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旁,
大港油田采油六厂23口油水井一字排开,一个占地半个足球场大小的羊1号井丛场成为地标型“名片”。截至9月10日,它的另一个“伙伴”——羊3号井丛场已投产2个月,日产油量稳定在百吨。
羊三木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油田, 地下剩余油高度“碎片化”。加之地处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土地和环保的压力大,给产能建设进度造成一定影响,部分区块的生产单元呈现半停产状态。如何稳产上产,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井丛场无疑成为破解难题的答案。
从土地上“抠”出效益。油气开发首先解决的是土地问题。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下,黄骅市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土地资源日益趋紧,“化零为整”是这个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54口油水井,按照传统的建产方式至少需15个井场以上,现如今整合为3个,实现节约用地523亩。
从设计上“算”出效益。井丛场建设依据“井位、轨迹、井口”一体化设计理念,地质与工程在同一平台下协同调整优化方案,对半停产区块的油水重新分异进行研究后,优化实施井位,保证“达到目的层”和“总进尺最小”两个目标最佳契合点。在3个井丛场设计中,防碰涉及老井260余口,地质目标优化70余井次,井眼轨迹优化90余井次,实施顺序优化30井次。
从数字化上“省”出效益。依托配套单井就地控制、数据总线传输、平台集中管控的地面工艺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无人值守下的精细化自动管理。“以前,这50多口井的日常巡检要3个班站、数十名员工至少3个小时才能完成,如今仅需3个人就能完成。”负责羊3号井丛场的羊14站站长夏奎星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