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随着冬季取暖接近尾声,渤西油气处理厂的日常工作量稍有减少,自去年10月底完成锅炉提标改造,该厂累计输送居民用气10679万立方米,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85吨。
说起该厂锅炉提标改造,背后还有一段故事。2013年,渤海石油管理局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为该厂重新规划厂区、购置设备。但由于海域规划变动的原因,厂房、设备均已到位,处理厂却迟迟没能开工。
两年前的寒冬,华北地区遭遇“气荒”。响应国家“
天然气迎峰度冬应急保供”,中国海油紧急启动渤西油气处理厂应急运行工作,仅仅14天,这个待工4年的处理厂冒出了袅袅轻烟。
近年来,国家对氮氧化物的排放提出更为严格的标准,氮氧化物排放限值降至150mg/m3。该处理厂4年前购置的热介质锅炉氮氧化物平均排放浓度达到206mg/m3左右,老设备适应不了新标准。
“不能一边输送
清洁能源,一边排放不达标气体。”渤西作业公司装备管理部经理冯胜回忆,为闯出绿色环保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装备管理部与油气处理厂联合出击,展开锅炉有害气体排放“歼灭战”。
“战斗”序幕拉开,困难却接踵而至。一番了解,传统上的脱硫设施成本高、改造周期长、易产生其他固体废物,国内没有同类
锅炉改造的成熟经验……面对一个个难题,项目组成员废寝忘食与时间赛跑,通过反复调研论证,最终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一家国外公司生产的热风型低氮燃烧器上,同时,敲定增加炉内烟气再循环流程、增大风机流量的综合实施方案,从源头上有效实现锅炉低氮排放。
“守一片碧海蓝天是百姓的期盼,更是能源央企的职责担当。”冯胜告诉记者,或许是被海油人的诚恳和执着所打动,新型燃烧器的采办周期通常需一年左右,厂家特意为此次锅炉改造项目开了绿灯,不到2个月就从其他项目中调拨了三台设备。在双方通力配合下,去年10月底,赶在冬季保供的重要时段,处理厂3台锅炉全部完成改造工作,用时不到半年。经第三方检测,锅炉排放氮氧化物含量不超过50mg/m3。从应急运行到锅炉提标改造,中国海油用最快速度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渤海岸边,处理厂机械师孙利指着天空中瞬间消散的轻烟说:“尽管排放的氮氧化物无色无味,但长时间接触,眼睛、嗓子还是会不舒服,如今这种不适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