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财经 » 燃气行业研究 » 正文

通过铁路进行液化气跨省区运输

日期:2007-12-04    来源:中燃网  作者:中燃网

国际燃气网

2007
12/04
13:2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液化气

    首先对大会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这次大会对沟通信患、加强了解、促进经济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对国内石油液化气的市场开发和营销,涉及大量的铁路运输工作,根据本会筹办单位的要求,在此,我对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介绍。

  近几年,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危险货物运量不断增加,运输的种类也日趋复杂。初步统计, l 9 9 7年铁珞运输的危险货物达一亿多吨,占铁路总运量的6%左右,运输的品名近一万多个,涉及到工业、农业、国防、医疗、科研教学等各个领域:特别是改革开放这十几年,国家在石油、化工等部门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许多新建、扩建的生产规模已形成运量,其中大部分经由铁路运输。伴随着危险货物运量在铁路总运量占有额的逐年增加,客观上对铁路运输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危险货物,其性质具有易燃,易爆,中毒、腐蚀等特性而在运输中需要特别防护,因此,如何安全、迅速,质量良好地将货物从甲地运到乙地,发挥运输环节的纽带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认为,危险货物这种特种货物在运输中是一种限制运输产品,所谓限制,就是必须采取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的安全运输条件,达到既方便运输,又能保证运输安全。为做好这一工作,我们把建立和完善危险货物运输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做为俣证运输安全的重要前提。为了能及时了解国际上危险货物运输的动态和要求,向国际发晨水平看齐,铁道部每年由国家十委牵头,由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派专家参加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的专业会议,并根据联合国桔红书《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及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结合我国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不断地修改,补充、完善《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目前,铁路部门正是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危险货物运输的,关于铁硌运输液化气的情况,我想从五个方面谈一谈。

  一.液化气的运能

  按照铁道部制订的《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规定,液化气属该规定的第二类危险货物,即,“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这一类危险货物品名有2 7 2个,本会讨论的液化气实际是该类品名中的一种,由于这类危险货物(包括石油液化气)运量在铁路总运量中占很小的比重,所以,铁道部在统计全路运量时不送行单独统计,统计的对象主要是大宗的石油,化工产品,如,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等。不过按全国保有的液化气专用车辆的数目,从其运载能力、车辆周转时间等因素进行推算,这类危险货物(包括石油液化气)每年可达2 7 5万吨,石油液化气约占其中的60-70%。以1997年铁道部总运量十六点二亿吨计算,仅占总运量的0.16%。因此,即使近几年液化气运量有较大增长,但相对铁路总运能来说,2000年前石油液化气运量的增长,对铁路运输能力不会的生多大影响。

  但有一些因素和液化气运输发展有关,概括的讲是下面三个方面:

  1.运输组织。铁路运输的货物种类较复杂,每一列车中的货物去向是四面八方的,要想将货物运达目的地,必须对各种去向的车辆进行最佳径路的组合,铁路术语叫“列车编组”,通过编组才能形成直达、直通、区段等不同运行速度的列车。而液化气这种特种货物,在与其他货车混合编组时要按规定考虑编组的隔离数量,甚至与不同的牵引机车也要进行同样的考虑,由于这种特殊要求,每完成一个运行列车的编组,要增加几倍于普通货物列车编组的作业量,这是液化气运输周期长的原因之一。

  2.运输工具问题。目前经铁路运输的液化气主要是罐车,由于该种车辆的特殊用途,车辆均由生产企业、公司等部门自备,铁路不提供这种车辆。根据1997年统计,全国该种专用车保有量达4600辆左右,涉及的产权单位约为500家。虽然液化气罐式集装箱也在逐步应用,但还远远没有形成能力。如果液化气运量大量增长以及从国外进口大量的液化气,仅靠挖掘现存保有车辆的运用潜力,包括加快新造车步伐,也只能满足计划发展量的一小部分。为此,应该说,运输工具不足的问题也将是限制液化气运输的主要因素之一。

  3.押运守车问题。铁道部于八十年代实行运输组织改革,改变了车长商务交接制麦,列车不再由车长值乘,取消车长乘坐的守车(专为车长乘坐的车辆),大大的提高了全路的列车的编组效率,也提高了运输能力。但在提高综合运输能力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即,特种货物的押运问题,虽然为此考虑了液化气等特种货物仍需押运,但由于全路守车的取消,各地区守车分布失去动态平衡,致使液化气车辆编组完后,等待守车的状况较突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液化气运输的效率。

