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一直特别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大力创新,着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使知识产权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十一五”开局的第一年,专利申请量历史性地突破了一千件,达到了1221件,创造了自己的新记录,在156个央企中位列第二。在多年的工作中,他们一直遵循着一个24字的方针:即“集团所有,两级管理、授权经营、有偿使用、企业获益、奖酬个人”。他们的总体思路是:“加强管理、加强培训、加强融合”。加强管理,就是系统地建章立制,做到有章可循、有部门和专人落实;加强培训,就是培养更多的知识产权明白人,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加强融合,就是把知识产权与科研创新及企业管理相融合,形成一个水乳交融的运作过程。
该集团公司特别注意科技项目管理中的知识产权工作,将知识产权工作贯穿于项目立项、过程管理、验收结题的各个环节。他们还特别重视对知识产权管理岗位上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了这方面人员的业务素质。许多单位越来越重视科技项目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的融合,把知识产权管理贯穿于文献检索、研发路线制订、关键技术确立等技术开发的各个环节,并落实到成果保护的各个方面。
创新能力持续稳定提高
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营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组织实施了15项国家级科技项目,60项重大工程技术服务和海外业务相关的科技项目,各企业组织了近千项科研课题的攻关,核心技术研发取得新的突破,瓶颈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应用基础研究获得原创性成果,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破外国公司技术封锁、掌握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权为目标,组织重大科技专项攻关。2003年,为改变物探软件长期依靠引进、市场开发受制于人的局面,集团公司组织开发物探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系统,经过200多名研发人员历时两年的艰苦努力,GeoEast V1.0系统于2004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该软件在系统体系结构、地震与地质信息共享、三维地表模型构建、数据流与工作流管理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中申请了20余件专利,认定了45项技术秘密。
面对测井装备新一轮的更新换代,为改变“引进——淘汰——再引进”的被动状态,在多年科技成果的基础上,集团公司组织了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联合多家单位,立足自主创新,在成套测井装备EILog研制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使中国石油测井主体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已申请专利20余件。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ILog-05快速测井系统可靠性强,测井时效高。组合化的井下仪器长度大大缩短,一次下井能够完成常规测井作业,测井效率提高2倍。作为常规测井装备的替代产品已开始规模化生产、应用。
EILog-06高性能测井系统电缆数据传输率达到430kbps,常规井下仪器全数字化,集成度更高,实现了测井质量全面控制,测量结果全程动态监测,系统功能和配套能力增强,现场试验取得较好效果,为推出国产成像仪器等新一代高端测井仪器装备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重大工程的技术难题,自2004年开始组织开展重大技术与现场试验项目,当年组织了14项重大现场试验,取得良好效果。钻井方面,围绕重点探区,完成7口欠平衡钻井,形成了全过程欠平衡钻井配套技术。白浅111井测试日产量6.85万方,是同井场、同产层采用常规技术钻成的白浅109水平井产量的22.6倍。邛西6井,发现了七个气层显示,获得高产气流,实现了邛西构造勘探的重大突破。长庆完成3口气体钻井试验,钻速比泥浆钻进提高3至9倍,准南霍尔果斯霍003井钻井周期缩短104天。多分支钻井技术试验应用也取得初步成果,辽河双分支井测试产量是邻近直井的5至6倍。吐哈波纹管堵漏试验一次成功,安全钻入储层。物探方面,储层预测和裂缝带发育预测的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提高地震采集速度的技术攻关,在墨西哥应用交替扫描作业方法,提高工效50%,在阿曼应用滑动扫描作业方法,提高工效110%。地面工程,首次研制出X80高钢级管线钢材料、大口径螺旋焊管和直缝焊管产品,掌握了X80高钢级管线钢在天然气管道工程中的技术规范、产品制造、工艺设计、焊接施工、质量检测等关键技术,已在冀宁联络线中正式应用。
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基础研究”在廉价高效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和新型抗盐聚合物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高效天然气藏形成分布与凝析低效气藏经济开发的基础研究”,在高和过成熟烃源岩生气模式和识别气层的地球物理方法有了新成果。“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理论与分布预测”,发展了叠合盆地构造分析和资源评价、复杂油气藏解析、勘探目标预测技术,建立了叠合盆地多元复合成藏、岩性砂体三元复合成藏两个成藏模式。“大中型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研究”等其它国家科技项目也都按计划完成了规定的研究内容。四维地震软件开发、复杂山地构造成像、钻井工程井下控制关键技术等方面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创新成果产业化效益良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一直重视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顶部驱动钻井装置产业化”项目的成功实施。该项目已先后与多家油田签订了13套供货合同,其中4套装置分别在新疆、华北等油田完成了多井次的钻井作业,为解决现场上的难题,取得到了很好效果。2004年底,又与美国Rowan公司签订了1+5供货合同。另外,“深穿透低伤害射孔弹、射孔枪的开发与扩产产业化”项目,生产出4种无枪身过油管射孔弹,销往阿塞拜疆等国家。研制成功的第三代复合射孔器,在滇黔贵、长庆油田投入使用。多种型号的穿孔弹,满足了海外市场开发的需要。产业化计划实施三年来,支持的19个项目,基本上都是集团公司技术开发成果的商业化延伸,促进了科技成果从展品向产品的转化,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已验收的13个项目,累计实现产值已经超过7.6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以上。
围绕海外勘探开发、专业服务的需要,立足发挥集团公司整体技术优势,在苏丹、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阿塞拜疆、阿曼等项目的勘探开发重大关键技术上,组织攻关,成效成效显著。被动裂谷盆地油气成藏模式及快速评价技术开发的应用,使苏丹3/7区的石油地质储量从1.68亿桶增加到44亿桶。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项目综合应用地质研究成果、钻井工艺与井位优选技术,打出高产油井,最高日产量已经达到1110吨。阿曼分支水平井的研究与应用,为阿曼DALEEL油田上产提供了技术保证,日产量已经达到15000桶,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
创新战略在企业中全面展开
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所属各企业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对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关键作用,并从战略上加强了知识产权工作管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先后在冀东、大庆成功打出18口水平井、阶梯水平井。吉林石油集团公司,把快速推进“技术创新战略”作为企业扭亏为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和“动力源”。通过实施“边研究、边试验、边总结、边推广”的操作方式和“甲方、研究方、施工方”三位一体的有效合作的质量控制模式,大幅度提升了专业技术水平。辽河石油勘探局围绕辽河油区开采进入中后期、各类停产井越来越多的生产难题,不断试验、发展、完善侧钻井配套技术,不断提高侧钻井质量,延长侧钻井寿命,累计增产原油10多万吨。吉化集团公司稳步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目前公司申请专利数十项,登记专有技术8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比例不断提高。兰州炼油化工总厂以技术中心建设促进内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创新运行模式。新疆、长庆、四川、华北、吐哈等油田服务企业,抚顺、兰化等炼化加工企业,物装、管道、设计等专业公司,都在调整改革科技体制和机制,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主任刘振武说:“我们的创新,体现了四个结合,即创新与生产相结合、当前任务与长远发展相结合、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相结合、专业研发与群众性技术革新相结合。”他还指出,“人才是科技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与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企业集团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是集团公司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根本!今后,将在这方面做更多的扎实工作,推进科技创新的跨越式进步,服务于集团公司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