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国内燃气要闻 » 正文

天然气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的调查

日期:2012-10-24    来源:中国石油报  作者:王巧然

国际燃气网

2012
10/24
07:5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天然气 能源

  金秋十月,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的西气东输三线在新疆和福建同时开工建设。管道建设持续加速,使我国清洁能源天然气供应更加有保障。如何高效利用天然气成为当前面临的新挑战。

  城市燃气:天然气综合利用主流

  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收入增长较快,城市燃气化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今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全国城镇燃气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我国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4%以上,县城及小城镇的燃气普及率达到65%以上,“十二五”我国城镇燃气行业发展将坚持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为辅,其他替代性气体能源为补充的气源发展原则。

  天然气在技术经济上优于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市场潜力最大。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天然气供应量和需求量缺口呈上升趋势。

  根据《规划》,城镇燃气行业将坚持积极稳妥引入市场机制,保障供气安全,并通过技术进步引领城镇燃气行业发展。

  工业燃料用气及天然气化工:

  长久可持续发展的有益补充

  在10月中旬召开的2012中国国际煤炭发展高层论坛上,记者获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日益高涨,原先一些大型工业用户纷纷拆掉原有的能耗大、污染大的煤焦炉,对燃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用燃烧热值高、无污染、排放量少的天然气。

  工业燃料用气要求24小时连续稳定进行,且季节性差别小。天然气最优化运行恰是连续供应,这样供需双方就可以优势互补,将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工业燃料用气在必要时还可以给城市气源进行季节性调峰,保障了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天然气化工与转化项目在一些地区悄然推进。目前,天然气化工90%以上用于合成氨的生产,少量用于甲醇、二甲醚等生产,天然气合成油和烯烃生产正在进入产业化。

  天然气生产合成氨和甲醇是目前天然气化工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技术成熟,已大规模组织生产。二甲醚生产可采用合成气制甲醇、甲醇脱水两步法,但由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制二甲醚的工艺具有流程短、能耗低等优点,可得到较高的单程转化率。目前宁夏银川、山东临沂、广东中山、上海等地正在进行二甲醚生产线建设。

  天然气汽车:

  作为车用替代能源使用加速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180辆以液化天然气(LNG)为能源的通道空调车,在长安街上亮相。以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CNG)等为燃料的天然气汽车,同其他清洁能源汽车相比,具有资源丰富、燃烧清洁、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等优点,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2007年8月,发改委颁布的《天然气利用政策》,明确规定天然气汽车属于“优先类”用气项目,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天然气汽车发展的进程。

  我国各省市尤其是东部地区天然气汽车规模不断扩大,天然气汽车保有量已超过45万辆,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乌鲁木齐、西安等天然气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预计到2015年,中国天然气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0万辆,2020年将达到300万辆。

  从美国发展天然气汽车的经验来看,加气站建设进程将直接影响天然气汽车的经济性。在没有建立起足够的加气站前,汽车制造商不愿意投资生产天然气汽车。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天然气汽车的发展受到气源因素制约的同时,还面临着加气站设施不配套的问题。2010年11月,我国天然气加气站已超过1000座。业内专家呼吁,天然气汽车尚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包括建立天然气加气站网络,大力生产多种天然气引擎及汽车,从而培育形成比柴油成本更加低廉的竞争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天然气重卡产品技术日臻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天然气重卡市场竞争,开发出天然气牵引车等车型。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完整的天然气汽车技术链和产业链,加气站设备、发动机和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大幅降低了天然气汽车的投入,为其规模化发展提供支撑。

  未来,随着天然气供应能力的提升,以及加气站的大规模建设,我国天然气汽车将会快速发展。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