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人物 » 正文

刘朝全:中国油气“十四五”需努力解决的问题

日期:2020-09-25    来源:石油商报  作者:刘朝全

国际燃气网

2020
09/25
08:4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国际油价 原油产量 油气行业

中国的油气行业在前行中面临着许多客观问题,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新的困难,并使原先未能解决的问题更加严重。本文梳理国内油气体制改革尚未成功、政策难落地、海外经营风险防范三大项共九个问题,相关部门、单位和企业在制定“十四五”规划和运作时,可以参考借鉴。

油气体制改革在继续进行

但上游行业仍未能取得突破进展

2亿吨原油产量没稳住,竞争性不足是重要原因。在国家“六保六稳”中,要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在能源安全中,油气安全是显著短板。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能源资源方面,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0%以上,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技术发展不足”。一些研究认为,中国的原油产量应维持在2亿吨左右,作为能源安全的压舱石。但我国原油产量在“十三五”前4年都未达到2亿吨,2016~2018年经历三连降,2019年才止住颓势,预计2020年也无法实现2亿吨目标。

中国的原油生产两亿吨目标过去几年难以实现,有很多原因:资源劣质化,成本高、国际油价走低使新增产量不经济,但国内油气生产主体太少、竞争性不足,是更为显著的原因。

两轮页岩气招标后继乏力,未能形成勘探开发主体多元化格局。在2011年、2012年,国家经历了两轮页岩气招标。第一轮页岩气招标,4个区块只有2个售出,面积4237平方千米;第二轮招标的授出情况要好得多,16家企业中标19个区块,中标主体呈现多元化,既有央企(6家),也有地方企业(8家),还有民营企业(2家),其中8个区块被煤炭和电力企业获得。第二轮招标之后,业界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给予厚望(中标书承诺:三年之内,这19个区块将投入128亿元勘探资金)。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企业的勘探义务未能完成,部分投入勘探的企业也没有油气发现。到目前,8年过去了,这些企业几乎销声匿迹。勘探开发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仍然未能形成,原来非常期待的第三轮页岩气招标,仍然看不到启动的迹象。

中央与国务院发布《意见》之后,上游仍然未能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5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八个方面的改革任务。其中下游改革在《意见》发布之前就已经先改,地方炼厂占全国成品油产量1/3的份额,央企、地方国企、民企与外资共同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中游油气管网改革,在2019年底成立了国家管网公司,全国一张网,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有了实质性进展。改革设想的目标是,形成上游X+中游1+下游X的大格局。现在,第一个X长期只有4,即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家央企,加上延长石油一家地方国企,希望把第一个X做大到成百上千,短期无法实现。

虽然,9月11日,中曼石油发布公告,经过两年多的勘探工作,在塔里木温北油田温7区块吉迪克组新增含油面积 8.4平方千米,探明原油地质储量3011万吨,经济可采储量551万吨;探明溶解气地质储量3亿立方米,经济可采储量0.6亿立方米;此外,新增含气面积2.2平方千米,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5亿立方米,经济可采储量和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均为2.6亿立方米,并已收到自然资源部下发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恢复函。中曼石油称,这是在国家公开竞拍出让油气区块探矿权后,民营企业的首个油气发现。

考虑到国内“四大油”退出的区块面积达100万平方千米,因此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油气上游行业改革尚未成功,仍需努力。

政策落地难

一是民营企业欠款难以及时回收。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一要抓疫情防控,内防反弹外方输入;二要抓复产复工。在保民生的压力下,稳定就业是重点,而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是我国雇佣劳动力的主力。疫情下,这些企业经营也发生困难,中央认识到此情形,反复强调对于民营企业的欠款要及时支付。但在对民营油气企业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民营企业的欠款很难及时回收。理论上讲,中央也发文、国资委也发文,要求国企对民营企业的欠款及时支付。如果谁欠钱不还,民营企业可以去投诉甚至上告。但现实中,因为疫情导致的油气价格下跌,导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日子不好过;同时如果谁去告,虽然可能获得偿付,但担心被国企拉黑,从此断了未来的生路,因此只能忍着。政府要作为、要监管,手段有的是,无需等着民营企业上告,其财务报表上明摆着,审计轻易就可发现。保民企的政策要落地,还需要进一步的措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都要努力才行,大家都要担当、作为,高质量发展不是简单粗暴地挤压国企或者民企,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二是国企压减两金很困难。国企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主力军和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国资委三令五申,要求国企压减“两金”,主要是针对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和存货(跌价损失),确保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保障企业的现金流不断。客观上,应收账款和存货总会有,但超出正常值,就会带来运营风险、使资产质量下降,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疫情下,各类国际石油公司因经营不善破产的数量在逐季度增加,中国的石油企业不可大意。

以上两个方面,容易导致企业间债务增加,进而导致三角债大量滋生,对于保民生,尤其是保证农民工及时领到工资,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以上问题,在油气行业与其他行业都有共性。

三是天然气热值计量计价没有实质性进展。天然气以热值计价,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美国Henry Hub、英国NBP、东北亚LNG,都是以热值计价。天然气质量有差异,导致热值有差异:以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为例,二线的天然气热值比一线高约2.5%,全国天然气交易中,热值高低极差接近10%。优质不优价,既未与国际接轨,也不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平”。

