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石油管道的谈判和建设结束了十多年的长跑,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对华供油,成为两国能源合作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是两国的另一种能源——天然气合作却一直进展不大。从2004年中俄签署天然气合作的最初协议以来,双方经多年谈判,至今难有成果。
中俄天然气合作的主要障碍是气价,双方为此较劲拖延了很长时间。近期,在中俄总理第十五次定期会晤和两国能源谈判代表第六次及第七次定期对话中,俄对华供气基地、数量、路线图等均已近乎解决,只有价格问题还需到2011年上半年有望达成一致。
事实上,在中俄两国长达6年的天然气谈判中,俄罗斯的心态发生了很大改变,俄从最初的不让步,到目前积极推动,从中反映出了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变化。
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对天然气需求大幅减少,世界天然气市场出现明显供大于求的局面。由于中东等地新建液化气企业刚投产,市场出现过剩。因此,2009年夏季,天然气批发价曾落到120美元/千立方米。据此,欧洲需求者要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下称“俄气公司”)重新审核购买天然气的合同数量,以及气价构成原则,降低天然气价格。另一方面,美国页岩气革命使北美减少了对进口天然气的需求,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地区腾出了大量天然气供应。原来习惯于直接通向美国的批量液化气,现只好改变航向,通往欧洲和亚洲。
2009年,欧洲天然气需求为4800亿立方米,比2008年5150亿立方米减少了约7%,即350亿立方米。有分析指出,经济危机使欧洲天然气需求增长推迟了5年左右。可欧洲液化气市场的现价,比2008年高峰值低了大约1/3。欧洲由于支付能力下跌,包括俄气公司在内的欧洲传统的天然气供应商和运营商均处于困难境地。
欧洲天然气需求减少和液化气供应量增加,对俄等供气国造成很大压力。为此,俄要销售本国多余的天然气,就必须尽快寻找新的市场,而中国就是一个潜在的消费大户。
俄最新的能源战略规定,到2030年,俄向包括中、日、韩三国的亚太地区出口石油,应从现在的8%,增加到22-25%;出口天然气,应从现在的几乎为0,增加到19-20%。
这一估计,在专家看来,似乎过于乐观。然而,如果中国大力发展天然气运输设施,并把煤改用天然气生产电力,那么,这些指标还较为现实。今天,俄在中国能源资源供应国中,排名第四,保证中国能源进口量的约9%。而今后十年,如果中国得到了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这一指标可能会翻一番。
对此,一些俄学者认为,双方天然气交易的关键掌握在俄罗斯手中:俄若让步,协议就将达成一致并签署。“2009年美国靠开采页岩气,创纪录地增加了天然气产量。这一举措,对中国很有吸引力。中石油估计,中国页岩气储量有45万亿立方米(超过俄所有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并对开采页岩气技术工艺表现出积极兴趣。因此,如果俄气公司再不着急,那么,俄可能就会失掉自己在东部的天然气大市场”。可见,俄在两国天然气合作方面可能比中国更着急。
气价:最大阻碍因素
尽管中俄两国天然气合作的空间巨大,但时至今日仍存在较多的阻碍因素,首当其冲的便是天然气价格。
受益于国际能源价格的高涨,近5年来,欧洲为俄带来了巨额财富。俄天然气出口平均价格在200美元/千立方米左右。目前,欧洲市场气价平均为300美元/千立方米。2008年,还曾创纪录地达到353美元/千立方米。
而在中国,天然气很便宜。俄能源咨询公司专家克鲁基辛认为,2010年7月,中国购买澳大利亚液化气价格是165美元/千立方米。从土库曼斯坦供应的天然气平均也为165美元/千立方米。而俄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区的天然气供应成本为180美元/千立方米。“俄与中国的生意若想有利可图,那么,售价至少要达到200-220美元/千立方米”。
2010年11月18日,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顾骏在外交部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中俄双方就天然气价格谈判做出了努力,但在定价上还存在较大分歧。双方的分歧为每千立方米天然气100美元。”俄主张以每千立方米大约300美元的价格输出天然气,中国则期望把价格控制在200美元以下。
因此,俄学者认为,“至今,俄尚无通向中国的输气管道和中方不希望按欧洲气价向俄支付购气款,将阻碍中俄天然气合作的顺利推进”。
2006年6月底,俄气公司曾决定修建两条通往中国的输气管道:西线由西西伯利亚,经阿尔泰地区,最终和中国的西气东输管道连接;东线则由东西伯利亚科维克金气田供气,管道铺设至中国东北。沿西线供气约为300亿立方米,沿东线约为380亿立方米。到2009年12月底,俄气公司和中石油曾签署了从俄向中国供气商业和技术基本参数等基本条件的协议。2010年春天,俄气公司甚至还有把握地说,“因公司有足够的资源基地、准备储量和为实施输气的发达基础设施,西线方案可很快实施。西线输气管道拟把西西伯利亚气田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连起来并与中国‘西气东输’输气系统相接。该输气管道总长2800公里,造价约200亿美元”。
可是,俄资本投资金融公司分析家克留科夫却指出,“铺设新输气管线是否合理,将取决于中方能承受的气价。而若价格对俄气公司有利,那么,必要工作将很快开始。而中国不希望花太多钱买气。从一开始,中方就坚持要求,应按大大低于出口价的俄国内价格向他们供应油气。后又建议,把从俄进口气价,捆绑中国国内煤炭的加权平均价。可这一建议对俄气公司来说,非常不利(因千立方米天然气大约才100美元)。因此,尽管两国联合声明都很乐观,可讨价还价仍在继续”。
应当说,中俄天然气合作前景还是光明的。从中方看来,未来5年,中国国内天然气消费市场的扩张,将带来巨大的进口需求。这将为世界产气国提供很大的参与和合作机会;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也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因此,从确保国家经济长期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做好国内天然气供需平衡的规划,逐步改善不合理能源消费结构,慎重考虑决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天然气价,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安排和准备,确实应该尽快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