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伊朗官方媒体29日报道,中国退出了与伊朗共同启动的大型天然气合作项目。中伊合作项目中断表面看来是中国的“空前延误”,然而事实上,在这一事件的背后仍然可见大国博弈的影子。
伊朗官媒29日报道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日前已经退出与伊朗共同启动的、总价值达数百亿美元的南帕斯天然气田项目。该公司已从位于伊朗中部海湾陆上靠近南帕斯气田的阿萨鲁耶市撤离了作业人员。
在伊朗方面来看,中国公司需对项目进展迟滞负责,因为中方在这一项目上出现了经常性且空前的延误。早在去年,伊朗方面已经向中方提出警告,称若继续拖延项目进展,将彻底终止合作、用本国的公司来取代中国公司。
2009年,伊朗与中石油签署了这项合同,根据合同安排,中石油将帮助伊朗开发南帕斯气田的第11阶段,取代在这个项目中也被指责延误的法国道达尔公司。
分析认为,中伊合作项目中断表面看来是中国的“延误”,但事实上仍与美国的施压不无关系。众所周知,伊朗拥有全球第二大的天然气资源,但由于勘探、开采技术落后,再加上国际制裁不断,大部分西方国家公司都不愿在伊朗参与该项目的投资。
中国参与伊朗天然气合作项目,除了经济、能源利益的考量之外,更多地是出于地缘战略方面的考虑。不过,就在5月末对伊朗制裁大限降临前夕,美国突然在最后关头发放了对中国的“赦免令”。分析认为,这一动作值得关注,因为美中日益密切的经贸、金融关系固然令美国难以挥舞对华制裁大棒,但美国赦免中国的背后或也伴随着中国做出部分妥协。
另一方面,随着俄罗斯进入“普京3.0时代”,俄中两国能源合作也有望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因此中国在能源供应源头方面也会有更多选择。据悉,中石油1个多月前已经透露正与俄罗斯天然气巨头OAO Gazprom就开展资产互换的可能性进行商谈,为中国进入俄油气勘探区块做铺垫。
不过即便遭遇如此“变故”,面对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伊朗方面仍毫不屈服。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日前表示,将推行新经济发展蓝图(包括全面暂停伊朗石油出口)来对抗欧美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