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财经 » 燃气行业研究 » 正文

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勘探理论及实践

日期:2011-06-10    来源:齐鲁网  作者:齐鲁网

国际燃气网

2011
06/10
08:3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山东 渤海湾盆地 胜利油田 油气

    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勘探理论提出:渤海湾盆地是一个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地质条件复杂的复合油气区,具有多期成盆演化、三套主力烃源岩、多次油气运聚高峰、三套含油体系、多种油藏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特征,并以"五环式"分布为油气藏展布基本模式,形成五类复式油气聚集带。1985年,"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勘探理论及实践"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并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两项巨大科技成果之一。

  该科研课题以胜利石油管理局为主,由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辽河石油勘探局、中原石油管理局、华北石油管理局、大港石油管理局、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等参与合作,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济阳坳陷为重点的渤海湾油区油气形成、分布和富集规律研究等领域。

  课题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在济阳坳陷构造油藏勘探理论的指导下,整体勘探了12个二级构造带。之后,胜利油田出现油气储量增长慢、新建产能少、原油产量大幅度下降的被动局面。为扭转胜利探区油田越找越小、资源越找越贫、勘探路子越走越窄的困境,胜利油田党委和会战指挥部组织了"全国1亿吨,大庆五千万,胜利油田怎么办"的大讨论,并首次召开胜利勘探地质技术座谈会。发动广大地质技术人员重新评价、认识济阳油气区的特点和油气资源。在深入调研对比国内外同类含油气盆地勘探情况后,认为济阳坳陷尚处于中等勘探程度,勘探程度存在凹陷、地区、层系、类型、深浅等五个不平衡,而含油气丰度属于中等偏上,因而得出"济阳坳陷油气勘探方兴未艾"的认识。石油地质工作者深入总结渤海湾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藏分布规律,在1982年初大庆召开的全国石油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

  主要解决问题和创新点

  胜利油田探区地质上叫济阳坳陷,隶属于渤海湾盆地,它是一个油气资源丰富、成油条件复杂的复式油气区,即济阳复式油气区。它是由不同层系、不同类型、不同成因的油气藏,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形成多种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各类复式油气聚集带依成因联系而有规律展布,形成多套含油气层系、多种油气藏类型迭合的复式油气区。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明确了渤海湾盆地是一个多断陷、多构造带、多含油气层系和多种油气藏类型的复杂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该理论取得了五方面创新:一是在构造演化上,研究了构造特征和盆地演化的动力学成因,明确济阳坳陷多期成盆的演化历史。提出了断陷盆地二级构造带的划分原则,厘定了凸起带、缓坡带、洼陷带、中央隆起带和陡坡带等五种构造带的分布范围;明确了济阳坳陷在拉张应力作用下,中新生代强烈断块活动是造成油气藏类型多、层系多、埋深差异大、油气性质变化大、贫富不均的基础;构造区带和成盆期次的厘定    为含油气(区)带综合研究确定了构造单元框架。二是在沉积发育上,阐明了济阳坳陷第三系河湖沉积具有物源方向多、沉积体系多、相带和岩性变化快的沉积特点。断裂活动强烈和湖盆分割性强造成每一个断陷自成一个沉积单元,断陷内储集体类型多、规模小,砂岩分选差,横向连通程度差,不同类型储集体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纵向上相互叠置。这是陆相断陷盆地区别于海相沉积油层连通广、稳定和砂岩分选好的显著特点。济阳断陷湖盆内主要发育了三角洲、扇三角洲、浊积扇、滩坝砂体和陡坡水下扇五种碎屑岩储层类型。三是建立了陆相油源岩评价标准和油气资源定量计算方法。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应用高效气相色谱和热解色谱等先进仪器和设备,综合分析地质和地化条件,建立了陆相断陷盆地油源岩评价标准和不同断陷的有机质演化模式,确定了油-岩和油-油之间的成因关系,建立了油源岩潜量的定量计算方法,明确了济阳坳陷的油气资源潜力。四是指明了断陷盆地有利油气聚集带,建立五种复式油气聚集带成藏模式。复式油气聚集带是由多个含油层系、多油水系统和多种油气藏类型组成的油气藏群体,其纵向上互相叠置,平面上迭合连片,呈环状分布,一般从属于一定的构造断裂带。研究提出潜山披覆构造带、洼陷带、凹中背斜隆起带、陡坡带和缓坡带五种类型有利复式油气聚集带,并根据各自不同地质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油气成藏模式,为陆相断陷盆地不同构造带的勘探指明了方向。五是提出了滚动勘探和勘探开发一体化初步构想。建立了一整套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工作流程,勘探开发紧密结合,勘探的任务是从构造整体出发部署探井,发现含油气区块,为开发准备阵地;开发的任务是从含油气区块出发,遵循"整体部署,分批实施,及时调整,逐步完善"的工作程序。把预探、详探评价和开发前期评价结合起来,勘探开发共同研究并部署勘探详探评价井和开发控制井,把落实探明储量和开发设计井位结合起来统一部署,实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与原油产量同步增长,有效提高了勘探开发整体经济效益。

