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即将过去的2018年是中国石油勘探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内
油气勘探对象日趋复杂、发现难度不断加大、勘探工程成本刚性上涨等重重困难,国内油气勘探呈现多点突破、全面开花的可喜局面。
在2018年,国内油气勘探具体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这些突破的意义是什么?本期《勘探开发》版结合中国石油2018年度油气勘探年会传递的信息,就关注的问题采访部分代表,探索油气勘探高效发展路径,敬请关注。
2018年,是油气勘探的丰收年。
作为油气产业链的龙头,勘探工作始终是油气田企业的工作重心。这一年,中国石油以发现优质储量为目标,坚决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石油和
天然气勘探分别获得15项和7项重要成果,形成一批整装规模储量区,探明
油气储量当量连续13年超过10亿吨。
历经了低油价的阵痛期,中国石油油气勘探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起点,深化拓展,蓄力创新,在这一年多点突破,全面发力。
2018年油气储量呈现6个特点
盘点2018年,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摆在眼前——塔里木盆地中秋1井获重大突破;巴彦河套盆地多口探井获高产油气流;四川盆地永探1井获重大突破,开辟火山岩含气新层系;准噶尔盆地沙探1井获得重要发现,有望成为继玛湖之后又一重要的增储区;非常规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页岩油气探明储量再创新高。
十年磨一剑。“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前人的积累,是几代石油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副总经理支东明的观点,代表了石油人的共识。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四个勘探”“四个转变”的推进,得益于抓实技术创新、深化改革、党的建设“三个保障”,得益于观念的创新。
“压力与动力并行”是2018年中国石油油气勘探年会上每个人最大的感受。成绩可喜,而肩上的担子更重。
纵观全球,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际油价走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油价的大幅震荡势必增加生产经营工作的难度。放眼国内,我国油气安全供应形势依然严峻,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68.4%和39.4%,目前仍在继续上升。而我国勘探对象日趋复杂,由简单油气藏转向复杂类型油气藏,由常规油气藏转向非常规油气藏,对成本控制和规模效益增储提出了巨大挑战。此外,技术进步的速度赶不上资源劣质化的速度、管理提升的效能跑不赢成本增长对效益的侵蚀,给我国下一步勘探开发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如何走出认识、技术和管理的误区,找到更大的油气发现,成为石油勘探工作者的工作中心和主题。
中国石油历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中国石油历年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尽管面对地上地下条件恶化等重重困难,但历经几年低油价的洗礼,国内上游业务整体管理水平、员工队伍实力都有了质的飞跃。这是严峻的内外部条件下实现高质量供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有利条件。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准突破口,从认识上、技术上、改革创新上精准突围,实现逆境超越。
开创新时代油气勘探工作的新局面,要夯实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和加快发展的资源基础。风险勘探是油气勘探的“灵魂”,面对新盆地、新区带和新类型,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可能找到有战略意义的大发现和大突破。未来目标明确而清晰,要立足常规油气和页岩油两类资源,突出古老碳酸盐、深层超深层两大领域,加大陆相页岩油、新区新领域勘探力度,突出战略发现,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夯实资源基础。
“油气勘探工作者越来越注意到,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成熟探区依然是我国优质储量增长的主体。”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说。认识的精细化程度、工作的精细化程度及技术的精细程度,决定了发现目标的不同。这就要求成熟区勘探中,要探索老区精细勘探的新途径,努力获取规模经济可采储量,深挖效益资源的潜力,夯实资源基础。
高质量油气供给需要高水平的科技供给。锻造“三把利剑”突破技术盲区,是提升勘探效率效益的关键。在勘探条件变差、勘探对象复杂等困难和挑战下,需要加强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推动生产运行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经过30多年的勘探,如果没有三维地震技术的进步,塔里木盆地中秋1井的发现仍有待时日。