  二.发、到地点的分布和基本流向

  根据我国资源的配置,石油液化气基本产于北方大部地区,多年来始终处于北气南运的局面,近几年虽然南方各省扩大石油液化气的进口,对北气南运的紧张局面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对根本扭转北气南运的紧张局面上尚需做大量的工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运往云、贵、川等地区的石油液化气在运输周期上都大大超过运往其他地区的时间,目前,从铁道部公布的允许办理液化气发送、到达的车站和专用线数量看,总数为438个,可办理发送的是131个,北方几个铁路局办理发送和到达总数之比是41%,南方几个铁路局仅为13%。从资源看,资源基本是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地,流向是以这些地区向两湖、两广、华东、云,贵、川等省幅射,随着近几年铁路新线建设,宝成线、京九线、南昆线的建成,贯通,由北向南的运输难的问题得到了较大的缓解。

  三.基本运价

  目前,铁路的所属按产权划分,分国家铁路、地方铁路、专用铁路和铁路专用线等。国家铁路是指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管理的铁路,地方铁路是指地方人民政府管理的铁路,专用铁路是指企业或其他单位管理专为本企业或本单位内部提供服务的铁路,运费分国铁、地铁两种,国铁运价主要有基本运费、建设基金、电气化附加费和杂费等,地铁运价由各地物价部门同意确定。国铁所有铁路运输的产品都是按《铁路货物运价规则》计算运费,如果运输经过地方铁路,还要分段计费。具体到液化气罐车运输,主要涉及的价目,重车是6号运价,空车是9号。以东北的大庆石化公司和西北的的兰州炼油厂向昆明发运液化气,以载重40吨的罐车为例,平均每吨公里运价分别为0.094元和0.097元。为什么两个价格呢,主要是径路不一样,产生的费用也不一样(具体计算方法见附件)。

  四.在铁路办理液化气运输的主要手续

  1,新增车辆的使用。根据国家经贸委和铁道部的规定,凡新购自备车必须经铁道部批准后方可购置。对用来装运危险货物的车辆还需经过对使用的车辆和所装货物一并进行投入运输前的安全运输条件的技术审查。

  2. 办理地点。铁道部规定办理液化气运输的作业场所仅限企业专用线,站内一律不办理装、卸作业。凡办理液化气运输的发、到地点必须符合铁道部公布的车站和专用线名称。对增加发、到的单位须经所在地的主管铁路局对作业地点、作业设备、安全防护及计量设施等办理条件进行审查,审查同意后报铁道部批准并向全路公布。

  3.签定安全运输协议书。凡投入运营的车辆,必须由车辆产权单位和所在发站签定由铁道部统一制订的安全运输协议书,协议书中明确了甲、乙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和技术规定等。此协议书是做为全路各站办理液化气发运的基本凭证。

  办理协议书应出据的资料主要是:
  (1)罐车资料;
  (2)运输区间表;
  (3)押运人一览表;
  (4)新购车技术审批证明;
  (5)购车的发票。

  五.保证液化气运输安全应引起重视的工作

  1是要切实加强计量工作。液化气是在耐压容器中存放的物质。国家有关部门对此类物质都有明确的充装规定。但根据以往发生的液化气泄漏问题看,主要是充装时未按规定准确充装,之后又未按规定实行轨道衡进行重车检验,致使严重超装,甚至超装多达十吨,1987年在丰台西站发生一起由甘肃盐锅峡化工厂发往沈阳的液氯泄漏事故,当场因中毒送医院的人员达80多人,而且造成丰台西站这一全国铁路最大编组站工作处于瘫患状态达近24小时,直接和间接损失都很大,为此,借这次会议机会,希望各界从事铁路运输液化气的朋友们,对计量工作引起重视。为运输全过程的安全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2是要切实提高押运人员的业务素质.针对液化气的特点,铁路部门规定液化气罐车运输必须要有经过技术培训的人员押运并持证上岗,目的是能够随时观察液化气罐车运输途中状况及温差等因素对罐体压力的影响,以便及时处理一些应急问题。但从液化气泄漏现象看,很多是可以排除的,但由于押运人员素质差,缺乏处理事故的基本能力,结果是眼看着泄漏事故后果扩大,如1996年从林源发乐山的石油液化气行至广元站时有三车同时发生泄漏,由于押运人员不能及时处理,造成铁路干线行车中断l5个小时,使进入四川的物资在宝成线严重堵塞,宝成线是电气化铁路,液化气与电火花接触会随时发生火灾爆炸,一旦发生这种事故,后果是难以想象的.通过上述事例,说明押运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对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液化气运输的安全问题是铁路运输中的头等大事,也和液化气能否物畅其流密切相关。为此,希望大家都来关心这个问题,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确保液化气运输安全做好各项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液化气运输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意义是有利于全社会。

  谢谢大家。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