保供季,且前期“三桶油”都在扩大LNG进口的现货采购,为冬季天然气消费旺季提前做准备。从消费区域来看,京津冀地区、山东地区是“煤改气”增量最明显的区域,缺口最大。
加快建设产供储销体系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消费能力和供给能力大幅提高。对此,杨建红表示,多重因素推动天然气消费持续增长。首先,天然气与经济发展关联度越来越高,经济向好成为天然气消费增长的基础;其次,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防治力度会持续加大,“煤改气”等措施的实施速度不断加快。同时,国家支持天然气发展的政策更加明朗化,近日出台的《意见》规格之高、措施之明确、责任之落实前所未有。此外,从国际市场来看,世界天然气供应宽松,油气价格相对处于低位。
据俄罗斯《观点报》13日报道,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12日在东方经济论坛上表示,蒙古国准备就建设从俄过境该国的输华天然气管道问题进行合作。“目前中俄两国的天然气管道西线项目尚未确定。在这种情况下讨论是否要经过蒙古国,我觉得不切实际。”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1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观点报》援引巴特图勒嘎12日的话说,蒙古国准备为俄蒙中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实施创造可靠的法律条件。他还在发言中感谢俄罗斯总统普京对蒙古国这一建议的支持。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这不是蒙古国方面第一次提出修建过境天然气管道的动议了。2006年,蒙方就提出铺设阿尔泰天然气管道;2016年6月,中俄蒙三国联合发布的《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中称,要研究过境蒙古国的中俄原油及天然气管道的合理性;今年6月青岛上合峰会期间,巴特图勒嘎再次提到该问题,得到普京的支持,但蒙方同时强调,“需要进行谨慎的经济技术论证”。
《观点报》称,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正在建设,而西线合同一直尚未签署。俄国家能源安全基金会专家尤什科夫认为,俄方以支持过境蒙古国的管线在暗示中国,经蒙古国的管线可以是西线的一个替代版,因为这样线路更短。不过尤什科夫同时表示,中俄建设天然气管道实际上无需经过蒙古国,而且一旦存在第三方,那么该国有可能变成像乌克兰一样难以驾驭的过境输送者。
冯玉军对记者介绍说,西线建设至今未确定,是因为该管道进入中国后还要建非常长的线路,以从新疆运送到东部沿海,这样成本自然会提高,因此双方在气价、管道贷款等涉及商业利益方面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蒙古国对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寄予期望,“今日蒙古”网站13日说,这是“蒙古人民多年的梦想”。冯玉军表示,对他们来说,通过该项目可以收取过境管输费,而且有可能获得天然气供应,这当然是件好事。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蒙古国全国一半的人口集中在首都乌兰巴托,居民做饭取暖完全依赖煤电,长达8个月的冬季空气污染十分严重,急需引进能源替代品。加上经济增长陷入瓶颈,蒙古国自然希望搭上高速发展的邻国的便车。
不过冯玉军认为,俄罗斯在管道项目上是否希望经过第三国值得商榷,因为其管道战略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尽量减少过境国而到达最终市场。《观点报》说,在东方经济论坛上,中俄已开始恢复建设西线的谈判,目前双方分歧已经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