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连续遭遇几个严重雾霾天气的北京终于放晴了。也是这几天,位于东三环CBD区域的英洛瓦地球物理公司终于走出了自己的“雾霾”——成立3年多首次盈利。
约90%的并购企业最终是失败的。作为轰动一时的东方物探并购美国艾昂公司的“爱情果实”,英洛瓦这个“中美混血儿”已渐渐长大。
成功者的路径
2009年至2012年,中国企业完成的海外油气资源并购交易额超过500亿美元,东方物探并购艾昂公司的交易额为1.8亿美元。虽然数额不算很大,但是国内油气行业首次并购美国高科技公司,仍然在2009年夏天轰动一时。
当时,全球顶尖物探装备制造公司艾昂濒临破产,全球物探业排名前三的东方物探收购其19.99%的股票。双方将陆上装备制造业务分离出来,整合成立新公司,东方物探拥有51%的股权。
商务部不吝赞美:这开启了中美企业技术合作之路。
东方物探希冀通过技术弱势并购,提高研发制造水平。然而“蛇吞象”之后怎么消化?
成立第一天起,英洛瓦就面临着没有任何现金的窘境。更糟糕的是,尽管有FIREFLY、可控震源和数字检波器等多个产品,但没有一个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这一状况持续了足足18个月。
公司一切核心工作围绕技术研发展开。双方技术人员共同潜心研制先进仪器。东方物探发挥用户角色,从概念、设计阶段即全面介入。装备服务处总工程师罗福龙针对一个产品提出的改进措施多达85项。2011年底,整合双方关键技术的有线地震仪G3i出世。
随后,英洛瓦将美国休斯敦和加拿大卡尔加里部分产品线移至国内徐水、西安等制造基地,制造成本因此降低15%。
通过技术和产品整合,2012年G3i在塔里木、吐哈、长庆等油田成功应用,目前销售将近8万套;无线节点地震仪销售1万点;HAWK在美国、加拿大实现应用……
东方物探主管国际业务的副总经理、英洛瓦公司董事郑华生说,短短3年间英洛瓦已经全面实现了阶段性目标。第一是管理和技术核心团队基本保持不变;第二是研发生产出市场认可的拳头产品;第三是消化不良资产和库存后首次盈利。
生于金融危机的英洛瓦,彻底走出了危机。
管理者的角色
对于并购管理,协议的签订只是前奏,此后的整合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公司成立初期,东方物探派驻英洛瓦的董事们形容,这样的整合就像“有个馒头不知道怎么下嘴”。
从核心管理层设置到注册地要不要在中国,再到北京办公室的装修风格,东方物探和艾昂一次分歧一场“战争”。
在东方物探内部,究竟按传统还是按国际化方式管理,意见也极不统一。东方物探总法律顾问、英洛瓦董事李进勇回忆,一方面感觉直接下命令有问题,另一方面又都想“插手”。“争论的实质是,东方物探作为英洛瓦的股东、母公司和用户,怎么找到正确的角色?”郑华生说。
反复的交锋和磨合持续近1年。期间,东方物探召开管理研讨会,成立管控小组,由东方物探总经理、英洛瓦董事长王铁军任组长。
管理思想逐渐统一——必须严格按完善的上市公司治理方式管理英洛瓦。
管理方式得以确立——核心是由派驻董事贯彻落实东方物探的决策,这是程序,不能人人插手;对首席执行官充分授权,一旦决策形成让他以自有方式去完成。
这相当于转了个圈。李进勇说:“与管下级单位不同,管控股公司既要研究做什么事又要符合做事程序,而后者更重要。”
东方物探的管理制度和英洛瓦的制度得以有效衔接。半年时间,曾经用于推进这项工作的“信息大表”就彻底不用了。“圈”转得越来越顺畅有效。
执行者的作为
一届一次董事会确定了发展目标。但怎么做?执行层很迷茫。
财务总监梁朝阳说:“头三个月压力最大,开会都听不懂。”
深层压力来自管理文化。每周从东方物探各处室打给技术总监姜耕要材料的电话不断。按照英洛瓦的制度,销售情况应向销售总监要,但每个人只对自己的上级负责。姜耕能感到外方销售总监对他的反感。“都不知道这活儿怎么干,快崩溃了。”
虽然一度要“崩溃”,但如今再看这样的制度管理,中方团队认为,英洛瓦的工作条理清晰,只要做好自己这路即可。
什么是自己一路,双方理念却不同。以预算管理为例,国内一般由财务部门落实,英洛瓦却要求各部门自己做,财务只提供表格并汇总,因为“部门负责人也是经营者”。现在中方人员的预算精确到月,内容包括项目具体费用等。反映在财务,一年中第几个月贷款,现金流如何,清晰掌握。
制度管理体现在开会上。1月4日,英洛瓦已将全年董事会、“班子会”、生产会等排列出来,详细到哪一天、多长时间等。没有任何临时会议,一旦确定坚决不更改。
樊慧文介绍,产品线转移后中国工人进行工艺技术改造,这被外方认为是更改流程的重大质量事件。“他们刚开始死活不同意,后来发现这样既不影响产品质量,又提高了效率,就将我们的工艺创新加入流程设计当中,又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
探路者的启示
以艾昂现在的股价变现,增值部分足以支付当时的并购支出。无论从哪个层面看,东方物探都赢得了这笔买卖:公司产业链更完整,一体化优势更突出,正从工程见长转型为技术见长。
坚定地走国际化和市场化道路,这是英洛瓦并购管理对东方物探的两则启示。
集团公司资本运营部总经理于毅波,3年前并购案的重要推动者,评价“后并购时代”的东方物探:“不仅改变了国际物探行业的结构和格局,而且产生了巨大的协同效应。通过自身的国际化,带动集团公司的资源、市场和国际化战略。”
1月17日,“新疆大庆”主战——场塔里木油田项目上,G3i一天平均可放5000炮。“一个物探队干的活顶过去一个地调处的活。”这成功助推了整个工程技术业务的“三提”。西部地区应用显示,资料品质有了革命性飞跃,为勘探发现和突破提供了支撑。
东方物探并购后管理理念面临几大挑战。派去的“自己人”比招聘来的外国人更值得信任吗?拥有知识产权就等同于拥有技术吗?其实“高层次人才一定是国际化的”。英洛瓦两任CEO均为国际人才市场上的经理人,能进能出,成功带领公司完成初期目标。并购后英洛瓦的授权专利达到几百项,但“有了图纸并不能造飞机”,关键要留住人。英洛瓦采取市场通行的模拟股权激励政策,为核心人才戴上“金手铐”。
英洛瓦目标是做全球陆上物探装备第一。王铁军认为,“英洛瓦应成为西方制度文化跟我们传统管理文化结合的典范,这也是英洛瓦成功的体现。我们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