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由于看淡赢利前景,壳牌决意退出与中方合作的西气东输和东海春晓气田项目;一年后,壳牌却又再次出手,掷下6亿美金与中石油合作开发位于陕蒙边界的长北气田。
国陆上天然气勘探开采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宗外国投资。”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张抗教授称。 事实上,近期壳牌在中国天然气领域动作频频,除了介入上游开采领域,并积极谋求LNG业务开拓,更已直接进入到下游分销市场(详见本报5月19日《壳牌入局城市天然气管网》),大有打通上下游之势。
一个大的趋势是,全国性的能源紧张加上政府的着力推动,使得以前在中国市场推广并不顺利的天然气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壳牌此时长驱直入无疑是看中了这一领域迅速增长的市场前景。
“500亿+50%”的诱惑
“长北气田可采储量预计将达500亿立方米,按照规划,从2007年开始向京津、河北、山东市场供气15亿立方米,到2008年供气量将达30亿立方米。在我们与中石油20年的合约周期内,壳牌将拥有总产量50%的天然气。”壳牌公关部栗陆莎女士详细对本报介绍本次合作的内容,而对于为何弃西气东输项目而最终选定投资长北气田则出言谨慎。
“我们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评估后才作出最终投资的决定,因为我们有十分严格的商业评估标准。东海气田以及西气东输项目正是由于没有达到我们的商业评估标准,我们才决定退出的,而长北项目达到了我们的标准。”
据中石化内部人士介绍,去年的东海气田项目正是由于资源储量无法达到预定的供气计划,难以保障投资利润率,壳牌才最终决定退出的。
张抗指出:“长北气田与东海气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壳牌和中石油联合开发的,最后只要将气出售给中石油运营的管道就算是作业流程终结,就可以计算利润了。”
事实上,壳牌对于长北气田可谓觊觎已久。据长庆油田内部人士介绍,壳牌自1999年就介入了长北项目的勘探作业,当年还打了两口试验井以评估该地区的天然气蕴藏状况,后来由于在产品分成问题上未能与中石油达成一致,因此大规模的气田开发一直处在停滞状态。
“直到去年陕京复线工程上马后,中石油集团才与壳牌重开谈判,最终议定在20年的项目周期内,壳牌将拥有总产量50%的天然气。”
按照产品分成协议,壳牌将是整个项目的作业者,负责气田设施和配套基建工程的规划与建设、钻井及气田的运营。中方相关单位可再从壳牌分包一些工程。
据记者了解的情况,目前在长北项目中,由于某些中方单位为抢项目,拼命压低竞标价格,这也使得壳牌的利润回报有了可靠保证。
“比如当时参加钻井竞标的有中石油辽河钻井一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和中石化旗下的中原钻井公司三支队伍,我们以为中原钻井可能会报一个很低的价格搅局,然而由于它们有多年的海外作业经验,已经具备相当的商业运营经验,报价最高,70D电动钻机的作业费18000美元/日。与之相比,辽河钻井一公司的最终中标价仅为11000美元/日。要知道70D电动钻机作业费一般应在14000美元/日,而且这个价格将维持十年时间,汇率、人工成本变化都可能导致辽河钻井一公司的亏损。”
对于如此有利可图的项目,中石油为何愿意与外资分享利润?长北气田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资金对中石油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难题,中石油选择与壳牌合作更多是出于技术上的考虑。由于长北气田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诸气田都具有低丰度、低渗透、低产的“三低”特点。“集团此时引入壳牌是希望能利用它先进的技术提高采收率,最终实现中石油与壳牌的双赢。因为地下的资源量是固定的,采出的越多,效益越高。”
栗陆莎也向记者证实:“在运营长北项目过程中,我们将引入水平井和分支井技术,力争实现高采收。”
上下通吃
事实上,自2004年以来,由于全国性的能源紧张使得以前市场推广艰难的天然气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这种状况在东部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
各地不但加大了自身城市燃气管网建设,而且纷纷向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提出增加对本地天然气供给量的要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内LNG门站、长距离输气管线的建设日渐升温。
官方的数字显示,今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预计将超过600亿立方米,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以前的约2%提高到5%,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再翻一番。届时全国将有70%的城市用上天然气资源。
壳牌此时出手长北项目无疑是看中了这一迅速增长的市场前景。
本月11日,壳牌联手中华煤气与杭州燃气集团签署了杭州天然气有限公司合营协议,壳牌持股39%,名列第二大股东。而来自业内的消息称,壳牌还在积极争取成为上海、山东、浙江的LNG项目的供气方。
壳牌近期“上下通吃”的积极表现,无疑是想尽快确立自己在中国天然气市场中的“江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