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天然气管道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入我国境内,与
西气东输二线相连接,由此中亚的天然气可供应到我国华东的上海、浙江、江苏、江西,华南的广东、广西,并经过深圳到香港的海底管道。中亚的天然气还经过西气东输管道到达陕北靖边,再经陕京管道输到北京。有2亿多人口使用着从遥远的中亚输送来的清洁能源。
2009年12月14日,中亚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运行。
1992年尼亚佐夫总统首次访问中国前,提出建设中亚输气管道
曾任驻土库曼斯坦首任大使的程振声曾撰文回忆最早关于中亚天然气管道的有关构想。土库曼斯坦建国之初制定的《十年稳定》规划中,提出多元化出口天然气的设想,包括向西、东、南和西南四个方向的管道建设方案。土方专家乐观估计,这个规划即使部分实现,国家也可以实现富强梦。1992年,尼亚佐夫总统首次访问中国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从长远看,我们可能修建从土库曼斯坦经中亚国家通向中国的
输气管道项目。”
中亚天然气管道的构想能得到实质性实施,始于2005年5月9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在与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双边会晤时,尼亚佐夫总统谈到土库曼斯坦有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可以从土库曼斯坦修建一条天然气管道向中国出口天然气。我从发自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外交电报中看到了这一消息。
另一个由外交部举办的活动也推动了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实施。当时中国的对外开放越来越深入、广泛,能源和矿产资源需求也相应快速增长,外交部为使外交工作更好地配合国内经济建设,在京西宾馆召开了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由驻外大使们介绍各驻在国的资源情况和可以与中国合作的潜在机会。其中,驻土库曼斯坦大使鲁桂成的介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介绍,土库曼斯坦是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中天然气储量最丰富的,2004年出口天然气391亿立方米,但只有苏联时期建成的单一管道向俄罗斯出口,出口价格非常低廉,土库曼斯坦有出口多元化的强烈意愿。鲁大使建议,可以从土库曼斯坦进口我国需要的天然气。他的讲话和我看到的外交电报不谋而合。
2005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率团访问了中亚几个国家,我作为陪同人员一同出访。吴仪副总理在土库曼斯坦会见尼亚佐夫总统时,尼亚佐夫总统再次提出可以将阿姆河右岸的区块让中方参与开发。回国后,我们即向土库曼斯坦副总理兼油气工业部长别尔德耶夫发出邀请,到北京就具体事宜进行协商。我与土库曼斯坦副总理兼油气工业部长别尔德耶夫在钓鱼台国宾馆就修建从土库曼斯坦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具体事宜进行了磋商,双方都表示了强烈的意愿,但对资源情况、能否保证20年以上每年稳定供气300亿立方米、中方以何种方式参与土库曼斯坦
天然气开发等问题只是初步交换意见,土方提出2006年1月10日由我率中国代表团到土库曼斯坦实地考察并继续商谈,双方都希望能达成从土库曼斯坦进口天然气的协议,并作为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2006年春季访华的一项重要成果。
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开发的谈判一开始并不顺利
2006年1月19-21日,我应邀在尼亚佐夫总统访问俄罗斯前率团访问了土库曼斯坦,就具体问题进行商谈。
根据中石油专家初步评价,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资源丰富,剩余可采储量达2.9万亿立方米。2005年,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产量约630亿立方米,出口天然气45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主要通过管道向乌克兰、伊朗北部和俄罗斯输送。因担心土库曼斯坦难以保证向中国每年出口300亿立方米,并且持续几十年,中石油的同志建议,若要考虑从土库曼斯坦进口天然气,必须继续进行投资和勘探,增加天然气的可采储量和产能。他们建议我在会面时强调这一点,要求土库曼斯坦拿出一定的区块让我们投资勘探开发。
了解到我方担忧后,土方表示,在土库曼斯坦南部尤洛屯地区还有一个储量8万亿立方米的大型气田,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资源有保证。中石油的同志听到这个情况,跃跃欲试想让土方允许中石油参与尤洛屯气田的投资和勘探开发。但土库曼斯坦是不会轻易允许外国投资者前来开发。另外,中石油同志还怀疑尤洛屯8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储量有水分,认为最多只有2万亿立方米左右。为此,我和鲁桂成大使在使馆和中石油的同志进行了认真的内部讨论,并说服中石油的同志,即便尤洛屯只有2万亿立方米储量,也比我国天然气储量丰富得多。
