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技术被业界公认为是未来燃气热水器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其元件多、结构复杂,成本多年来居高不下,市场推广遇到了难题。有关冷凝技术成本的话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由中国电子报社主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与国家燃气用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为指导单位的“中国燃气热水器节能峰会暨能效标识贴标启动仪式”3月25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与企业一致认为,冷凝技术无疑是未来燃气热水器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但冷凝技术由于元件多、结构复杂,其成本多年居高不下,消费者接受情况并不乐观,市场推广遇到了难题。关于冷凝技术成本的话题成为许多厂家关注的焦点。在本次会议上,与会专家与企业针对冷凝技术究竟该如何突破高成本难题,高成本究竟该由谁来消化,实现节能是否只有冷凝技术一条道路可走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成本究竟高在何处
冷凝式热水器是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烟气中的水蒸气被部分冷凝,冷凝释放出的潜热用于加热卫生热水的热水器。要实现燃气热水器的良好节能效果,大幅度提高热水器热效率,最好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热交换器换热,充分吸收烟气中的潜热。
国家燃气用具质检中心副主任刘彤介绍道,在欧盟,冷凝式的产品更多的应用在采暖式的产品上,而我们国家更多是从简单的燃气热水器开始。冷凝式的产品,其设计本身要投入很大的成本,其中包括企业的研发中心,还有相应的配套设备等等,都要有比同类产品更大的投入。
海尔燃气热水器营销总监王延红向记者介绍,因为我们国家冷凝技术的研究与东欧相比是有一些差距的,对企业来说,成本增加了许多,每生产一台冷凝式燃气热水器的平均成本增加了500元左右。
广东万和集团营销中心总监宫培谦在接受采访时说,要实现烟气中的水蒸汽被部分冷凝这个决定性的过程,必须在常规(非冷凝)热水器的高温段换热器后增加冷凝段换热器,需要两次交换的设备,这是成本增加的原因之一。此外,冷凝式热水器必须把排烟温度降到很低,不可避免会在换热器表面产生酸性冷凝水,具有强烈的酸性腐蚀。要处理带酸性的冷凝水需要做接盘处理,还需要中和、导出。而且为实现两次交换,电脑控制程序变得更为复杂,这些设备相比非冷凝产品要增加至少30%以上的成本投入。
谁来为高成本买单
燃气热水器以其快捷、方便、卫生的特点,自开始批量进入市场以来,迅速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根据北京中怡康时代公司的数据分析显示,随着产品档次的提升及市场主流品牌的集中,2007年整个燃气热水器市场的消费档次有提升的趋势。虽然高价产品的市场份额已经在不断扩大,但是如果再将冷凝式燃气热水器的技术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可能是难以消化的。
目前冷凝式燃气热水器在我国还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高成本导致的高价格更增加了推广普及的难度。如果消费者不买账,燃气厂家要走出高价格与市场接受难的窘境,冷凝技术高成本的问题必须要突破。
宫培谦说,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是很愿意自己消化一部分成本来推广普及冷凝产品的,我们的冷凝产品最低价已降至2000元,这是许多消费者都能接受的价位。新产品在推广初期肯定达不到预期的赢利效果,但随着产品逐步普及,能达到大批量生产,其成本自然会降低,就会有很大规模的赢利,这一点我们很有信心。
王延红认为,冷凝燃气热水器把技术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是我国的一个现存情况,因为企业没有能力消化这么多成本。不管是企业补贴也好,还是国家补贴也好,这个成本最终是需要有人来承担的。现在许多组织、个人、媒体都在呼吁,我们国家能否同国外一样,做一些国家方面的节能补贴?我们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实际性的行动。
在荷兰,政府补贴冷凝式产品,其价格和非冷凝式产品几乎接近。日本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推广政策,每售出一台冷凝式燃气热水器政府给企业补助4万日元。就我国目前的消费水平,如果只依靠用户自发的节能环保意识花高价购买冷凝式产品,是不现实的。
另辟蹊径实现节能
这次能效标识的强制实施,使厂家面临着巨大的生产与销售压力。燃气热水器要想达到一级能效,似乎只有冷凝式热水器可以做到。要想全部产品达到入门3级热效率限值,也必须做技术改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很强的技术后盾与资金支持,很难突破这一壁垒。
面对冷凝技术高成本的现实,一些企业认为不应该将冷凝技术奉为燃气热水器节能的唯一出路,除了冷凝技术可以达到节能,在其他的技术上也可以尝试与扩展。
在采访中,宫培谦提到了一种全预混高效节能的技术,该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实现高效换热并具有冷凝效果的全预混燃烧系统。该技术凭借既有效节约能源,又降低环境污染的优势已入选信息产业部节能降耗产品目录。
王延红也提到了这种预混式节能的技术,但是他认为这种源自于欧洲的技术由于供应量的限制,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应用,而且它的热效率并没有达到一级能效,其节能效果与冷凝技术相比有一定差距。
冷凝技术是未来燃气热水器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这一观点在企业之中已经达成共识,但冷凝式燃气热水器作为一种高科技的新产品自然还需要进一步技术创新与完善。要通过不断地改进,提高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加速产品市场推广,使广大群众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节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