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国内燃气要闻 » 正文

中国石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批示纪实

日期:2019-12-11    来源:中国石油报  作者:李延平

国际燃气网

2019
12/11
08:5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江苏LNG接收站 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 天然气业务

   12月7日,中国石油江苏LNG接收站扩建工程T-1205储罐完成拱顶气顶升作业。扩建工程2021年建成投产后,总罐容将是现在的1.6倍。12月9日,中国石油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天然气利用及销售网络建设……
  近年来,中国石油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及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上下游一体化优势,全产业链发力,积极推进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竭力保障国内消费市场稳定供应。
  上游全力提高国内产量
  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好做优天然气文章
  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的有力支持,而我国复杂的地质情况一度制约着天然气业务大发展、快发展,只有做细做实工作,才能把天然气这篇文章做好做优。
  2018年的元宵节刚过,北方的冰雪尚未消融,中国石油总部机关部门和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有关负责同志、院士、专家,就深入松辽、渤海湾、四川、柴达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等六大盆地,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问诊把脉”。“松辽盆地靠常规理念大规模找常规油气的时代已经结束”“四川盆地要加大加快富油气区地震投入,扭转区带和目标准备不足”……一个个针对不同盆地的勘探调整方案在思想碰撞中不断涌现。
  此后,《2018—2030年天然气业务发展规划》、加快川渝地区页岩气发展专项部署、加大天然气风险勘探力度等措施相继出台。
  勘探开发投入也随之增加。以2019年为例,中国石油国内勘探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5%,其中风险勘探投资增长4倍。与此同时,加大增储上产激励力度,完善甲乙方一体化、组织运行一体化机制,形成增储上产合力。
  科技创新成为重要支撑。今年7月召开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专题研究如何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近两年来,中国石油相继形成20余项核心技术,支撑了国内原油触底回升、天然气产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和海外油气权益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从近年来天然气业务发展情况看,2018年,国内天然气总产量超1600亿立方米。中国石油2018年生产天然气1093.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1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增量的一半。今年,我国国内预计生产天然气达1650亿立方米左右。
  从各油气田天然气业务发展来看,可谓“大珠小珠落玉盘”,各有千秋、各有收获。
  塔里木盆地中秋1井和博孜9井相继喷出高产气流,塔里木油田在一年时间内新增了两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为西气东输和我国南疆用气开辟了新气源。塔里木油田2019年天然气目标产量为285亿立方米,同比提高19亿立方米。
  201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批示指示后,长庆油田把年5000万吨持续稳产的战略调整为“二次加快发展”,把年368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目标提高到380亿立方米,广大石油员工鏖战鄂尔多斯盆地,在其东部落实两个新层系规模储量,当年产量达到387亿立方米。今年又把产量目标提高到405亿立方米,同比提高18亿立方米。
  四川盆地是我国未来天然气大发展最有前景的盆地之一。西南油气田广大干部员工坚持常规与非常规并举,大力推进高石梯—磨溪等区块勘探开发,天然气日产量持续增长,今年10月下旬日产首次突破8000万立方米大关,同比增幅超过80%。
  地处柴达木盆地的青海油田,地处松辽盆地的大庆油田和吉林油田,地处渤海湾的大港油田、冀东油田和华北油田等,纷纷加大勘探开发力度,都有新的斩获,努力为天然气上产做出新贡献。
  为加快油气资源有效动用,中国石油积极开展矿业权内部流转工作。大庆油田进入四川流转区块勘探,首口探井潼探1井即获日产31万立方米工业气流,拉开了大庆油田在川渝天然气勘探的序幕。2018年以来,中国石油已推动内部矿权流转10余起。此外,中国石油还积极与兄弟单位探索“矿业权属不变、联合研究、合作分成”的合作模式创新,不断加大天然气开发力度。
  中国石油一场从供给侧打响的勘探开发进攻战,为国内保供增添了“底气”。
  多举措筹集海外资源
  构建多渠道、多类型的多元进口格局
  从供给侧看,海外资源正成为保障国内消费市场的另一个重要支柱。2018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125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1.7%,对外依存度升至45.3%,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
  从需求侧看,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突破2800亿立方米,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天然气市场之一。《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9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3100亿立方米左右,比上一年增长约1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时强调,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在主要立足国内的前提条件下,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面对日益严峻的供需矛盾,中国石油放眼国际市场,持续完善贸易网络,加快构建全球天然气贸易体系,完善国际油气运营中心功能,拓展美洲、大洋洲等高端高效市场,扩大跨区跨市贸易运作,努力做大做强国际贸易。发挥“一带一路”先行者的优势和作用,采取投资开发气田、长约进口、现货贸易等方式获取海外资源,坚持海陆并举、统筹进口管道气和LNG,不断推进多点、多渠道、多类型的多元进口格局,提高供给侧抗风险能力,全力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进口通道不断增多。继陆上西北、西南方向之后,今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投产通气,使得我国东北方向又新增一条管道气进口渠道。据悉,2020年俄罗斯通过中俄东线将向我国输送50亿立方米天然气,并逐渐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的供应量。俄气入境带来的直接益处是可以参与我国今冬明春的保供。
