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财经 » 燃气财经要闻 » 正文

“油改气”大势已定 燃料油市场沦为“鸡肋”

日期:2012-06-04    来源:生意社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燃气网

2012
06/04
09:2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油改气 燃料油

  5月24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燃料油期货8个持仓合约没有一手成交。这是燃料油期货自2004年8月25日上市交易以来,首个持仓合约集体“零成交事件”。

  几乎同时,日益低迷的航海运市场,外加欧美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经济持续下滑风险不断放大,燃料油期现货市场正在迎来生死存亡的考验。

  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卉瑶表示:“与燃料油消费的最高峰2004年相比,截至目前国内陆上燃料油消费数据已经萎缩了70%~80%”。

  她指出,除了消费需求下降这一主因,2009年国内燃料油大幅提高消费税后,一些企业将燃料油装置改装为使用天然气等来替代,也使得燃料油成为受天然气冲击最严重的油品品种。

  “现在看来,若国内经济持续下滑,那么曾经为电力、石化、建材、钢铁、航运等多个重工业行业腾飞助推的燃料油市场还将继续委靡。”一位业内专家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国内燃料油市场已经进入危机时刻。

  企业艰难生存

  “现在下游企业客户许多已经不再使用燃料油,也就没有进行大宗燃料油套保的需求了。”在上海市洋山保税港区从事燃料油转口贸易的某公司负责人这样坦言,“消费需求惨淡正在成为整个燃料油行业发展最大的窘境。”

  这家年贸易量曾一度冲入中石油(9.46,0.00,0.00%)华东燃料公司前十大客户名单的燃料油贸易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航运委靡之后,电厂、钢厂、陶瓷厂等都选择其他能源替代燃料油,外加燃料油消费税持续高企,这些成为压倒燃料油行业的三座大山。”他透露,新的替代能源和消费税的开征,这两大因素也对燃料油市场形成致命打击。

  上海华信石油集团副总经理曹伟亦表示,目前燃油产品不好卖,价格上不去,跌得太快,该公司都不敢存货。“燃油买回来囤着就意味着要亏损,所以大家都观望不买。现在公司内部大部分设备干脆集中进行设备检修,以降低生产负荷,等待市场好转再开工。”

  燃料油作为成品油的一种子产品,是石油加工过程中从原油中提炼出汽、煤、柴油之后分离出来的剩余产物。其广泛用于船舶锅炉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炉和其他工业炉燃料。多年来国内燃料油主要用于船舶、化工以及航运等多个行业。

  在近日宁波举行的中国塑料大会上,有专家根据原油期货市场表现指出,伴随原油价格高企,和中国实施多能源替补战略进程加速,特别是天然气资源、如西气东输三线等一大批能源输送工程加速启动,未来人们对原油副产品,如燃料油的使用量,或将大幅下降。

  该专家做出上述表述的核心依据,正是源自2012年燃料油现货市场的持续低迷。他表示燃料油作为一种副产品,其产量依据原油生产的扩大而不断扩大。无论是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石油巨头,还是延长石油等地方炼油企业,旗下燃料油的生产都不会依据燃料油价格的变化而调整其生产产量。这也意味着,在下游需求不振的前提下,燃料油供应总量却持续稳定,进而直接迫使其价格进一步下行。

  山东省聊城市永昌燃料油有限公司曾长期是上海石油交易所和上期所燃料油现货连续交易及期货市场的参与者。据接近该企业的一位期货分析师透露,由于市场需求低迷,今年以来,该企业已经大幅缩减了对燃料油持仓现货的套期保值交易比例。

  事实上,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间的燃料油现货市场价格运行轨迹中,就可见这一行业已然深陷泥淖。数据显示,该时期燃料油现货价格一度接近5000元/吨的“微利价”,同时期货市场和上油所现货连续交易的持仓量,却几乎屈指可数。

  这表明,即便燃料油价格处于成本线上,上下游企业依然对燃料油后市仍不看好。

  数据显示,5月24日沪燃油期货的极端疲软仍在持续。以5月31日为例,该天仅有9月合约成交148手,其他合约悉数“光头”成交。

  持续4年委靡

  沪燃油期货的悲剧,与国内经济的快速下滑形势戚戚相关。

  三立期货西安营业部总经理邵敏娟告诉记者:“在上一轮经济高速增长期,燃料油期货曾经是日成交高达百万手的品种。”但最近三五年,特别是2011年以来,已经很少有人关注该品种了。原因很简单:交投清淡不活跃的燃料油,已淡出多数大户投资者的视野。

