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条管道,一条接我家的沼气池,一条接外面的沼气池。”“五一”前夕,恭城瑶族自治县黄岭村村民龙华,点燃亮堂堂的沼气灯,指着墙上的白色管道说,“自家产气多了可以往外供,产气不足可以用外供。”
“往外供和用外供有计量表和充气卡。”县能源办副主任曾华接着说,“外供沼气每立方米1元钱,仅是罐装煤气的1/4,尚有提价空间。”
已为10多户供应沼气的红岩村养猪大户朱天佑说:“过去户建户用,产气多了白白浪费,现在自己可以多产沼气卖钱了。”
“恭城去年投100万元搞沼气产业化试点,今年又要投100万元。”副县长陈义军说,“到今年6月,全县117个行政村,每个都要搞成一个试点。”
有着“中国沼气第一县”美誉的恭城,已建户用沼气池6万余座,沼气入户率达90%,名列全国第一,沼气已占农户用能80%,既美了生态,又富了农户。该县由此荣获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等10多项国家奖项,成为联合国“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典范”。
然而,户建户管户用沼气仍有发展的局限性。“一是占地较多,户建小池要比集中建大池多用地三四倍;二是管理较难;三是产气余缺难调剂。”曾华说,“尤其是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分户养殖趋减,不少户用沼气池用料面临‘吃不饱’的尴尬。”
“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这是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县委书记程权说,“这促使我们必须走人畜分离,统一建池,集中供气,市场运作的沼气规模化、产业化、多用化发展路子,推动沼气产业二次飞跃。”
为此,恭城建设多个污物污水集中处理点,建成大中型沼气池14座,建成5个村的集中供气示范点,还计划“十二五”期间在规模养殖场新建大型沼气池5个,在学校、医院和集市新建大中型沼气池39座。
“我们已在5个乡镇设点进行利用废弃水果、秸秆等有机物质作沼气发酵原料试验,将建10个沼气发酵原料供应站。”县长林武民介绍,“我们还将建立117个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和1个县级农村沼气服务站,为沼气能源户进行清渣、原料配送、输配气系统维修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