2019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明确要求:我国将推行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在2021年5月前,建立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只剩8个月,仍看不到国内天然气供气单位和用户有显著的行动。输气方——刚刚成立半年多的国家管网公司在忙着资产接管,对此显然顾不上。明年5月使用天然气热值计量计价的监管办法,几乎可以断定不能按时实现。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个公平开放监管办法中,对天然气热值计量计价只提出了目标要求,但缺乏明确的保障措施。谁来负责推动和监管?还会遇到哪些问题?何时解决?在哪些城市试点?如何解决?类似于管理学中的5W1H,没有人做系统研究和设计,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目标就成了奢望。

比如: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等有补贴,以前按体积补贴,如何转换为按热值补贴?热值测量标准谁来制定?谁是检测机构?气表谁生产?产、输、用之间如何衔接?如何、何时换表?信息系统谁来开发、如何推广?

还有一个问题,经济性如何?经济性决定产业链相关方的积极性。能量计量是发展趋势,但对企业而言,如果投入不经济,就很难拿出实行动力。全国天然气的产、运、销、储、用各类相关主体,估计上亿个,对于如此庞大体量的主体进行计量方法变更,在技术配套化和经济可行化形成实施办法之前,必须要有具体的负责单位、系统的运筹和强有力的推动,不能纯粹靠财政补贴和行政命令。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对于这个上万亿级的市场,大量社会资本自然会迅速跟进这个巨大的商机。

海外经营风险需要认真防范

与国外开展油气合作,是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高居不下面临的必然选择。应当意识到,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博弈背景下,海外油气经营的风险在持续加大。美国在全方位打压、围堵中国,中国的海外油气合作一定不会幸免。

美国围堵中资,“靴子”不断落地。2019年,特朗普加码制裁伊朗、委内瑞拉,使奥巴马时期中资企业在这两个国家的石油投资回收受阻。8月19日,伊拉克总理卡迪米访问美国,随后伊拉克暂停了与中国的石油换项目协议,这个协议还有几年才到期。8月25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访问苏丹,以解除制裁为诱饵,对苏丹过渡政府提出要求,目前尚不知道苏丹接受“诱惑”的程度,以及会采取什么动作。伊拉克是中国海外最大的油气投资国,苏丹是中国海外大型油气项目最早开始合作的国家。美国大选进入冲刺阶段,目前来看,可能还会有“靴子”抛出,只是不知道会有几只,有多密集,我们应当充分警惕有备无患。

中美油气贸易第一阶段协议难完成,第二阶段需考虑重新谈判。根据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在能源产品方面,在2017年基数之上,中国2020日历年自美采购和进口规模不少于185亿美元,2021日历年自美采购和进口规模不少于339亿美元。此前,中国进口美国的能源产品主要是原油和LNG,数量不大。这个协议规定的是价值量而不是实物量。假定全部是从美国进口原油,我们来算一算这个185亿美元的金额对应多少原油。由于2020年国际油价大跌,再假设WTI平均45美元/桶,则需要进口4.1亿桶原油。WTI的API重度是40,折算其密度是0.825吨/立方米。4.1亿桶原油(体积)按0.159立方米/桶,折算为6519万立方米,换算成重量为5378万吨。

也就是说,假定全部185亿美元用于进口美国原油,2020年我们需要从美国进口约5400万吨西德克萨斯中质油,几乎比2019年翻两番。同样逻辑,在2021年,从美国的进口量(假定原油价格也是45美元/桶),则上升到9895万吨原油,接近1亿吨!这个数量,将超越俄罗斯、沙特对中国的原油出口数量,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原油供应国。即便抛开其不经济这个现实问题不说(一来美国自身还没有实现石油自足,2019年还净进口约1.1亿吨原油,二来在中美博弈背景下,这对我国的石油安全形成重大威胁),一个无法完成的协议,也给美国留下继续指责中方违约的借口,不如谈一个现实可执行的数量。

从以上分析来看,这个协议的油气贸易部分,无论如何是难以完成的,在第二阶段中美贸易谈判中,有必要对此重新谈判。

关注欧佩克限产,做好预判和应对。今年欧佩克实行的限产,即将进入第三阶段,即580万桶/日的限产配额。欧佩克限产,各成员国执行力度不一致,各国对限产的补偿政策也不一样。有的算作不可抗力,有的则给予补偿(以服务合同类为主,比如伊拉克),有的国家则未明确。因此,执行限产时,各个国家一般会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在不拖后退、也绝不冒头的情况下执行限产。虽然伊拉克的合同中明确予以补偿,但疫情叠加低油价下,伊拉克自身财政收入锐减,其原则上认可的补偿,在具体支付时,无钱可付,或者不能足额偿付,这个风险一定要认真考虑。

从2017年开始,欧佩克限产理论上已经实施三年多,尽管其间沙特与俄罗斯就是否继续限产一言不合就开始“斗法”,导致国际油价暴跌,两败俱伤,随后不得不重归于好、重新合作实施限产。2021年4月以后,预计新冠肺炎疫情不会结束,世界石油市场难以实质性恢复,限产可能继续,因此应对限产,切不可麻痹大意!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