加强勘探管理,无疑是提高勘探开发水平的重要手段。2018年中国石油启动第一轮矿权内部流转,效果显著,打破了巴彦河套盆地找油40余年沉寂的局面。但新形势下,革新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变革举措要进一步升级。通过建立储量市场等方式,充分激活上游市场,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勘探对标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管理创新的另一大看点。中国石油创新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勘探对标管理指标体系并设计了管理模型,创新性地提出了三维地震成效指标和储量评价指标模型,引导油气田企业和历史进行纵向对标,公司之间进行横向对标,引领各单位主动寻找控投降本、提质增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勘探管理水平,助推油气勘探不断取得新成果。
长路漫漫,重任在肩。我们应该看到,在油气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挑战与机遇并存。通过找准突破口,坚持深化改革,坚持技术创新,勇于求变,将会迎来油气勘探新的春天。
观点连线
话题1
今年油气勘探工作获得很大突破,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赵贤正(大港油田总经理)
创新是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驱动力。
第一,理念创新突破观念禁区。一旦思想被禁锢,就没有突破。第二,理论创新突破认识误区。只有在正确的理论引导下,勘探工作才不会迷失方向。第三,技术创新突破勘探盲区。为什么要重视“三把利剑”的打造,只有“亮剑”,盲区才会被点亮。第四,管理创新突破成本的雷区。通过管理创新降成本,是未来老油田必须坚持的创新之路。
敢于在禁区发现新的目标寻找储量,超前的研究工作到位,勘探投入到位,风险勘探就会有更多发现。
支东明(新疆油田副总经理)
从“十二五”开始,集团公司就下达了准噶尔盆地的重大攻关项目,通过科研团队多年的研究才有了现在的收获。
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基础研究和资料准备的力度。这两年风险勘探广结硕果,是因为前两年做了大量的积累。在基础研究、资料准备,工程技术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后,玛湖和沙湾凹陷的大突破,证实了准噶尔盆地资源非常丰富。高精度三维地震实现全面覆盖,为全面突破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前人探索、团队全面研究的积累和风险勘探引领,对油气勘探认识的提高都带来了质的飞跃。
话题2
油田企业如何践行使命?
赵贤正(大港油田总经理)
大港油田剩余资源较为丰富,目前石油常规探明率不到50%,天然气资源探明率13%。从技术方面来说,通过不懈努力,技术不断配套完善。在地震融合方面,渤海湾盆地要在第二次三维地震的基础上,融合目标三维,用可接受的成本达到第三次三维的效果。在钻井降本提速、压裂增产提效方面与渤海钻探等公司开展联合攻关。在开发方面,通过复杂状况油田高精度油藏描述技术、油田开发数字信息化技术、低渗透油藏储层表征和深流机理等关键技术助推老油田开发提效。
为实现原油上产,效益提升,大港油田大力推进六个“一体化”:增储建产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科研生产一体化,技术经济一体化,生产经营一体化,国内国际一体化。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管理创新,将互相联系的生产经营活动融合形成有机整体,实现各业务量、资源要素的有机整合,高效配置,达到降低协调成本、提高协同运行效率、提升企业整体价值的目的。
杨跃明(西南油气田地质勘探首席专家)
近年来,西南油气田改革的步伐不断推进,特别是加大了科研技术的攻关力度,为加快四川盆地勘探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大气田的发现并不是偶然的,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深化认识提升勘探水平取得的成果。随着先进的工程技术和实验技术方法的引入,对于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有了深化,才有可能在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获得重大突破。
经过60年勘探开发,西南油气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优秀的人才队伍,这是发展和承担责任的重要基础和条件。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推进,对资源量的认识进展不断增大,特别是页岩气的快速推进,打开了勘探的全新局面。因此,四川盆地资源量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大幅度增长,为集团公司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从管理方面而言,西南油气田管理队伍不断从机关向生产一线延伸。勘探前线项目部抽调精兵强将,深入工作现场,解决问题协调问题,技术的贯彻和安全环保得到更好推进。
支东明(新疆油田副总经理)
从资源角度来说,准噶尔盆地目前的石油探明率只有20%,资源潜力巨大。随着玛湖凹陷和沙湾凹陷的突破,证实了资源潜力仍然可观。
从人才队伍和管理来看,准噶尔盆地勘探集中了全集团公司之力。2018年,中国石油设立玛湖和吉木萨尔两个10亿吨级的勘探开发指挥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和4家油田公司派驻研究力量,西部钻探等工程技术服务队伍作为保障,全力推进油气勘探。因此新疆油田可以发挥中国石油上产主力军的作用。
话题3
如何更好地推动油气勘探工作?
