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技术 » 燃气技术动态 » 正文

未来40年仍属油气时代 理论创新技术进步是关键

日期:2007-10-10    来源:科学网  作者:科学网

国际燃气网

2007
10/10
13:0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油气 技术

    近日,在西安举行的第六届全国油气运移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西北大学教授刘池阳的《油气逸散——油气地质研究和资源评价的弱点和难点》报告引起与会代表关注。刘池阳在报告中指出,未来40年仍是油气时代,但必须切实把握油气勘探开发规律。

   油气逸散研究值得关注

   不论油气生成后发生的运移在途径、期次、动力、相态及其模式和过程等方面多么复杂多变,其运移结果只有3种:聚集成藏;散于地下岩层及流体;暴露于地表大气中而损失。后者被称为逸散。

   “聚集成藏受讨论最多,可直接用于认知油气藏的形成和影响油气勘探及资源评价;而科研界对散于地下的岩层及流体研究颇弱,在油气资源评价中,仅在选取综合参数中略有间接体现;而对油气排出烃源岩后和油气藏破坏后油气的逸散,尚缺乏专门、系统的研究,对其知之甚少,影响着油气勘探部署和资源评价,以及资源量探明程度的估算。”刘池阳说。

   刘池阳指出,“聚”、“散”、“失”三部分中,损失的部分最为活跃,所处的地质环境和所经途径也最有利于流体运移,可以说油气逸散应作为油气运移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剖析对象。更明白的解释是,因油气为流体矿产,其聚集成藏是动态的,即其存在是暂时的、相对的,而其运动和变化是长期的、绝对的。

   美国麦克格雷戈1996年对全球350个大油田的研究发现,这些油田寿命均较短暂,其中值年龄平均为3500万年。它们均处于动态变化中,破坏率很高,其中1/3的油田存在聚集成藏后遭破坏的证据。

   可见,油气运移最为活跃的损失部分,与聚集成藏的部分两者联系最为密切,在油气勘探部署和资源评价以及资源量探明程度估算中,对油气损失部分应高度重视。

   油气逸散研究的难点及攻克之路

   刘池阳说,除同时代形成的极为有限的包裹体可能偶然捕获有限的油气外,流体油气在其经过的途中一般在浅表层常很少有油气原物残留,甚至可能曾存在的古油气藏(田)也会消失。当然,地表也许会遗留分布有限、产状各异的各类油苗,但天然气(藏)的散失几乎不留任何残余。因此,对油气逸散研究,特别是对其逸散规模的确定难度颇大,也是迄今国内外尚无重要进展的国际性研究难题。

   “973”计划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的中期研究结果表明,在油气经过和逸散的浅表层,存在油气与周邻流岩相互作用形成的各种还原蚀变等后生产物。这应是确定油气是否曾存在、经过及其逸散规模的重要甚至主要证据。所以,除进一步重视和深入研究油气苗、沥青等油气逸散的直接显示结果外,对与油气有关的各种还原蚀变等后生产物的追根溯源,可能成为探讨和解决油气逸散及其规模这一国际难题的重要途径。

   如油气与水岩相互作用形成的还原蚀变产物之一的漂白砂岩,在国内外分布广泛。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美国西部几千英尺厚的早侏罗世纳瓦霍砂岩被漂白,最可能的漂白剂就是石油和天然气,该区域逸散到大气中的油气储量规模十分巨大。

   同样,在我国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系延安组顶部漂白现象十分壮观,分布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延安组顶部漂白现象与红色砂岩伴生,并与地表所发现的白垩系油苗伴邻。通过野外调查、岩石学特征和多种地球化学测试,及与邻近砂岩的对比等综合研究认为,延安组砂岩的漂白现象是上古生界天然气还原作用的结果,显示该区曾有大规模的天然气逸散,是油气曾经运移的指向。

   刚从美国回来的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张厚福对刘池阳的理论表示认同。他认为油气逸散的确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希望刘池阳和自己的学生对我国,特别是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的油气逸散进行研究,建立系统标志和模式,推动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研究的深入和勘探的突破。

   《科学时报》记者还了解到,刘池阳所主持的“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项目,通过岩相学、矿相学和地球化学、野外调查等研究,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天然气的逸散形成了大范围的还原性环境,产生了显著的后生成矿效应和多种流—岩作用现象;在动态分析和示踪与有机有关的各种还原蚀变等后生产物的基础上,研究了油气逸散的地质作用、机理、过程和行为标志,进而探讨了运移的烃类对铀等无机金属矿产的成矿作用和可能贡献,在无机—有机成岩成矿作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创新成果。

   油气资源勘探及利用前景

   当前世界油价暴涨,中国石油进口量已临安全警戒线。这种形势下,人们不由追问:世界的油气资源储量如何?中国的油气资源储量如何?分布在哪里?有无改变、缓解供求矛盾的可能?难点又在哪里?

   刘池阳结合自己从事石油地质科研和教学30余年的体会,就此作出解答:“虽然近几年油价飞涨了4~5倍,近期又突破了80美元/桶大关,但这不是石油储量和资源不足,而主要是世界政治变化和区域政局动荡及自然灾害所致。世界油气资源是丰富的,已探明而尚待开采的储量是较充足的。”

   谈及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及利用前景,刘池阳指出4条途径。

   一是走出国门,积极参与世界油气勘探开发,充分利用世界油气资源;同时在国内寻找更多的油气储量。这除增加投入外,理论创新、观念更新和技术进步是关键。

   二是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

   三是采取各种措施,如技术、法规等开展节能。

   四是根据全国能源资源的实际,改变和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研究和开发更多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进行和实现多种能源之间的互补与替代。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