  推广应用效果

  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勘探理论有力地指导了包括济阳坳陷在内的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勘探,取得了极其丰硕的勘探成果。一是形成了胜利油区储量和产量增长的高峰期。1982-1994年,济阳坳陷相继发现了埕岛、孤东、林樊家、盐家、老河口、邵家、王庄、大王北、郑家、红柳、河滩、花沟、英雄滩、大芦湖、飞雁滩、东风港、临南、曲堤等18个新油气田,其中,埕岛、孤东2个油气田储量规模超亿吨。同时,东辛、临盘、渤南3个油田储量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成为亿吨级大油田,东辛油田探明储量由0.69亿吨增加到2.34亿吨,临盘油田探明储量由0.49亿吨增加到1.32亿吨,渤南油田探明储量由0.27亿吨增加到1.19亿吨。在此期间,胜利油区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亿吨,其中,1984年新增探明储量3.5亿吨,达到胜利油田年探明储量的历史峰值,也迎来了胜利油田产量的辉煌时期。原油产量1984年突破2000万吨,1987年突破3000万吨,并连续稳产9年。1991年原油产量达到3355万吨历史高峰,胜利油田产量位居渤海湾各油田之首,居全国第二位,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促进了济阳坳陷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济阳坳陷东部地区,通过"上坡、下洼、探边"深化勘探,在洼陷带,发现了五号桩、牛庄、樊家、梁家楼等岩性油藏;在陡坡带,相继发现了林樊家和单家寺等地层油藏;在凸起带,发现了王庄、平南等古潜山油气藏,并发现了高青中生界油气藏;在潜山披覆构造带,相继发现了桩西、五号桩、长堤和孤东等四个油田。1984年7月24日,孤东3井测试日产油62吨,从而发现了孤东油田。至1987年底,孤东油田探明含油面积57平方公里,储量25392万吨,建成50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三是揭开了胜利油区滩海勘探的序幕并获重大发现。1988年,位于滩海地区的埕北12井在馆陶组和东营组分获日产油49吨和87.5吨的高产工业油流,标志着埕岛油田的发现,掀开了胜利海上油气勘探的新篇章,实现了胜利油田勘探由陆地向海上进军。四是指导了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勘探,并取得显著勘探成果。该理论广泛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其它地区的油气勘探,在中原、华北、辽河、冀东、大港等油田的勘探中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相继发现了文留、濮城、卫城、文明寨、古云集、苏桥、东胜堡、静安堡等油田,并发现了张巨河、北堡和柳赞含油构造,1984年渤海湾盆地年探明储量最高达到4亿吨,仅1981-1984年累计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6亿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勘探成果。

  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勘探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石油地质理论的重要贡献,它极大丰富了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对胜利油田乃至渤海湾盆地勘探具有决定性和根本性的意义,对陆相断陷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