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国内燃气要闻 » 正文

中国挺进印度洋 中缅油气管道破解“马六甲困局”

日期:2012-05-22    来源:金融界网站  作者:本站专稿

国际燃气网

2012
05/22
07:4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国 印度洋

  近日,由中国中铁一局四公司中缅项目二分部承建的中缅油气管道尖岗山隧道顺利安全贯通,成为中铁一局四公司在中缅项目全线第一座贯通的隧道。

  跨国能源通道——中缅油气管道破解了“世界级穿越难题”,中方接下了印度中标公司以“不具有可操作性”为由撂的担子,我在缅工程人员正在加速推进并不断取得“突破”。该管道建成后,我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口输入的石油占比将由80%降至60%以下,中国到中东、非洲的能源航程可以缩短1200公里,我国能源安全又多了一个重要的“出气孔”。更重要的是,除了太平洋,该管道的开通以及通过中缅海军加强合作,将为我们开拓第二海洋——印度洋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计划早在2004年提出。经过六年的谈判和磨合,中缅油气管道合作协定终于敲定,终于在2010年开工建设。来自缅甸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十,已确定的天然气储量为25400亿立方米,已确知的原油储量为32亿桶。近年缅甸每年生产原油4000多万桶和天然气80多亿立方米,出口天然气50多亿立方米。

  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93公里,中缅原油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71公里,并在缅甸西海岸皎漂配套建设原油码头。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最大的难点就是全线的2条河流和6条海沟定向钻穿越,每条都需进行管径1016毫米气管线、管径813毫米油管线及光缆管3次穿越,地质十分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除了地理上的困难,中缅油气管道还一直吸引着外界的关注。国际上的反中缅合作的势力散布谣言,不断诋毁。国际上一些企图遏止中国发展的势力也试图借机推波助澜。缅甸反政府人士叫嚣,“管道将经过缅甸许多村庄,引发强制拆迁、环境破坏及人权侵犯”。西方媒体也蛊惑称,“缅甸人民面临严重能源短缺,这种大规模能源出口只会加剧社会动荡”。并警告:外国投资者与缅甸做生意面临金融和安全风险的“完美风暴”。

  但中方多番努力,不仅克服了外交和技术难题,更是让本次合作充分照顾了中缅双方乃至更多国际合作方的利益。建设过程中,中方积极主动促进建设沿线的就业、经济合作、环境保护和慈善等等,管道建成后,缅甸政府每年可获得巨大的过境费和维护费,并为管道沿线带来经济发展机遇和就业机会。

  破解“马六甲瓶颈” 保驾我能源安全

  随着中缅原油管道项目破局,标志着中国的东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南陆上(中缅油气管道)和海上(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通道)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已初步成型,缓解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降低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有利于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在国家能源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

  该油气管道初步设计输油能力为每年向中国输送2200万吨原油、1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第二期工程还有望引进4000万到6000万吨的原油,接近中国2008年原油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天然气主要来自缅甸近海油气田,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

  众所周知,马六甲海峡承担着全球贸易1/4以上的货运量,地理位置的战略性十分重要。我国原油依存度超过50%,进口石油中,超过90%都是通过海上运输,尤其是超过80%的进口原油来自中东和非洲,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个最窄处仅有2.4公里的战略咽喉通道,马六甲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一大瓶颈。

  正因为如此,也蕴含了潜在风险:马六甲海峡充满政治变数,国际上各方势力都试图染指并控制这一航运通道。如遇发生两国或多国争端,中国的能源供应可能就被卡住。另外还有狭窄水道、运力有限和海盗猖獗等诸多因素。因此,中国能源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六甲海峡的局势,自主程度不高,易受制于人,由此形成了“马六甲困局”。我国著名能源战略专家早就指出,中国的能源安全策略之一即是开辟西南通道,石油通过印度洋,经缅甸进入云南,避免过分依赖太平洋这一进口原油通道。

  中缅油气管道给予中国巨大的心理保障,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预计2013年该管道建成后,中国将摆脱过度依赖马六甲海峡的能源困境,中国到非洲的能源航程可以缩短1200公里。中缅油气管道,加上中俄、中哈油气管道,中国在西南、东北、西北三个方向成功打通了三条重要的陆上原油进口战略大通道,在进口路径多元化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即使是地区局势紧张导致某个方向的油气进口中断,中国的能源供应也不会遭受严重影响,能源安全系数得到很大提高。

  促进大西南内陆开放 加大与南亚东盟融合

  中缅管线还是通向中国西部的捷径,可以加快西南地区的建设。中缅油气管道对于中国西部大开发,以及对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的经济基础和设施建设都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是与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连在一起的。胡锦涛总书记曾提出把云南建成西南开放的桥头堡,通过石油管道建设,云南未来将形成原油冶炼、石油深加工基地和集散地,可以辐射贵州、广西、重庆等西南省市。同时将带动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

  这不仅是加强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云南乃至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推动南北走廊经济建设,特别是加强中国与大湄公河流域国家,如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这些东盟国家的合作。“

  建构南出印度洋的战略

  有专家指出,中缅油气管道,除了能源安全的考量之外,还是中国着意经营战略大后方、南出印度洋的大棋局中一环。在这样一个战略蓝图下,“大中华经济圈”不仅辐射到整个东南亚,还将给整个东北亚的前景和格局带来深刻的变化。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曾研究指出,美国近年针对中国形成“新月形”包围圈,只剩下北面缺口。在中国南面,美国若租借越南金兰湾军港成功,围绕南海就有三个海军基地,再加上关岛基地和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还有最新的澳大利亚军事基地),即可对中国南海形成三角合围之势。

  从国际政治角度上看,缅甸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它虎视马六甲海峡出口,西可压缩印度向南海、东南亚一线伸展的空间,北可依托中国,辐射老挝、泰国等东盟国家。如果说控制新加坡就控制了马六甲的咽喉,那么缅甸就相当于咽喉外多了另一个出气口。

  因此,缅甸对中国而言,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友好国家,而是关系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战略伙伴。对于中国而言,缅甸本身的特殊地位,在国际政治博弈中具有的效用,远远超过接壤的其他国家。缅甸战略地位上升,将成为中国影响南亚、东盟,钳制印度的重要力量。

  依托缅甸的地缘优势,中缅管道将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咽喉要道,在国防上,不仅重要的战略物资可由此直接到达中国腹地,而且对从侧面钳制印度、保障西藏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缅管道将形成欧亚大陆的高速公路、铁路通过中国伸向印度洋的一大出海口,从而使中国在国际战略层面形成“双洋”格局。

  对此我专家也指出,我国传统的‘一洋战略’正在发生改变,打通大西南陆上通道,直达印度洋,更加安全稳妥的‘两洋战略’将得以实现。21世纪的中国大战略必须依托大陆,面向海洋,一出太平洋,二出印度洋。建立在这种战略形势上的和平崛起,才是可长久依恃的和平崛起,也才真正有利于地区的安定与繁荣。

  因此,中缅管道不仅在能源格局上破解“马六甲困局”,支持中国大西南经济崛起,更在国家安全上,为中国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战略保障,奠定南进印度洋的基础。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