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巴西发生反对深海油田竞拍的示威游行,其口号是“我们的石油”。巴西社会发展银行前行长、经济学家卡洛斯·莱萨参与了示威游行。作为有影响力的理论界人士,他认为既然已知Libra油田储量,采用产品分成合同会造成国家石油资源财富流失。
据笔者在巴西观察,巴西此次反对油田拍卖的游行示威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虽有一些抗议示威游行,但没有产生全局性影响,不会对巴西石油合作环境造成大的冲击,但外国投资者也不能轻视。其二,游行示威的参与者有限,在地域上也没有扩大趋势。其三,游行示威者的动机与巴西国内其他问题相联系,并不是针对中国的石油公司。示威者利用这次油气区块拍卖的机会向政府表达不满,特别是石油工会,为了确保自身的未来利益。其四,巴西政府对游行示威的管控是有力的,也将为石油合作环境做出积极努力,巴西海军、联邦警察、地方警察都参与了油气区块招标期间的治安维护。尽管如此,不同群体的利益分歧仍会在民主框架内解决。
不过,整个拉美地区的油气合作环境仍是复杂多变的。近十年,拉美经济实现了高速稳定增长,与之相伴的是油气资源大国进行了政策的剧烈调整。随着增长周期接近尾声,资源国经历了上一轮政策调整后,政策的可持续性正面临考验。特别是南美的多个资源国进入了政治、社会矛盾多发期,合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有增无减。
从政策变化看,拉美油气产业开放的政策姿态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和扭转。绝大多数资源国仍需确保油气出口安全而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仍需外国的资本、技术而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拉美油气合作环境的复杂性在于因资源国的政策调整而在国内引发了与油气产业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博弈,并由此造成政策变化走向的不确定性。可以说,拉美资源国的合作环境是复杂的,合作条件也是苛刻的。这需要跨国公司精确的风险审视、精细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
从社会环境看,多元化的社会力量介入是拉美石油政治的一大特点,尽管在国别上存在差异性。秘鲁多次发生印第安人抵制油气开发的暴力冲突事件,导致该国政府难以推进亚马孙地区的油气田项目。厄瓜多尔在亚马孙地区的石油勘探开发也曾导致印第安人与政府之间的暴力冲突,跨国石油公司常常受到当地印第安原住民问题的困扰。截至目前,厄瓜多尔印第安人起诉雪佛龙石油公司的环境污染赔偿案仍悬而未决。
鉴于拉美的民主体制,针对政府的某项政策或改革,国内出现反对声音甚至示威抗议则是常事,不必大惊小怪。只要不危及资源国的政局稳定,就不会对合作环境构成根本性的威胁。
虽然拉美的油气合作环境复杂,但跨国公司依然看好与委内瑞拉、巴西、墨西哥等资源大国的合作前景,特别是积极参与战略性合作项目。一些欧美石油公司不愿参与巴西油田竞标,其中不乏公司自身经济状况、对巴西投资环境的未来预期及外交或政治等因素的考量。
对中国公司而言,以“参与”渐进式融入拉美,并为未来赢得合作机遇,不失为一个好策略。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拉美的“民主”丛林里,风险因素都会或隐或显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若能摆脱一点“以我为主”的识别方式,或许更有助于认识一个更为清晰的拉美投资环境。