赵文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
要进一步突破三个盲区:
第一,认识的盲区。经过几十年的勘探,传统的地质认识能找到的区块都已找到,目前没有找到的,必须要进行理论技术的创新来实现进一步发现。
第二,技术的盲区。是指目前技术看不到的地方,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在技术的盲区里还有很多资源,我们要提高技术的精度来探寻未知领域。
第三,资料的盲区。大量的潜在资源隐藏在丰富的地质资料中,必须鼓励、号召,甚至从组织管理环节加强对原始地震资料的组织和分析,只要资料获取到位,就会有很多资源能够变成井位、变成突破的发现点。
要坚持做基础研究工作,把基础研究工作做在前面,把有用的价值尽可能找到。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加大勘探力度,尽可能向新区延伸,多找优质储量,提高储量发现的质量和规模,实现质的飞跃。
邹才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要把握好4个规律:一是要把握好我国特殊油气资源禀赋与富集的规律;二是把握好陆相与海相油气分布的规律;三是把握好我国油气勘探阶段与剩余资源品位的规律;四是把握好常规与非常规共生与协同发展的规律。要遵循地下油气规律,责任与科学同等重要。
同时,要做到6个“始终如一”,始终如一解放思想,始终如一打进攻战,始终如一进行风险勘探,始终如一找大油气田,始终如一突破卡脖子技术,始终如一通过管理降低成本。(黄祺茗 张舒雅采写)
亮点
1.风险勘探取得重大进展
2.储量品质可动用性明显提升3.矿权流转结硕果4.非常规勘探取得突破
今年年初以来,集团公司将加大风险勘探力度作为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的重大举措,风险勘探投资大幅提升。通过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勘探无禁区、争取大发现的勘探思路,同时通过聚焦重点领域、加强组织管理等举措,中秋1井、永探1井、沙探1井等多口风险探井获重要新发现和新苗头。
2.储量品质可动用性明显提升
近年来,中国石油瞄准高效勘探,新增油气储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为中国石油稳健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新增油气三级储量总体落实程度高,可动用性、可升级性强,探明原油储量品质有所提高,新增油气储量整装程度有所提升,非常规资源储量占比增多。
3.矿权流转结硕果
为适应国家油气体制改革的新形式新要求,中国石油盘活内部矿权区块,激发内部勘探活力。集团公司实施内部矿权流转改革,实施首批10个勘查区块和6个未动用储量区块内部流转,部分区块已经有新的发现。
目前,新获工业油气流井12口,其中华北流转区块巴彦河套盆地勘探获得重大发现;玉门在环庆区块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新建产能5万吨,其他流转区块的工作有序开展,勘探活力得到有效增强。
4.非常规勘探取得突破
今年年初以来,非常规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新探明油气储量中,非常规资源占比不断提升,逐渐成为重要的接替资源。
页岩油勘探在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取得重要发现。西南油气田川南深层页岩气勘探获得重要突破,足202-H1井和黄202井分别获高产气流,对探索我国4000米以深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5.“三把利剑”促进技术进步
在勘探过程中,中国石油紧跟全球最顶尖、最前沿的先进技术,打造“三把利剑”推进工程技术革命:高精度三维地震、深井和长水平井钻完井、大幅度增产压裂改造三大技术,有效支撑了复杂条件下的油气发现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
案例
长庆油田长7段形成规模储量
页岩油勘探开发获重大突破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杨文礼)12月20日记者获悉,经过持续8年攻关,长庆油田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形成规模储量20亿吨,为长庆油田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伴随油田开采时间的延长,新开发区域边缘化,储藏劣质化现象严重,油田持续发展后劲不足。2011年以来,长庆油田按照“搞清资源、准备技术、突破重点、稳步推进”的总体原则,坚持“多学科、一体化”联合攻关的思路,积极开展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工作。