  从今年中亚供气情况看,哈南线投产后,相关国的天然气资源可以调入中亚管道输送到我国,为我国增加了新的供气资源。中亚地区康采恩、阿姆河等气田生产供应稳定。今年乌兹别克斯坦管道气供应量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在祖国西南边陲,中缅管道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国,今年比去年将增加7亿立方米的供应量。
  天然气进口类型与进口国家更加多样化。近年来,LNG以其储运上的优势成为进出口贸易的“新贵”。中国石油积极与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开展进口LNG长约谈判,发挥我国漫长海岸线优势,提前采购LNG现货资源。今年取暖季,来自亚马尔的13船LNG将陆续运达。
  运输方式更加灵活。今年10月,中国石油从海外进口的LNG罐式集装箱在上海港完成卸载,打通了海外进口LNG罐式集装箱的口岸通道。这一新的运输方式将成为管道、LNG运输船及槽车等的有效补充,具有灵活调运的优势,对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和资源的统筹调配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补齐储运短板
  储气库、LNG接收站、互联互通等建设提速
  面对“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天然气消费市场,我国当前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成为取暖季迎峰度冬的主要短板。
  短板在哪里,主攻方向就在哪里。
  在今年10月末召开的第31届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上,中国石油将新建23座储气库的消息令人振奋,届时将形成东北、华北、中西部、西北、西南、中东部等6个区域储气中心,具备700亿立方米工作气量建库资源,其中华北、东北、西南、中西部等储气中心分别具备70亿立方米、135亿立方米、180亿立方米、200亿立方米储气库建库资源。
  近年来,中国石油一方面做好原有储气库扩容达容工程,另一方面加快新库建设及评价工作,努力提高储气库调峰能力。中国石油目前启动了9个天然气净化厂改造工程,加快现有地下储气库达产达容和新建储气库前期准备及建设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进入2019年取暖季,中国石油现有10座储气库(群)强注强采和大进大出能力提升,在入冬前将管网管存、接收站罐存和储气库库存提升至较高水平,切实发挥好季节调峰和削峰填谷作用。储气库计划采气92.3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2.3亿立方米,增幅31.7%。
  面临保供需求,新疆呼图壁储气库科学配制各注气井注气量,确保实现多注气、安全注气;华北油田苏桥储气库群今年注气8.69亿立方米,超计划指标1.59亿立方米;西南油气田相国寺储气库当前库存气量41.35亿立方米,占设计库容量的97%;长庆储气库、辽河双6储气库、华北大港储气库等储气库纷纷为今冬明春调峰采气蓄足能量。
  在推进LNG接收站及储罐建设上,中国石油一方面加强现有接收站的扩容达容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与广东、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区协调,加快LNG接收站、储罐等选址和投资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储备能力和资源灵活调运能力。
  在加快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建设上,近年来,中国石油按照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要求,2018年至2019年两年间有近50项互联互通工程陆续投产运行,“南气北上”新增供气能力6000万立方米/日以上,区域间灵活调运能力显著增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之间资源串换更加便利,“全国一张网”的天然气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有效缓解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冬供期间天然气紧张的局面。
  适应体制机制变革
  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下游市场运营机制
  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油气领域市场开放程度加大。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一系列支持我国天然气业务发展的文件、制度出台,以及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纳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进一步理顺了天然气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为天然气大发展、快发展扫清体制机制障碍。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国石油主动作为,发挥上下游一体化优势,在上游实施内部矿权流转、加快天然气开发的基础上,稳固天然气市场供应主体地位,积极开拓天然气下游市场,压缩供气层级,扩大直供用户,努力扭转“亚洲溢价”、进口气价格倒挂等带来的不利局面。
  针对取暖季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国石油合理安排管道气进口和LNG资源,努力实现产进销平衡,特别是面对冬季天然气需求超预期增长等带来的紧张形势,在增加进口管道气、增购LNG现货基础上,与兄弟企业互供互保,并提前做好与政府和下游用户的沟通协调,细化完善应急预案,必要时果断采取“压非保民”等措施,优先满足民生用气需求。
  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发现价格规律,我国积极推进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中国石油充分利用国家天然气价格政策和上海、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平台,结合资源类别提高市场化销售比例,优化资源调配。2017年首次线上竞拍交易天然气10亿立方米,2018年完成线上交易量58亿立方米。今年6月,在国家发改委主导下开始取消交易的上限价格,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得到理性发挥,形成了比较客观的市场化价格。
  恪守契约精神,坚决履行购销合同。近年来,按照国家发改委每年下达的供气任务,中国石油与所有下游用户全部签订合同,确保民生用气一方不少、合同用气一方不欠。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还积极与各煤制气生产企业以及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单位沟通协调,按计划完成国内煤制气采购和落实互联互通资源,全力保障市场供应。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