尼亚佐夫总统是土库曼斯坦独立的建国之父,有着极高的权威,工作十分繁忙。但2006年1月19日上午,尼亚佐夫总统仍在上班前一小时会见了我们,亲自执教鞭讲解土库曼斯坦出口天然气的战略构想。我在回应时首先对尼亚佐夫总统的领导力表示了高度赞扬,并强调土库曼斯坦出口天然气市场多元化符合土利益,中方愿意以合理价格从土进口天然气,但价格不应高于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价格。同时由于距离长,输送量必须足够大,至少每年300亿立方米,否则管输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可行。从土边境到霍尔果斯口岸2300公里管道建设费至少需35亿美元,中国境内管道建设费约120亿美元,投资巨大,没有气源的充分保证是不敢轻易决策建设的。因此,中方要求以产品分成方式参加阿姆河右岸天然气田的勘探开发。按双方专家组评价,目前阿姆河右岸探明储量只能建100亿-150亿立方米/年左右的产能,不能满足300亿立方米/年的输气要求,因此希望土方同意将阿姆河南面雅什拉尔区块也作为向中国供气的气源地,中方希望能参与勘探开发雅什拉尔区块。雅什拉尔探明储量为7000亿立方米,可建200亿立方米/年以上的产能。
尼亚佐夫总统十分友好,他表态这些问题具体都可与油气部长去商谈,土方能够保证2008年开始供气300亿立方米/年,希望能在他2006年春季访华时签署协议。
随后,与土石油天然气部长、土石油天然气康采恩的谈判却并没有那么顺利。土方强调,阿姆河右岸共有五个区块,其中有两个区块在苏联时期探明程度比较高,是作为向乌兹别克供气100亿-150亿立方米/年的气源地,这两个区块要由土方自己开发。土库曼斯坦法律规定陆上油气田不能让外国公司以产品分成方式开发,考虑到与中方的特殊关系,尼亚佐夫总统特批只能从其他的三个区块中先选择一个区块,让中方以产品分成方式勘探开发,其他区块可让中方以技术服务方式参与开发。代表团与使馆详细评估会谈情况后认为,双方在商谈中都在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出现一些分歧很自然。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一个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程,是两国高层领导高瞻远瞩的共识,应力争成功。我方在谈判时应换位思考,终极目的是要实现每年从土进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尼亚佐夫总统有在其访华时达成协议的强烈愿望,应抓住这个时间点抓紧谈判,如果不能就此达成协议,估计今后谈判的步伐会慢下来,甚至拖黄。
打破外交礼仪惯例,两国元首亲自签署了协议
2006年4月,尼亚佐夫总统身体抱恙,但为完成这一历史性功绩,他仍率团访问了中国,准备由自己和胡锦涛主席两个国家元首来签署建设这一重要天然气管道的协议。可以说,此时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按中国外交部的有关规定,像这样建设管道的专业协议由两国主管能源的部长签署即可。但尼亚佐夫总统是希望这一重要的历史性协议由他本人和中国的国家元首来签署。直到头一天晚上,双方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尼亚佐夫总统明确告诉鲁桂成,如果这个协议不是由他本人来签署,他将回国,这个协议也无法再签署。鲁桂成作为我驻外大使,其顶头上司就是外交部,他也没有办法,只好哭丧着脸来找我。他不无忧心地说,“这样一个大事、好事,十哆嗦已经完成了九哆嗦,就差最后一点,如果黄了实在太遗憾”。我说:“我只是一个副主任,外交方面的事情还得按外交部的意见办。如果我要请示也只能请示我的领导国家发改委主任。”于是,我又打电话给马凯同志汇报有关情况。马凯同志对我说“你们想办法做做尼亚佐夫总统的工作”。但是,我和鲁大使都知道尼亚佐夫总统在土库曼斯坦威望极高,可谓一言九鼎,怎么去做工作?此时我只好违规越级,自己给主席办公室的陈世炬同志打电话汇报了有关情况。大约半小时以后,陈世炬同志回复,“胡锦涛主席说了这是件好事,明天由他和尼亚佐夫总统来签”。总算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心中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第二天,在人民大会堂,胡锦涛主席和尼亚佐夫总统代表两国签署了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协议。尼亚佐夫总统回国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但正是由于他的威望,这项协议一直得到了很好地遵守,从土库曼斯坦进口天然气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然而,近年来国内能源价格尚未理顺,天然气增长不如预期。我认为,国家必须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从中亚沿丝绸之路这条天然气大动脉进口的天然气和沿海进口的LNG价格相比仍有竞争力,应能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短视,相反应该趁现在能源价格低迷,积极进取,理顺清洁能源和煤的价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