目前,长庆油田的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逐步探索形成了配套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系列。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主要分布在三叠系延长组的长7段。长庆油田加强页岩油新领域的地质研究,通过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攻关及采取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科研生产一体化、技术经济一体化的模式,创新集成应用多项先进技术,严格遵循“多层系、立体开发”的部署原则,推行大井组、工厂化作业、平台化管理,优化技术方案,提升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单井产量。
今年年初以来,长庆油田为持续扩大长7页岩油勘探成果,在陇东地区部署产能50万吨,新钻水平井达74口,其中,围绕合水地区进行集中勘探,在长71获工业油流井27口。
在陕北定边地区,通过深化致密油地质综合研究,持续开展以“水平井+体积压裂”为核心的技术攻关,已探明了新安边亿吨级页岩油大油田,实现了页岩油藏的规模开发,目前已建成产能137.8万吨,年产原油53.8万吨。
西南油气田永探1井开辟新领域
火山岩风险勘探获新发现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冯雪梅 周泽山)12月24日,西南油气田地质、工程专家在试井现场讨论永探1井储层改造方案。8天前,这口井在火山岩地层获自然初步测试日产气量22.5万立方米。这口井是四川盆地第一口火山碎屑岩工业气井,进行储层酸化压裂改造后,或可获得更高产量。
专家预测,该井区含气面积大、资源量大,有望成为四川盆地新的增储上产区块。永探1井位于成都—简阳地区二叠系火山碎屑岩发育区,储层好、厚度大;处于寒武系优质烃源岩生烃中心,烃源条件好;早期断裂发育,有效沟通烃源岩和储层;储层上覆厚层膏盐岩,如厚厚的被子盖住,保存条件好;位于构造高部位,有利于天然气规模聚集成藏;形成了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资源潜力巨大。
四川盆地以碳酸盐岩、页岩等沉积岩为主要勘探对象,取得了川东石炭系、川中龙王庙、川南页岩气等多个重大发现,但在火山岩领域尚待开拓。
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四川盆地新区、新领域含油气地质基础研究。西南油气田油气地质及勘探科研人员经过多年攻关,发现四川盆地西南部有较厚的火山岩,并具备形成大气藏的油气地质条件。经过专家论证、实地踏勘、井位优选,中国石油将二叠系火山岩列为盆地重点风险勘探领域,永探1井列为风险探井。
永探1井6月28日开钻, 11月13日完钻。测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后,目前正在进行放喷排液、关井复压等储层改造前的准备工作。火山岩新区新领域的发现,进一步夯实了西南油气田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基础。
新疆油田沙湾凹陷沙探1井喜获高产油流
有望形成新的储量规模增长区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宋鹏)12月15日,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风险勘探获重大突破,风险探井——沙探1井在二叠系上乌尔禾组5344米至5375米井段喜获高产工业油流,压裂后3毫米油嘴日产油30.25立方米。截至12月25日,这口井用2.5毫米油嘴试产,日产油量稳定在15立方米,已累计产油324.43立方米。
沙探1井的突破进一步拓展了全盆地二叠系上乌尔禾组勘探新领域,有望成为继玛湖凹陷后又一个储量产量规模增长区。
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作为当前国内最为现实的石油增储上产接替区,新疆油田加快增储上产步伐,持续加大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力度,以寻找并落实规模优质储量为目标,突出高效勘探、规模增储。
新疆油田今年论证通过风险探井11口,创历年之最。沙探1井是针对沙湾凹陷西斜坡部署的一口风险探井,沙湾凹陷与玛湖凹陷具有类似的成藏条件,是新疆油田风险勘探的重点领域。除二叠系上乌尔禾组外,该井在三叠系百口泉组、克拉玛依组和侏罗系八道湾组等多个层系均钻遇良好油气显示,展现出与玛湖凹陷类似的多层系立体勘探潜力,是玛湖砾岩满凹含油模式向沙湾、盆1井西凹陷扩展所取得的巨大突破,也有望形成满凹含油全新领域。
下一步,新疆油田将坚持风险勘探与拓展勘探相结合,加快实现沙湾凹陷整体突破,形成新的战略接替领域。同时,继续遵循“勘探无禁区、找油无止境”的理念,争取油气更大突破,实现储量高峰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