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探区化探效果研究成果表明,油气化探技术具有直接、快速、有效和成本低的特点,对减少勘探风险、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缩短油气田的发现周期有着重要意义
记者□江其勤 孙长青11月06日讯
由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石化油田事业部先导项目——“中国石化探区化探效果与应用潜力研究”项目,日前通过专家组验收。专家认为油气化探技术能在油气勘探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寻找油气的有效方法之一。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简称油气化探),是在石油地质学和地球化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油气资源勘查应用科学。油气化探以地质研究为指导,以岩石、近地表土壤、地下水和壤中气体等为研究介质,用微量或超微量测试手段,检测深部油气藏运移至近地表的烃类及其蚀变产物和油气伴生物,并以这些检测结果为基础资料,通过对测试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指出研究区油气聚集的远景区带或有利部位,为区域含油气远景、有利油气集聚区带以及圈闭含油气情况的综合评价和最终部署钻井提供地球化学依据,为油气田的勘探和滚动开发服务。它具有直接、快速、有效和成本低的特点,对减少勘探风险、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缩短油气田的发现周期有着重要意义。
油气化探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列入油气普查勘探系列之后,在全国主要含油气盆地都开展过一定规模的地表地球化学勘探工作,取得了一批在油气勘探界有影响的成果。油气化探技术虽有众多的成功实例,但并不代表油气化探技术方法完美无缺。为此,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的油气化探科技人员,经过一年多的攻关,对中国石化探区以往油气化探成果进行重新认识和效果分析,对油气化探应用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这项研究在较系统地收集整理油气化探工作区计120个测区、235000个测点的基础上,筛选中国石化探区63个化探测区、157000多个测点的数据资料,同时收集了油气化探解释图和勘探验证情况。在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北部、四川盆地西部、松辽盆地东南部、南襄盆地南阳和泌阳凹陷、江汉盆地以及准噶尔盆地、合肥盆地、松潘—阿坝地区等中国石化登记区块内,选择开展油气化探较多的地区,编制了油气化探工作程序图和主要异常分布图。
该项研究按行业标准《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油气化探工作质量评价、区域地球化学变化与油气关系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油气勘探成果,评价了中国石化探区油气化探效果。以典型地区化探应用为基础,分析了化探“概查评盆”、“普查求带”、“详查寻圈”、“精查找油”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同时,结合典型实例,探讨了油气化探技术在油气勘探战略选区、圈闭含油气性评价和钻探目标优选、隐蔽油气藏勘探和非常规油气勘探等方面的应用潜力,认为油气化探技术有助于降低勘探成本和风险,可以在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区块进行应用。通过分析已知油气区和主要探区的化探成果及验证情况,认为油气化探技术能在油气勘探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寻找油气的有效方法之一。
这项研究通过总结油气化探的地区适用性,提出了我国不同地区开展油气化探工作的有效方法组合,同时还提出了天然气化探的有效方法组合。该项目研究认为,东部地区宜采用以水化学为主、兼顾土壤的综合轻烃法,中西部地区宜采用以土为主、兼顾土壤中气的综合轻烃法。该项目通过在中国石化矿权区块内对未经勘探验证的化探异常,进行化探采集及测试工作质量评估、抑制干扰影响因素研究、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分析、综合异常圈定这一全过程跟踪,结合研究区油气地质及勘探成果,进行化探异常的勘探潜力评价,优选了一批值得重视的有利区带,并结合近期化探资料,提出了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惠民凹陷、泌阳凹陷的未验证或未充分验证异常的勘探建议,为下一步的勘探部署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