  数据显示,近4年来中国国内燃料油消费市场均呈下降趋势:2007年为4344万吨,2008年3664万吨,2009年3400万吨,2010年3127万吨。目前看国内今年燃料油消费依然在大幅度萎缩。

  据了解,从2005年起,发电用油、燃料用油等工业需求萎缩直接导致燃料油的贸易情况下滑。在此背景下,现货市场的萎缩又影响燃料油期货的参与程度。

  今年5月2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煤炭货种运价指数报收1168.65点,较前一周下跌1.9%.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中,华东以及进江航线运价跌幅均超过1元/吨。在国际方面,干散货运输市场疲软,BDI大幅下跌。

  与此同时,根据民航局的内部统计数据,今年1~4月中国民航累计完成货邮运输量164.6万吨,同比下滑7.3%.其中国内(含地区)航运累计116.6万吨,下降1.5%;国际48.0万吨,下降18.7%.

  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张卉瑶表示:“发电用油,燃料用油等工业需求的慢慢萎缩,下游需求不振,自然影响到了燃料油的贸易情况,最终也让该产品在期货市场无人问津”。

  在此背景下,上期所为了改变燃料油“委靡”局面,曾对燃料油交割标准实行了改革,交割标的改为船供燃料油,但是仍然没有让燃料油期货成交活跃起来。

  对此张卉瑶认为:“一方面中国内贸船供油规模有限;另一方面包含消费税的燃料油价格成本太高,由于很多工业企业生存压力大,内贸船加油企业更多地选择使用低价低劣的燃料油,品质较好的燃料油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油改气”大趋势

  无论何种原因,沪燃油期货和燃料油现货交易都已沦为“鸡肋”。

  “现状就是没有人玩了,江浙一带燃料油的上下游企业几乎都退出了沪燃油期货和上油所的现货连续交易,”前述驻扎在上海洋山保税区的贸易公司负责人表示,“在退出资本市场之余,很多企业尤其是贸易公司,也开始退出燃料油现货交易环节。即便业内仍有人憧憬航空海运市场的快速复兴,但目前宏观经济面没有好转迹象,而船舶制造业的经济周期较长,因此燃料油市场短期之内很难获得消息提振。”

  与贸易商的悲观相比,税费高企或成为压垮燃料油市场的最后一棵稻草。

  根据财政部2008年底下发的通知,自2009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大幅提高成品油消费税。自此之后国内成品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均由每升0.1元提高到每升0.8元。换算为吨后,每吨燃料油的使用成本上升约850元。

  由于成品油消费税改革导致的国内外燃料油价格倒挂扩大,使得国内燃料油进口急速下滑,内外盘的期货套利盘也随之减少。

  东证期货研究所所长林慧指出,提高燃料油消费税大幅增加了燃油的使用成本。“如果油轮认为加燃油不划算,就会对油轮进行改装,使用燃油替代品如天然气以节省运输成本。比如380号燃油使用码头用油轮加油,只能在保税区内交易。而一旦驶出关外任何地方都将缴燃油消费税,运输成本翻倍增高,这样的话不如使用天然气代替。”林慧说。

  金银岛分析师齐绪名则表示:“2004年时,中国燃料油消费主要集中在发电、交通运输、冶金、化工、轻工等行业。其中电力行业的用量最大,占消费总量的32%;其次是石化行业,占25%;再次是交通运输行业,主要是船舶燃料,占22%.”但西气东输二线竣工以来,发电企业使用天然气替代燃料油成为大趋势。一夜间,发电燃料油改气,使燃料油成为受天然气冲击最严重的油品品种。

  即便如此,天然气替代燃料油趋势仍将加速。以眼下占据燃料油需求高达70%以上市场的华东、华南地方为例,未来西气东输三线一旦竣工,则上述地方将有半数以上电厂或将选择天然气。显而易见,水泥、陶瓷、钢铁等诸多行业企业,和电厂一样,有着“油改气”的冲动,而天然气资源一旦充沛,燃料油被淘汰就会成为必然。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